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在繪本教學中,教師要運用語言描述、角色扮演、音樂渲染、圖畫展示等方式,為幼兒創(chuàng)設與繪本想匹配的情景和活動手段。在繪本教學活動中,應重視幼兒本身的操作能力和實際體驗,這樣得到的結(jié)果是深刻而長久的。
【關鍵詞】繪本教學;閱讀;快樂體驗;幼兒教學
繪本,即圖畫書,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精致優(yōu)美的圖畫緊密搭配而構(gòu)成的兒童文學作品。圖大,字少,故事淺顯令人反復玩味又倍感親切溫馨,能在不知不覺中潤化人的心靈,洗滌精神的蒙塵。
繪本是否對兒童成長有所助益呢?繪本教學對幼兒發(fā)展有所幫助嗎?答案是毋庸置疑的。“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在發(fā)達國家,繪本就是低幼讀物的代名詞,在嬰幼兒和兒童時期,繪本就是他們?nèi)松谝粫褪走x的兒童讀物。在中國臺灣,經(jīng)過20多年的時間,繪本也成為嬰幼兒的主流讀物。正如唐亞明先生所言:“世界所有國家的兒童閱讀都要走圖畫書(繪本)閱讀這條路,中國當然也不例外。”《綱要》也提出要“利用圖畫、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但與發(fā)達國家和臺灣地區(qū)相比,在中國大陸,繪本教育有待進一步探尋其發(fā)展空間。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信息的進步,現(xiàn)在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幼兒園,繪本悄然伴隨在孩子左右,滲透著孩子的生活。繪本中的繪畫和文字好似有一種天生的配合默契,好奇的孩子們很容易就被吸引到書本中的世界,也開啟了我們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之旅。
可是,在繪本教學中,我們卻無奈地發(fā)現(xiàn),孩子在閱讀中越來越體驗不到快樂和對書本的熱忱,因此,孩子的閱讀需要快樂的學習體驗。
繪本封面可能就隱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經(jīng)驗的老師在指導孩子進行繪本教學時往往不會放過封面,因為封面的意義不僅僅是書的外皮而已,往往隱藏著許多有意思的東西。多數(shù)圖畫書的封面都是取自正文里的一副圖畫,當然也有例外。比如作者會安排小朋友通過繪本封面來猜故事:《畫格子大象艾瑪》,“咦,大象不都是灰色的嗎?世界上怎么會有彩色的大象?它是不是吃了什么不好的東西啊?或者經(jīng)歷什么冒險哇?”還有的時候,作者會把封底也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比如《討厭黑夜的席奶奶》,黑夜下,怕黑的席奶奶正在逃避黑夜,為了讓黑夜消失,席奶奶做了很多工作,為什么她會這么討厭黑夜呢?如果你把封底攤開面前時,就會看到一顆古怪巨樹上落著一只眼似銅鈴的貓頭鷹,哦,原來這就是席奶奶真正害怕的東西。
多種閱讀方式,增強幼兒快樂體驗
在繪本教學中,教師要運用語言描述、角色扮演、音樂渲染、圖畫展示等方式,為幼兒創(chuàng)設與繪本想匹配的情景和活動手段。《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社會學習往往融合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并滲透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其中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jié)果,幼兒主要是通過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相關的經(jīng)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應重視幼兒本身的操作能力和實際體驗,這樣得到的結(jié)果是深刻而長久的。
1、創(chuàng)造想象,自編故事。繪制自己經(jīng)歷及思考的“圖畫書”,圖畫在繪本里不再是單純的“配角”,而是整個圖畫書的生命。幼兒通過在圖畫書中的“游歷”體驗,是否能做出自己對此書理解的故事呢?比如讀繪本《我的媽媽真麻煩》后讓幼兒繪出自己媽媽的故事。
2、提供材料,表現(xiàn)故事。教師可以用繪畫、角色扮演或者寫信、手工等方式讓幼兒更深一步地體驗繪本中故事的延伸。比如《一口袋的吻》,迪比不想上學了,媽媽怎么安慰迪比的,他又是如何從不安的情形從變得快樂的。如果是我不想上學時,媽媽是如何安慰我的呢?朋友們又是誰呢?
3、結(jié)合圖畫,給予形象閱讀。繪本作為文學和視覺藝術的完美結(jié)合,其展現(xiàn)的藝術和智慧能極大地激發(fā)讀者想象的火花。比如在閱讀《好餓好餓的毛毛蟲》時,教師可借助圖畫、手工作品等形象物品讓幼兒想象和表述故事內(nèi)容。毛毛蟲吃了哪些食物?它最后有填飽肚子嗎?
4、遺留懸念,纏住好奇心。懸念是構(gòu)成故事魅力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繪本更體現(xiàn)了這一點。比如《這是什么隊列》,“長頸鹿、獅子、大象、袋鼠都在排隊呢?他們在排什么呢?為什么隊伍這么長,他們還高興地排著呢?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嗎……”最后懸念揭曉,原來是個大鯨魚背上水上樂園呢。
閱讀繪本只是在看“電影”
在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繪本為感動與快樂的源泉,讓幼兒充分享受閱讀的快樂,讓幼兒在閱讀中有所感,有所動。就如看電影一樣,這是有情節(jié)有畫面的,有時候,不一定要把自己理解“正確”的繪本內(nèi)涵告訴幼兒,而是要在不知不覺中感動他們,用快樂的情緒影響他們。因為每個幼兒看到的圖畫世界都是不一樣的,這些東西就讓幼兒有了無盡的想象空間,去觀察、思考、推理,再到最后的文字認證。幼兒最后讀文字的過程,實際上腦子早已把場景很好地刻畫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