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今高校英語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因此提出新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經過多方實踐,本文擬提出文化背景知識導入高校英語教學的教學模式,來有效指導課堂。成功導入文化背景知識可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語言應用,提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文化認知,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文化認同度,最終可以有效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導入
引言
傳統的高校英語教學遇到瓶頸,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情趣不高等問題[1]。經過實踐證實,在高校英語的教學中采取文化背景知識導入方式,為高校英語教學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對教學質量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將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導入高校英語課堂將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走之路,在高校課堂中應廣泛應用。本文將結合相關資料文獻分析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與高校英語教學的關系。
一、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與高校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一)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高校英語課堂上,始終面臨著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來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如何引發學生興趣來活躍課堂等問題。語言學具有人文、文化、民俗等特性,英語作為語言學的一種自然也具備以上特點,語言的產生和民族文化歷史有很大關系,所以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的形成有著重大意義。因此在高校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將使高校英語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對文化的認同與認知,提高學生文化素質。語言為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文化又是語言產生的基礎,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鍛煉了學生對于英語的應用,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法能力、翻譯能力、記憶能力。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更加刺激了學生對于語言文化的探索興趣,在好奇心的催促下,學生便會主動閱讀相關知識材料,有效的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二)誘發學生興趣
經過試驗,文化背景知識導入高校英語課堂,能直接調動學生好奇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最有利的武器,現代教學的核心便是興趣教學,興趣催生探索,探索帶動學習,由好奇心產生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了知識,達成了教學目的。為什么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效果如此理想,因為文化背景知識源自生活,讓學生更容易產生代入感,給學生與所處環境一致的感受,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同感。文化差異、風俗、性格、心理、民族、歷史等差異,在學生產生求知的探索過程中,不再覺得英語枯燥乏味。
二、文化背景知識導入過程中的建議
(一)以課本為本
在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定的目的性,盲目代入會導致偏離主題。應以課本為重點,發掘課本中文化背景知識,并有效利用。這種教學方式是有效的“直入式教學”。立于課本本身,不借助課外讀物為教學核心的教學方式,應將課本中所展現的文化背景介紹給學生。闡述中國人與英美人眼中看到世界的不同,可以采取英語電影、口語模仿、口語比賽、英語表演等形式來實現。
(二)有效利用網絡資源
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網絡已經成為現代人信息的主要來源,這已經形成了現代社會的大背景,網絡上所能提供的文化背景知識更加便利,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有效利用英語網站、電腦、英語電子圖書、網上圖書館及音頻,將這些手段變成英語學習的主力。并且可以通過網絡提供的在線聊天及在線互動功能,以實現口語的有效鍛煉,推動豐富的英語學習。課堂內容上也應注重用英語電影、英語音樂、PPT、課件等方式展現。網絡資源和文化背景導入方式相結合,將有效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三、文化背景知識導入高校英語課堂的方法
(一)生活環境結合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學生在生活環境中耳濡目染,將會使學生自助養成學習英語習慣。因此,環境對于英語的學習十分重要,良好的環境將把復雜的英語學習簡單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多為學生創作良好的語言環境,多放視頻、錄音等。
(二)講述要詳盡
教師在高校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進行更詳細的講解,使學生對相關的文化更感興趣,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會讓學生對英語失去興趣。想要做到這些,教師必須做到在講學前,做到對講述的西方人文,有一定的了解,做到事半功倍,盡可能滿足學生好奇心。
(三)教會學生閱讀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怎么去閱讀。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介紹讀物給學生,如西方文化與風俗人文類書籍,讓學生對西方文化產生興趣,在閱讀中增長知識,開拓眼界,提高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了強化,讓教學和學習都變的更加輕松愉快。
(四)采用外教
外語畢竟是外國人的語言,所以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多與外國人接觸,從交流中提升英語水平。與外國人的接觸中,可以學到一些課題中無法學習到的經驗和知識,并且經過調查,外教更容易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1]。
(五)個性課堂
在教學的課余時間,教師應多幫助學生開展演講、話劇、辯論等比賽活動,加強英語應用,提高學生英語口語和使用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快樂,使學生更容易被英語吸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2]。
四、文化背景知識導入高校英語課堂的教學原則
1、科學性原則
采取科學評價,評價內容可以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實際應用,還有學習過程的態度、感情等綜合素質,來進行評價。不僅僅重視考試方式,更應該公平、客觀,不能忽視學生思維,不能泯滅學生的創造性,問題答案應采取開放性和多樣性原則。
2、多樣性的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應激發學生想象力,形成多樣性教學,教師不僅僅要和學生形成一個教一個學的方式,更應該形成合作者的關系,在導入文化背景的時候,以講故事的形式,交流的形式,而不是“教官、考官”的關系。在文化背景知識導入高校英語教學,應將主導權交給學生,然后給學生選擇興趣方向,這有利于學生的能動性和創作性的提高。這種教學,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可行性的原則
在知識文化背景導入高校英語的教學中,應注意一定的可行性,解說應簡單易懂可行,在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教學方式不能給學生造成學習壓力,和教師負擔,不能讓文化背景導入高校英語成為空談和負擔,注重可行性才能把這種導入進行下去。
4、向導性的原則
由于學生的思維較為發散,不能過分放縱學生思維,在文化知識背景導入高校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固然重要,但教師也應引導學生的思維,不能讓學生偏離教學主題,最終導致教學失敗,教師的引導將在教學中起極大的作用[3]。
結束語:現代英語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知識文化背景導入高校英語的教學,提高了科學英語教學,是現代英語教學的好方法,各高校應將其推廣開來。事實證明知識文化背景的魅力要比死板的聽、讀、背教學方式更成功。
參考文獻:
[1]周墨菁.文化背景知識導入高校教學的再解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2,13(11):119-124.
[2]李志搏.高校英語改革分析[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11,11(14):132-136.
[3]王慧靈.英語教學現狀再解析[J].教育學院,2012,13(07):1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