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中,在我們周圍經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如鐵釘生銹、煤燃燒、冶煉鐵等等,在此,我們看到了一些物質變成了另一些物質。那么它們是怎樣變化的?經常見到的汽車、自行車的輪胎、色彩艷麗的各種塑料、農業上用的化肥都是如何得到的呢?還有空氣是混合物嗎?…….要想弄清楚這些問題,就必須探索化學世界的奧妙。而我們通過學習化學,掌握化學知識,就可以揭開化學世界的奧妙。那么如何才能學好化學這門課呢?
一、培養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學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現實中,學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歸功于注意培養、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加之平時的刻苦努力,學習上就會屢見成績。這樣就能夠不斷的領略到學習帶來的愉快,有一種收獲般的喜悅感,這就更促使我們精神振奮,樂此不疲地去學習,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有信心,如此一來就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天長日久,學習就成了一種樂事、一種必須了。 那么如何培養學習興趣呢?
1、正確對待學習的內容。遇到容易的題的時候,不要驕傲;遇到難題的時候也不要氣餒。
2、營造一個自我突出的環境。如果周圍同學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學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會更加強烈了。
3、接受贊揚。別人的贊揚是自己比別人更勝一籌的客觀評價,是自我價值存在的社會性、外在性的表現。
二、注意學習方法
1、課前預習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做什么事情,事先都應有所準備。有無準備,準備的充分與否,效果大不相同。為什么課前預習呢?因為預習有幾個重大作用: a、提高聽課質量。 b、提高聽課水平。c、可以提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
2、認真聽講
a、集中精神聽講,發揮主體作用。
在課堂上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老師的思路,抓住知識的重點,在利于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聽課時,眼睛要盯著老師的板書,老師講解時,眼睛要盯著老師的動作與表情,思想上與老師保持一致,緊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在集中精神聽講的同時還要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有的同學認為,上課就是老師講,學生聽。他們把學習比作送貨進倉,認為只要自己打開了\"倉門\",就可以等著老師把貨物送進去。這種想法是把自己放在學習的被動的地位上,是不對的。要提高聽課效率,重要的是要對老師的講解進行思考、提問,主動地去吸收老師所講的內容,發揮個體的能動作用。
b、緊跟老師的思路。
不少同學上課時不是埋頭自思,就是忙著做筆記。思想不能與老師保持一致。這是一種不好的聽課方法。聽講時思想上必須與老師保持一致,聽老師是如何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聽老師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去解題的;聽老師對問題有哪些提問、解釋。只在這樣才能把握住聽課的重點,不脫離教師講課的軌道。
c、要以理解為主,邊聽邊記。
聽課的主要目的是要聽懂老師所講解的內容。有的學生經常是不分主次,結果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課堂上是以聽為主,想與記是輔。對老師的講解要聽清楚,聽出重點,聽出意圖。原則上是先聽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筆記,不要只顧思考和做筆記而忘記了聽講或顧不上聽講,應該做到邊聽邊記。
d、不要挑剔老師。
對老師的挑剔,不但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影響著學生對該老師所講授的知識的接受與吸收,并且常常會因此而造成偏科。個別學生對老師的挑剔比較多,認為老師水平不高、講課表情不好、動作不準等等。這里需要弄清一個問題,老師只是一個傳授知識的一個\"輔助\",是一個學生學習成功的重要的外因。老師的水平再高,也只能是\"燃燒\"自己,而不能照亮自己;一個老師的水平再差,只要自己努力也會有收獲。
e、注意課堂小結。
一節課下來,應該做一個課堂小結。想一想老師是怎么引入這堂課的,中間是怎樣分析的,最后是如何歸納的,弄清來龍去脈。概括出這節課的知識要點,并將它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以使自己的知識結構融會貫通。
3、做好作業。
如果說聽課這一環節側重于對知識的理解,那么作業就是側重于知識的消化與鞏固。對于為什么要做作業的問題,一些同學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認為這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是為了達到老師的要求,這種觀點是沒有認識到做作業的真正意義。 做作業有幾點要注意:
a、認真審題。 b、細心做題。 c、獨立完成作業。
4、復習。
復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這里所說的復習指把新學到的知識與原有的知識進行系統化、條理化。
a、總結規律法。 b、反復閱讀法。 c、由厚到薄法。
常聽到有同學這樣說,\"越學越多,越多越亂\"。產生這個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善于復習時進行綜合和歸納,不善于在復習時去粗取精、提取精華。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認為讀書有兩個過程,一個是\"由薄到厚\",另一個是\"由厚到薄\"。由薄到厚的過程是知識的不斷豐富、積累的過程。而由厚到薄是則是質的飛躍。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由厚到薄呢?這就是要求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綱目,這是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不管知識有多么的多,千絲萬縷,必有主線。其實每堂課后的小結,就是這樣的主線。掌握要領、抓住綱目,這是由厚到薄的一把鑰匙。
在復習的過程中,只要你善于歸納、總結,就能把整個的知識串成一條線,做到前后相聯,融會貫通。當然,總結提綱,必須是自己動手,開動腦筋,不要求助于別人。只有這樣,才可能夠使書\"由厚到薄\"。
相信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上面這幾個方面,我們一定能學好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