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材料課程是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的一本核心專業基礎課,目前本門課程由于知識點多,邏輯性較差,教學效果不佳。本門旨在積極探索在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方面的教學方法改革和教學思路的改革。
【關鍵詞】高職院校;建筑材料;教學現狀;改革;創新
1建筑材料課程的地位
《建筑材料》課程是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一門重要的核心課程,這門課程實用性很強,建筑材料學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后續的其他專業課程課程的學習和整個學科專業課程的學習。建筑材料是以建筑力學、高等數學、化學等基礎課程為專業基礎,同時又與建筑結構、建筑工程經濟、建筑施工、項目管理等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建筑專業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建筑材料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常用建筑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識和應用方法,為后續課程打下基礎,同時也為學生就業或者考取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打下基礎。學生若想取得施工員、建造師、質檢員等執業資格證時所考核內容也與建筑材料課程教學內容息息相關。
2建筑材料課程的教學現狀
建筑材料課程的整體教學涵蓋的材料種類繁多卻缺乏必要的橫向聯系、綜合性強、敘述內容較多,但是知識點直接的邏輯性較差,使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從而對課程學習興趣減弱。不少本命課程的教師也常常感覺課程理論居多,實踐較少,而且較難安排學生實訓學習,課程教學效果不佳。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課程設計方案不合理
在建筑類相關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建筑材料課程的課時設置一般都64或者72課時,也就是評價每周4個學時。其中實驗實訓課程占24。對于整個課程設計的學時分配來說,實驗實訓學時較少,并且理論與實踐課程界限過于明顯。
(2)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負責建筑材料教學的教師,通常重理論輕實踐,并且由于課堂教學本身的限制,缺乏相應的實驗實訓設備,很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從而影響教學效果,也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3)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大多數高校課程教學都只局限在講授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上為主,雖然在大力提倡教學改革和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但是其他類型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仍然只是起到都是輔助教學工作的作用。教學中過于注重課本內容,學生的任務則是被動接受。建筑材料為應用性和實踐性很突出的課程,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很難讓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構建和再創造。
(4)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以往的傳統建筑材料教學普遍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大多數教師很少有真正參與過建筑企業的實習和培訓,相當部分教師是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的,具有理論只是卻缺乏科研實踐和生產實踐。教師本身不具備向學生更多時間經驗的條件,自然很難培養出來具有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學生,教學質量會受到較大影響。
3.建筑材料教學改革的探討
1.精心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構建創新教學體系
建筑材料課程內容繁多,毗鄰的知識點多。教師該如何根據課程特點做好課程設計,組織好教學內容,使學生對該課程產生興趣,是從事本門課程教師需要不斷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將建筑材料課程中所涉及的各種材料的性能、用途非常繁多,但是每堂課所涉及的內容也不是孤立的,應該盡可能用建筑施工的順序與材料相互結合講授,使前后教學內容與工程實際有一定的關聯,授課時使實驗實踐內容所設計的理論知識自然過度到教學內容里。同時建筑材料的教學內容與本專業先后所開設的課程有機地結合的,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教師必須深化課程的內容設計,組織好教學內容。首先在課程內容設計上要新,就是將最新的科技信息安排在教學內容上,如近年來高強混凝土發展迅速,在講述混凝土這一章中,我們就增加高強混凝土的制備、使用性能及國內外應用高強混凝土的現狀等內容。另外授課時候還應該注意將各種建筑材料的實際應用,貫穿始終。以實際工程這條主線編排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能了解前沿知識,將理解理論上的發展與應用上的創新密切聯系起來。
2.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在建筑材料的教學中,應針對不同的內容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現在教師教學大多依賴多媒體教學,但是對于推理性、邏輯性內容還應該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讓學生的思路能跟隨教師思路,及時聽清理解所授的內容。對于一些新材料展示,前瞻性的、圖表較多的內容和實驗操作演示等則借助計算機技術,以及時講授較多、較新的材料,有利于教學與科研。在有限的教學時數下,要介紹日新月異的建筑材料知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隨著建筑材料學科的發展和研究,新型建筑材料不斷出現,內容日益豐富,新知識、新名詞、新觀點、新理論不斷出現,為了讓學生及時地了解和掌握,要盡可能地將相關知識,以最新、最快、最好的內容安排在講義中。
3.努力建設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
在建筑材料的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內開設的實驗項目配合教學。但是大多實驗的試驗指導書上列出詳盡的實驗步驟和數據表格,造成學生按部就班,不主動動腦思考,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應該創建一個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方面進行改革。
(1)強化教學基礎,兼顧試驗項目的完整性。在建筑材料的實驗教學項目的開設上進行調整,強化水泥、鋼材、混凝土、等結構材料安排試驗學時進行常見材料的性能試驗。同時,兼顧試驗項目的完整性。對于耗時較長、實驗設備數量較少的項目,學生不可能全部參加的實驗直接在課堂上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或者工地現場勘查。如水泥凝結時間實驗、石油瀝青試驗等。
(2)開設綜合性設計性試驗。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努力將幾個存在內在關聯但獨立開設的實驗項目整合成一個綜合設計性實驗。
(3)歸并整合同類的或重復性的實驗項目針對試驗學時越來越少的客觀情況,必須合理取舍實驗教學內容,統籌安排實驗教學體系。如混凝土粗、細骨料級配試驗方法相似,只要求系統學習砂的篩分試驗。
4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
目前高職院校的建筑材料課程,在教學時間和教學實驗安排時嚴格的時間規定,尤其是對實驗教學,雖然時間規定是檢驗要學的一個方面,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此,建筑材料教學的教師應該考慮統籌安排實驗時間,建材實驗室在保證正常實驗教學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隨時到實驗室開展創新性、研究型的拓展試驗項目。高職院??梢猿浞掷脤嶒炇疫@一教學平臺,鼓勵教師參與橫向和縱向課題研究,并讓學生參與教師的項目選題、方案制定,到成果評議讓學生全方位參與。開放性的試驗教學體制可以直接將科研成果補充到教學活動中,把出現的問題反饋到教學,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培養了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
5結語
高職院校從事建筑材料教學的教師應通過對建筑材料課程設計的改革,對理論教學體系的完善,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加強教學的各環節,以確保建筑材料課程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柯國軍,嚴兵,劉紅宇.建筑材料[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陳寶璠.高職院校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