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學雙語教學是一個順應時代要求的全新教學研究探索。文章介紹了授課對象與教材、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參加“生態學”雙語課程學習的145名學生進行調查。通過調查,學生對生態學雙語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這對于該課程雙語教學的深入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生態學;雙語教學;實踐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深化,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不僅要精通各自的專業領域,而且要能夠進行廣泛的國際交流。國外高等院校的有益經驗和優秀教學資源不斷地引入我國,雙語教學作為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新生事物已經成為國內高校各專業教學的發展趨勢[1]。
生態學是近幾十年來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之一,在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對生態學雙語教學的效果進行分析和評價,以期為該課程雙語教學的深入開展及推進提供一定的參考。
1生態學雙語教學的實踐
1.1 授課對象與教材
本研究的授課對象為2011級地理專業的學生,采用合班授課的模式進行。這些學生經過兩年多的大學英語和相關基礎專業課程的學習,具備了實施生態學雙語教學的基礎。選用的教材是國外暢銷的優秀原版教材——Ec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olles MC,高等教育出版社)。
1.2教學模式的選擇
現有的雙語教學模式主要有:沉浸法,過渡法和維持法三種。其中維持法是一種將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同時,繼續用母語來維持基本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是雙語教學主要教學模式之一[2]。在本研究中,授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在授課過程中主要使用中文為主、英文為輔的維持法教學方式。
1.3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
在內容的選擇上,參考了多本教材,對教材中的內容作了刪選,然后做成PPT,這樣極大的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可理解性、背景知識可利用性和系統性[3]。在具體教學中,首先用漢語對章節內做簡要介紹,然后把涉及本章節內容的關鍵點用中英文進行講解。
為了降低語言上帶給學生的難度,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多媒體較多的使用圖片和視頻等,形象生動,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還可以突出重難點,使所授內容詳略得當,增加師生間的互動,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生態學雙語教學效果評價
2.1問卷調查的對象與內容
為了檢驗教學效果,采用問卷調查法隨機對2011級145人進行了調查,他們來自地理專業二年級的學生。發出問卷145份,收回145份,問卷有效率100%。調查內容如下。
生態學雙語教學問卷調查
1、您對生態學雙語課程是否感興趣?
A.很感興趣 B.感興趣 C.一般 D.不感興趣(請跳至第3題)
2、您感興趣或者對教學滿意的原因,可能來自? (可多選)
A.教師講得好,能激發學習興趣 B.預習,授課以及復習指導性強
C.在課堂上討論,師生互動性強 D.多媒體教學直觀,易理解
E.與所學專業關系緊密
3、若不感興趣,可能是因為 ?(可多選)
A.課程與專業關系不大 B.自己英語基礎不好 C.老師講的不好
4、您認為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否合適? A.合適
B.不合適
5、若不合適,原因可能是 ?(可多選)
A.全英文 B.內容多 C.聽不懂 D.難度大
6、您認為雙語教學中英語所占分量多少比較合適?
A.≤50% B.50%~80% C.80%~100%
7、您在課下會用多長時間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
A.沒有預習 B.≤0.5小時 C.0.5~1小時 D.1小時以上
2.2調查結果與分析
就學生對生態學雙語課程是否感興趣,調查結果顯示:很感興趣,感興趣和一般的人分別占到了20%,27.6%和44.1%,可見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比較有興趣的。
對于感興趣的原因,52.4%的學生認為老師講得好,能激發學習興趣;對于多媒體的運用,則有64.1%的學生給予了肯定。這說明學生對于教師的激趣講授和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不感興趣的原因,82.1%的學生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不好,10.3%的人覺得課程與專業關系不大。
就目前使用的教材來說,80%的學生認為不合適。
英語在雙語教學中所占比例多少合適,55.9%的同學認為是低于50%,有39.3%的同學覺得應該是50%~80%。
對于課后預習的時間安排,有37.9%的學生會預習半小時左右,15.9%的學生是半小時到一小時,11%左右的學生預習時間超過一小時。
3.提高生態學雙語教學效果的建議
3.1明確教學目的,激發學生的興趣
生態學雙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英語授課來開闊學生的視野,與時俱進,更好的為國家培養該領域的人才。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明確了教學目的,才不會把雙語課上成“專業外語”。能否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搞好生態學雙語教學的關鍵。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有了解了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并分析研究其社會特點、身心狀況和外語水平,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3.2選擇合適的教材,擴展學生的視野
根據我國高校的現狀,從事生態學雙語教學的教師應選擇、引用一些英文原版教材并盡量使之本土化[4]。對于教材中的一些難點和重點,教師可以適當補充背景知識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關于生態學方面的好的網站,音視頻以及生態學數據庫等各種類型的輔導資料,開拓學生的生態學學習視野,加深學生對相關教材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3完善教學評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完善的雙語教學評價體系應該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礎,而全面發展就應該包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雙語教學的評價可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過程結果并重。采用多種考評方式,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生態學作為一個前沿性較強的新興學科,開展雙語教學對于該學科的發展以及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生態學雙語教學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教學效果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通過積極的探索和長期的積累,終將探索出適合我們自己的生態學雙語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張暉,雙語水平與雙語經驗對大學生創造力態度的影響[J],現代教育論叢,2011(4)
[2] 張璐、蘇志堯,森林生態學雙語教學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林業教育,2007(4)
[3] 吳大付,《生態學》雙語教學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學研究,2007(50)
[4] 王艷紅,“生態學”雙語教學研究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