【摘要】受文化傳統的影響,中西方在外語教學上呈現不同的方式,本文結合了中西方英語教學模式的分析,對中西方外語教學進行了差異對比,提倡英語教學應該實施中西結合實踐,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第二課堂的中西結合。
【關鍵詞】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中西結合
英語作為使用最廣泛的一門外語,在中國教育中已經成為從小學階段到大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然而,在經過十幾年的學習,學生們的英語應用能力依然不盡如意,學生很難達到對英語運用自如的目標。中國傳統教育是以應試為主體,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灌輸,忽視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很少互動,學生的任務只是一味地對知識點進行筆記,幾乎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氣氛非常枯燥,師生都比較容易產生疲勞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把大量的時間放在訓練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上,同時對英語語法要求嚴格,學生為了逃避犯錯而懼怕開口說英文。長此以往,學生缺乏口頭表達訓練,很難具備良好的英語交流能力,導致“啞巴英語”的惡性循環。調查顯示,近60%的中國學生給出“不愿意開口講英文”的原因是:害羞,怕出錯。而外國學生以“只要對方能明白我在講什么,我的語言就學好了”為判斷標準,90%的學生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都愿意開口。因而,英語教師應該更大限度地鼓勵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避免學生在課堂上過度地依賴教材和老師,缺乏獨立思考和實踐。英語教學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將其所儲備的語言知識與語言應用結合起來。相比較而言,西方的外語教學法定位比較清晰,即語言的學習以交際為目的,語言教學需要將學生實際情況與情境設置緊密相結合。因此,西方外語教學是從語言交流入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語言表現欲望,促進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但是,這種教學模式由于過度強調了“交際需求”而忽視了語言系統的構成及語言知識積累的重要性,容易使學生滯留在“簡易交流”的外語學習初級階段。由于教學模式的差異,中西雙方教師的教學會形成較大的差異,研究英語課堂教學的中西結合,促使英語課堂的改革,有利于英語學習的有效性。
以上分析說明,中西方外語教學中都存在局限性。同時,由于文化差異,中西方教學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針對學生本身的特點及英語基礎,應該保持中方英語教學的系統性和嚴謹性,強調西方語言應用能力的必要性,切實地改善英語教學的效果。
1.教學方式的中西結合。中方教師以講授為主的方式有利于實現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接受和掌握,而西方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式則更好地促進了學生在模擬就業崗位的實訓中積極主動地進行訓練,如加強課堂交流與小組活動,創建有效的合作團隊,以完成某個具體工作流程為目標,在設定場景中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因此,在教學氛圍的營造上,可以采用傳統教室與實訓教室相結合的形式,根據課堂內容所需布置教學環境,創造與工作過程所匹配的實訓場景。在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導入上,可以借鑒西方從聽說到讀寫的方式,由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引入,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英語表達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忽視學生在英語表達中所犯的一些語法錯誤,激勵學生學會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完善英語知識,通過靈活訓練鞏固基礎知識。
2.教學內容的中西結合。基于高職學生的特點,應該圍繞專業能力的培養來組織英語教學內容,兼并中西方在外語教學方面的所長。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中奧合作班除了英語課選用的《雅思英語》外,還使用了相應的英文版本專業書籍,如:“marketing fundamentals”作為課程《營銷學》的教材輔助。促進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其英語的語感,理解中英文在專業知識領域里的相互轉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語言的核心價值在于它是連接不同文化的橋梁,是輔助不同國度的人們進行交流的工具。英語作為全世界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在這方面表現更為顯著。通過對英語國家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滲透能力,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門語言。
3.英語第二課堂的中西結合。語言的學習光靠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顯然是不夠的,必須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中方教學的傳統做法是要求學生在課后記背單詞、復習語言知識點、多做英語的閱讀練習等。而西方教學的創新點在于促進并挖掘學生在課后的創造力,要求學生根據一定的場景來設定語言的交流和溝通,完成一定的英語實踐訓練。在第二課堂的設置上,應該結合中西方的做法。詞匯和語法結構是一門語言的基礎,要學好英語必須在這兩方面上下工夫。如果將詞匯的記憶與實際的英語表達緊密結合起來,英語的學習就會變得更為有趣。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和教學大綱的需求對學生布置戲劇表演、商務談判、辯論賽、演講等各種類型的“課后練習”,讓學生利用網絡巨大資源的優勢,發揮團體合作精神,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當英語的學習跟“表演”、“游戲”、“工作”等富有創造力的字眼結合在一起時,英語的第二課堂就能夠充分地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上起到非常好的輔助作用。 總之,只有通過中西結合,發揮中國傳統教學中知識的鞏固性和西方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在加強學生英語語言知識能力的同時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型人才,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richards,j.c., rod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y press,2002.
[2]包天仁.當前我國英語基礎教育的十大人點問題與對策[j].外語教學研究:基礎教育,2006(1).
[3]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北京: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張迎雪.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