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能力培養模式來說,其優化措施可以采用二次跨越法培養模式。二次跨越法在高職教育中主要是指先培養學生擁有必要的基礎技能,然后對其進行專業知識技能的教育培養,最后在基礎知識和專業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具體闡述二次跨越法到底如何培養高職學生的藝術專業能力,并以藝術設計中的平面設計專業為例,作具體闡述。
【關鍵詞】二次跨越法;基礎技能;專業知識技能 創新能力
1.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培養人才模式的現狀
現階段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對學生培養從基礎教育到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的過渡不足,從而使得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需求。高職教育中的藝術設計專業不能很好地細化其專業內部各個組成,整個教育僅僅是一些傳統的知識灌輸和實踐培養,從而很難培育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因此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不同于理工科畢業生,不能打包批量安置,就業任務更加艱巨。高職學生就業狀況反映了人才培養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的現狀。
1.1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脫節,課程體系的高職特色不夠突出
我國在現行的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多是照搬或脫胎于本科院校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培養模式。而高職教育應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只有確立了與專業人材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培養模式,教學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1.2實踐性教學體系有待完善
很多實踐課程的任課教師缺少實踐經驗,依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布置一套模擬的設計課題,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所有的實踐教學。而藝術設計專業與社會實踐的聯系非常密切,社會實踐包含很多與實際工作相關的內容,拘泥于課堂常規教學形式,顯然無法滿足實際需要,這就導致了“閉門造車、紙上談兵”的情況。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更側重于藝術的表現,而不太重視實務性、應用性設計。
2.如何利用“二次跨越法”改變高職藝術培養模式的現狀
能力培養是整個高職教育體系中的關鍵部分,也決定著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方向。對于人才培養來說,高職教育應該主要培養學生擁有基礎能力(即社會發展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二次跨越法在高職教育中主要是指先培養學生擁有必要的基礎技能,然后對其進行專業知識技能的教育培養,最后在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應該分階段的對其進行遠程的、可持續發展的培養工作。
在明確了三個能力培養階段后,如何行之有效的將“二次跨越法”應用于高職藝術專業教學則是重中之重。“二次跨越法”是一種無縫銜接的遞進式教育模式,而非三階段各自獨立存在?,F有教學模式下缺失的就是對于基礎能力(即社會發展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三者之間遞進式教育。獨立的教學模式對于本學科的知識及技能掌握并無顯著影響,但是對于塑造高水平的專業人才會造成學科間無互通、無掛鉤、無拓展的三無能力斷層,并且學生對于新階段的能力培養容易形成突兀感,不利于下一階段的學習。
2.1基礎能力的培養
在基礎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教學占主體地位?;A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
公共基礎科目包括大學語文、大學英語、政治等科目;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美術基礎、三大構成、美術史、圖形創意、專業英語等科目。這些科目分別在培養學生的專業資訊理解力、人際溝通力、色彩、圖形、空間的感知能力等方面分別起著各不相同的重要作用。
公共基礎課程是每一所高職院校課程中的必修課,任何專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都離不開扎實的公共基礎課程學習。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公共基礎能力才得以更好地探索藝術世界。同濟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林家陽教授在接受《美苑》雜志記者采訪時對文化基礎課的重要性作了很好的詮釋:“文學好涉及學生的思考力,外語好涉及國際化的文化事業,數學知識會涉及到人的條理性、邏輯性,對于設計師來說是必備的基礎,文化知識是專業知識的基礎,沒有文化基礎的教育,將來我們的教育只有數量沒有質量?!?/p>
專業基礎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啟蒙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容易忽視專業基礎課程與未來職業能力之間的關系,亦造成對學科的忽視。學生專業基礎能力會直接影響到其在第二階段專業知識的學習。例如素描、平面構成、立體構成中的造型能力是一種形體控制及造型的把握能力;圖像創意則可能很好的啟發學生發散性思維與藝術想象力。在學生畢業后的職業生涯中,思維方式將決定其在專業領域內能否生存。
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專業基礎能力的培養中針對第二階段專業能力培養進行指向性教育,在課本知識傳授的同時加強對于課外信息的傳達,培養學生的思考判斷力,引導學生進入專業思維模式,這種潛移默化的思維訓練將直接在專業學習過程中體現其優勢?!岸慰缭椒ā钡膶嶋H應用中,不同階段的教學應起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課程間的相互關聯性越明顯,學生對于整體知識結構的把握及專業能力的提高將越顯著。
2.2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
專業能力主要是指學生能夠在各種基礎能力的輔助下,充分的學習和貫通設計專業技能,比如敏銳的色差分辨技能、優異的宏觀排版與細節布局、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等。專業技能培養是高職院校學習的核心,優秀的掌握專業技術能力是學生整體專業素質的直接體現,是畢業后求職過程中能給予用人單位最直觀的自我價值呈現。
在這之中,技術能力培養的主要方向是要讓學生具有豐富動手能力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知識完成相應設計課題,其設計成果比較傾向于模仿一些課題案例。在“二次跨越法”的第二階段專業技能培養過程中,應以讓學生熟練掌握及應用專業技能為主旨,再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進行拓展思維及創造性思維訓練。
專業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到第三階段能力培養模式的核心,即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思考能力,將自主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與理論學習相結合才是專業學習課程的最佳模式。
2.3創新發展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指人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對事物的整體或其中某些部分進行變革,從而推動事物不斷更新與發展的活動。創新就是要在舊的觀念、技術、體制下,培育出新的觀念、技術和創建新的事物。在藝術設計專業能力提高過程中,創新發展能力是“二次跨越法”第三階段的核心。
創新能力的高低,影響到一個人的就業競爭力,決定著個人的職業發展能力及空間。因此,要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不可能不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列為至關重要的課題。
高職院校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社會對高職院校的新需求?,F有教育模式下,院校更多強調的是統一性,這造成了人才培養的相似性。不少學生的專業能力還不錯,但是最終的作始終停留在模仿與借鑒的思維框架內,缺乏時代感與獨創性。要形成多元化的思維渠道和設計的個性化意識,首先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根據其自身興趣與需求結合自身性格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從而構建一個彈性化的教育體系,增強學生的自主性。
3.以平面設計專業為例,闡述“二次跨越法”培養模式
以高職藝術設計中的平面設計專業為例,其基礎能力就是指
學生應該擁有必要性的認知判斷力和社會發展能力,即對信息的篩選與甄別能力,分析事物和與他人交流意見的能力等?!岸慰缭椒ā钡呐囵B模式中,專業基礎課的專業延展度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專業英語的教學中,除去課本上的認知內容,應多給學生展示國際上的當代藝術潮流,也可適當補充專業設計軟件中的常用詞匯。這會對學生步入專業能力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專業能力主要是指學生能夠在各種基礎能力的輔助下,充分的學習和貫通平面設計的專業技能,比如敏銳的色差分辨技能、優異的宏觀排版與細節布局、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等。在這之中,技術能力培養的主要方向是要讓學生具有豐富動手能力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知識完成相應的平面設計課題,其設計成果比較傾向于模仿一些課題案例。在專業能力學習階段,學生需熟練掌握專業能力技巧。結合“二次跨越法”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學生在良好掌握各種課題案例的基礎上,跳出教材與現有案例對其思維的約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設計創作,加入更多帶有設計美感的個性化元素,從而完成一些開拓性較強的平面設計作品。
4 總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教育行業的不斷變遷,社會各個方面對于應用實踐性人才的需求也會有新的內容。而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能力培養模式現狀問題的思考作為增強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在未來必將有更為廣闊的研究前景。作為一名優秀的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人員,在當下更應該結合其教育的特點和問題,最大程度地促進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成效性。
參考文獻:
[1]周昆喬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再思考 大眾文藝-2010年10期
[2]尚冬華 論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教學新舉措[J] 藝術教育
[3]劉剛 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幾點思考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1期
[4]蔣雪峰,王維天 淺析藝術設計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科技信息
[5]王勇 平面藝術設計教學的一點體會 教學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