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育,亦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育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崇高的審美情趣,培育和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動。教學實踐證明,英語美學教育作用是很大的。通過英語美育,學生在增長英語語言知識和發展語言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與高尚的審美情趣,感受一定的感受(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鑒賞美、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推動英語學習,促使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英語教學;美育教學
前言
審美教育是德育工作體系的構成環節,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本文力圖通過多年的外語教學實踐,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有目的,有意圖地探索美育在日常英語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忽視外語教學中落實智育的內容,尋找美育的切入點,發揮外語教材中的美育特點又讓學生在整體的教育形態中接受綜合的教育,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一、審美教育的途徑
在英語教學怎樣實施審美教育呢?首先必須遵循英語教學的一般規律和美育的一般規律,為此,要把英語美育的內容和途徑形成一個系統。
1、英語美育系統。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采用課內英語教學和課外英語活動的方式對學生有機地進行審美教育,用美學感染學生,師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充分體現美育的影響力。
2、課內美育系統。教師在課內展示英語美育的同時,也在展示教師的內在美,它包括教師的優秀品質、高尚情操、工作熱、健康心、審美觀點等;教師的外表的美包括身材相貌、發型服飾、言語情態、姿勢動作、風度氣質等。教師的教學的美是教學的內容、手段、方法、過程、語言、板書及其組織的最優化和藝術化,其標志是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3、課外美育系統。課外美育即是學生在英語學習社會實踐中的美育途徑,包括學校美育、家庭美育、社會美育和自我美育。
二、審美教育的方法
1、將美育滲透在英語教學實踐之中,即貫穿于聽、說、讀、寫各個環節,寓教于美,以美啟真善,以美佐教學。英語美育既不是單純的英語教學,也不是純粹的美育,它與藝術學科(如音樂、美術)美育是有區別的,它是英語教學中的美育,達到交際能力與審美能力同步提高的目的。
2、課內外整合,以課內為主,課外為輔。課外美育要采用以學生為主的策略,教師做宏觀指導,超前指導和及時指導,采用耐心輔導,課內彌補的方法。
3、課內美育,教師要主導,體現美化自身,樹立榜樣,以美感人,以情動人。教師是學生的表率,要美化學生的心靈必先美化自身的心靈。因此,教師要努力使自己具有內在的美,諸如品質優秀,情操高尚,事業心和責任心強,熱愛英語教育工作,熱愛、理解和信任學生,心理素質好,審美心理平衡,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有扎實的美學知識和豐富的審美經驗,有較強的理解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同樣,教師也應具有外在美的素質:體魄健美,衣著整潔、大方、美觀,談吐高雅,富有節奏、表情和變化,姿態穩重,動作瀟灑,風度翩翩,氣度不凡等等。
4、美化教學過程,賦教學以美感,讓美感助教學。教師要按照最優化原則,適當確定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正確選擇和運用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靈活組織教學過程,巧妙設計板書,準確使用教學語言,使教學收到最大可能的效果。這種具有科學美、藝術美的魅力的教學,必然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專心地學習,參與語言交際活動,在美的享受中不知不覺地獲得語言知識,形成交際能力。
5、美化教學環境,讓學生沉浸在美的氛圍之中,耳濡目染,接受美的熏陶,吸取美的營養。英語教師應當與班主任配合,和學生一起創設出美的環境,使教室整潔明亮,桌椅干凈,掛圖、字畫等協調,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師生情緒飽滿,積極踴躍,活而不亂,秩序井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關系融洽,互相幫助,配合默契,在這種美的氣氛里,教學是容易取得成功的。
6、積極挖掘并充分利用教學中的美育因素。英語美育要重視美感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利用好課本。要以教材為依據,課文為中心,文字作品為重點,課外讀物為補充,要注意以藝術美和社會美為主,自然美為輔。
7、加強誦讀,感受節奏美、認識自然美。英語作為一門國際語言,其自身的美是顯而易見的。英語語言清晰,它給予英語以優美的表現形式。通過對英語語法骨架的分析和邏輯推理,培養學生的思辨之美;英語語調的多種變化,豐富了口語的表達內容。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誦讀,感受音韻和諧的節奏美。另外,英語流暢、圓潤、簡捷、快速的書寫,堪稱絕妙的線條藝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8、咀嚼詞句,感受意境美、品味語言美。中學英語新教材中,選入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且都是名篇佳作,篇章多、題材廣,如人物傳記、寓言故事、活動記述、社會文化、文史知識、科普小品等。這些文學作品不僅內容豐富、思想性強,而且語言規范簡練、鮮活優美、生動形象。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去認識意境之美,從中得到藝術的享受。
9、分析人物,感受心靈美、領悟人格美。人物塑造也是作者在記敘文寫作過程中非常重視的一方面。人物塑造往往通過對人物的衣著、語言和行為等方面的描寫得以體現。新教材的閱讀材料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與思考的平臺,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真、善、美的觀念,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10、啟迪心智,辨別真、善、美,動筆創造美。中學英語新教材中選入了各類廣告、信函、公告、圖表和標志等實用文體,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中學生學語言的目的是運用語言,在英語教學中,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英語活動,如朗誦、表演、聽音樂、看錄像、開英語晚會、做游戲、郊游、慰問等,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營造出濃厚的英語氛圍,教師要讓學生在活動和生活中多觀察,發現美好的事物,以豐富的想象再現美、創造美的情境,并用準確優美的文字和適當的表現手法,將美好的人和事物再現出來。
三、英語教學提升美育教學的幾點建議
1、教師追求的是每堂課都能用最生動的形式,使學生在最愉悅的狀態下,獲得盡可能多而活的知識,并受到道德和情操的熏陶,要做到外語教學、思想教育和審美情操高度的統一,這就需要教師要有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同時它是新形勢下的一種探索,它需要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思想和情操的積累,更需要教師要不斷創新和豐富其內涵。
2、審美教育具有一種潛移默化的特點,它主要體現的是一種“滲透”的功能。因此,教師必須充分明確美育的特征,充分利用它的特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落實美育的教育內容,達到教育的最優化,這需要教師要作好充分的備課,主動、自覺地體現美育的教育內容。
3、美育的過程是一個感悟的過程。教師應通過一定場合去講演、體驗它的美的內涵,教師絕不應死板、機械、刻意地去陳式化的講解或任意擴大,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不能機械操作和模仿,防止走過場,這反而破壞了美育本身的美感。
結論
美育是一項鑄造靈魂的宏大工程,是造福學子的千秋功業。作為傳授語言知識的英語教師應立足講臺,向學生傳播美的語言,灌輸美的思想,堅定不移地抓好美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美育這顆種子植入英語教育的沃土,通過我們的悉心呵護,這片沃土一定能開出美不勝收的花朵。
參考文獻:
[1]何可抗.教育技術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蔡玉霞.試論美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咸寧師專學報,2002,(2)
[3]樊慧敏.英語教學的美育特征[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