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對初三年學生來說是全新的科目,每個學生都沒有基礎可言,都是一張白紙,這對我們化學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教自己的學生,不用接別人的班。但是也有不好的就是部分學生已經在初一、初二年的兩年學習養成的厭學的壞習慣,這個壞習慣又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要讓他們學好化學就得先改變他的學習習慣。所以初中化學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學科,學習我們應該加強引導,講究方法和提高興趣,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要效率,充分發揮課堂功效。
下面就我這幾年來在一線的教學實踐-----關于如何提高課堂效率的幾點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精心設計課堂結構,合理構建三維目標
高質量的課堂不僅僅要有質而且也要有量。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設計出既定的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靈活掌控課堂教學,隨時設計臨時目標;教師要優化課堂結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教師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泛泛而談而要聯系教材。
在備課過程中除了備教學內容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現狀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煉的語言,更準確的語句來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讓學生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討論。這樣做才會使課堂四十五分鐘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產生大于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教學效果。
如在學習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取”一節中,為了驗證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變紅的性質。有一位老教師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取1-2ml紫色石蕊試液,然后通入CO2氣體,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了,最后得出結論,是CO2和水反應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變紅,并強調不是CO2使石蕊變紅。其實很明顯,CO2通入水中,溶液中有三種成分,CO2、H2O、H2CO3,CO2通入石蕊液中,仍有這三種成分,究竟是碳酸是石蕊變紅,還是CO2,還是H2O?說明僅憑以上的實驗無法說明是碳酸使石蕊變紅。此時,若教師能把時間交給學生適時質疑:同學們覺得這個實驗能否說明一定是碳酸使石蕊變紅? 引起學生討論,便容易從CO2通入石蕊試液中,溶液中石蕊除外其他成分都有可能是“嫌疑犯”從而得出更嚴密的實驗方案。
補充對照實驗、現象、結論
1、取裝有1--2ml蒸鎦水的試管,滴入紫色石蕊液 石蕊液紫色變淺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2、取紫色石蕊液浸過的干燥紙花,放到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 紙花不變色 二氧化碳氣體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通過兩個對照實驗,排除了二氧化碳和水使石蕊變紅的可能性,從而證明是碳酸使石蕊變紅。通過對課本實驗和結論的適時的質疑和預設,激發了學生學習、思考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對課本知識敢于說“不”的精神。
二、珍惜課堂每一分鐘,善于把握最佳的學習時間
據心理學家研究,一節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后的前5分鐘到20分鐘。所以,課堂教學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時間分配。教師可根據不同課型安排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后再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著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保證所有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重視教學的實效性。時間是有限的,但我堅持在每次提問之后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幾十秒鐘。讓所有的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為解決問題作出自身努力。經過這一點時間的思考,他們也許就能恍然大悟,不僅省去教師講的時間,而且有利于面向全體,提高課堂效率。最后我每節課還留出15分鐘時間讓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學生做10分鐘,講評5分鐘,既能及時鞏固知識又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但是如果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好,我會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并花3-5分鐘來調節學生的情緒,比如講一下小故事或笑話。這樣就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養成積極參與課堂的習慣,從而更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三、發揮師生的情感作用,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是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優生“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暫時后進生“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生轉化。教師在關注知識的同時,往往會忽略學生學習的欲望。在上課,更應關注課的內容和學生學的效果,要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才會有信心和動力再次出擊。我們在課堂上,我會根據問題的難易讓不同的學生來回答。讓學習能力最弱的學生來參與討論,還對他們提出表揚和肯定,激起他們進一步努力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敢于拓展敢于加深。我們知道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這些方式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去發現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四、恰當的使用多媒體
多媒體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和歡迎,它帶來了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的變革。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上,是極為有效的手段。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學生儲備豐富的表象信息,為他們實現信息重組、進行“再發現、再創造”打下基礎,但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一定要有“度”,否則將達不到目標,得不到效果。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教師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今后我會不斷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