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成人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是成人與兒童之間往往存在著一種潛意識的沖突,一個熱愛兒童但又潛意識傷害他們的成人,將會給兒童的內心帶來壓抑。我們該如何正確地教育兒童,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呢?或許從格賽爾的成熟論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關鍵詞】格賽爾;成熟論;兒童發展;成人
格賽爾的成熟論提出兒童發展是一個順序模式的過程,這個模式是由機體成熟預先決定和表現的,兒童發展過程經歷著有規律的固定順序。可是成人在對兒童進行教育時,往往忽略這種自然規律的存在,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成人給予了他們太多的干預,嚴重阻礙了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所以深刻探究格賽爾的成熟論,對于兒童身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一、格賽爾的成熟論所倡導的兒童發展觀
格賽爾的成熟論是以盧梭的“自然主義”、達爾文的“進化論”為基礎,他認為兒童發展是一個順序模式的過程,這個模式是由機體成熟預先決定和表現的,兒童發展過程經歷著有規律的固定順序。所以格賽爾的成熟論倡導應該尊重兒童生長的自然規律,不應該急功近利,以至于孩子沒有時間享受童年這一美好的人生階段。
成人應該欣賞兒童的成長,觀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現的發展新成果。讓兒童充分體驗每一個階段的樂趣。盧梭曾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長大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①蒙臺梭利也曾說過:“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②現在的家長切身感受到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唯恐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以至于將來被社會淘汰。于是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讓他們學習一些本不該這個年齡學習的知識,肆意侵占了孩子們游戲和玩耍的時間,絲毫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在這一方面,成人是自私的,我們經常說我們給予了兒童的一切,給他們新鮮的空氣和美味的食物,其實我們什么也沒給他們,這是因為錦衣玉食和新鮮的空氣對一個人來說是不夠的,兒童的身體也要靠精神的滿足而存在。而成人恰恰不知道兒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干涉兒童的生活,使兒童覺得不自由,不快樂,嚴重阻礙了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
格賽爾的成熟論很好的批判了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它倡導尊重自然,順應兒童自然成長的規律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兒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則的“自然的存在”。
二、格賽爾的成熟論對于學前教育的啟示
1、尊重兒童的天性和童心
兒童心靈上的許多烙印,都是成人無意間烙下的。所以天性和童心被忽視的教育,注定不會有好的效果。我們永遠銘記,天性不容壓抑,童心最為閃耀。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尊重兒童的天性與童心,讓他們自由地奔跑,盡情地玩耍,在游戲中培養創造力,快樂地成長。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他們總是充滿活力,從外面的世界獲得心靈的震撼,從而有所進步。所以作為成人要很好地理解兒童的這種心理,不應該干涉他們的這種天性。精神的胚胎也需要在一個充滿著愛的溫暖和有著豐富營養的環境里得到發展。所以我們不僅要給兒童提供適宜的生活環境,更應該給他們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心理環境。要想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就必須尊重兒童的天性和童心。
2、正確掌握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避免超前教育
成人們都希望兒童早成才,卻不能耐心地等待該成才的時候成才。他們切身感受到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唯恐兒童會輸在起跑線上,以至于將來被社會淘汰。所以他們讓兒童學習一些本不該屬于這個年齡學習的一些知識,并不能正確把握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成人把自以為好的東西教給兒童,但未必就適合兒童發展的需要;把不適合兒童的東西教給兒童,結果只能是害了兒童。
超前教育會對兒童的學習產生不良的影響,一是假如接受的知識過于難,兒童會喪失對于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對自己沒有信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從而產生一種厭學的態度。二是假如兒童接受能力強,提前學會了一些知識,到該學這些知識的時候,會輕而易舉,覺得自己都掌握了,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從而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輕易改變,對于今后的學習勢必有惡劣的影響。所以成人要正確掌握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避免超前教育。
3、把握兒童的“最佳教育期”
格賽爾的雙生子爬梯試驗描述了一對雙胞胎,他們的身高、體重、健康狀況都一樣。讓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開始學習爬樓梯,格賽爾每天訓練這個孩子15分鐘,終于,這個孩子艱苦訓練了6周后,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時候,他終于能夠自己獨立爬樓梯了。雙胞胎中的弟弟,基礎情況跟哥哥完全一樣,不過格賽爾讓他在52周的時候才開始練習爬樓梯,結果,同樣的訓練強度和內容,他只用了兩周就能獨立地爬樓梯了。弟弟后學的盡管用時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強的繼續學習的意愿。所以這種能夠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佳訓練效果的被稱為“最佳教育期”。③
某些能力在大腦發展的某一敏感時期最容易獲得,比如人的視覺功能發展的關鍵時期大約在幼年期;對語言學習來說,音韻學習的關鍵期在幼年,而語法學習的關鍵期則大約在16歲之前④。與此相應的神經系統可塑性大,發展速度特別快,過了這段關鍵期,則可塑性與發展速度都要受到很大的影響。在學前教育中要抓住兒童的關鍵期,使腦的不同功能得到及時的發展。作為成人在適時的關鍵期給予兒童適當的學習機會,則不但學的快,掌握知識的效果好,而且更能促進相應能力的發展。
三、結束語
童年本是人生中最純潔美好的時期,本是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時期。可是就是因為成人的加入與干預,使得兒童的童年不再那么美好。成人急功近利,想讓兒童早成才,卻不能等他們該成才的時候再成才。深刻地理解了格賽爾的成熟論之后,我們會發現我們在教育兒童的方式上存在很多誤區。在教育兒童時掌握最基本的一點,也是眾多教育家所提倡的:尊重自然,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順應兒童的成長過程,讓兒童自發成長。如果每個成人在教育兒童時都遵循這一點,那我們培養出來的兒童都是身心健康的人。假如兒童停下腳步貪戀路邊風景,或游戲,我們不妨停下腳步同他們一起欣賞,同他們一起游玩,只有讓我們自己融入他們,適當引導他們,才能起到領航作用,讓他們自由地奔跑,盡情地哭笑打鬧。
參考文獻:
[1]盧梭.愛彌兒[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2]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M].中國長安出版社.2011年7月.
[3]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
[4]劉曉東,盧樂珍.學前教育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注釋:
①盧梭.愛彌兒[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②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M].中國長安出版社.2011年7月.
③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
④劉曉東,盧樂珍.學前教育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