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輕教師是教師隊伍的希望,是我國教育界的希望,本文結合自身實際,總結了年輕教師生活中如何參與學習和競爭,并總結了作為年輕教師應如何端正自己態度,適應教育改革。
【關鍵詞】長板;短板;年輕教師
我們學校的市優質課推報工作已進入尾聲,很多年輕老師脫穎而出,準備著挑戰市內高手。這真是讓人羨慕的事!
所有學科的推報我都參加了,學到了很多的東西,真是受益匪淺!我是文科老師,除文科外,卻聽了那么多的數學、物理、生物等理科的課,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我深深地體會到,文理科教學方法雖然不同,但本質上是相同的,就是想盡各種辦法教會學生知識,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能力。
參加學校推報的老師都是本學科的佼佼者,是通過層層選拔進入到最后一關的,所以,他們的知識儲備、專業能力,都屬上乘。因此,聽他們的課,也是一種享受。
只是終究還有一些不甘心,想借助此平臺吐一吐,痛快痛快。
我最大的不甘心,就是一些素質不錯的老師最終沒有入選。個人感覺是他們把自己的“優勢”變成了“劣勢”,即把自己的“長板”變成了“短板”。
武俠小說中經常提到,達到高深武功境界的非天資聰穎之人,而是一些看似愚笨不堪的平凡人,如郭靖與黃蓉。“傻”的郭靖天資不好,但用功勤奮,不投機取巧;聰明的黃蓉卻有點心有旁騖,武功雜而不純,雖有各種優勢條件,卻沒能進入一流境界。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真的數不勝數。如中國科技大的少年班的天才們,如每年高考都會出現的低齡考生們,他們的智力不可謂不高,他們的知識不可謂不多,他們的條件不可謂不好,但舉目望去,成大才者寥若晨星,“泯然眾人”者卻是比比皆是。原因何在?沒有把自己的先天優勢利用好,卻在大好的年齡做了與年齡不相稱的事。“少年強則中國強”,不是讓少年人做青年人的事,更不是做老年人的事。毀其天性,揠苗助長,可悲可嘆!
因此說,要發揮好自己的年齡優勢、條件優勢、天資優勢等,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才能做出更大的成績。
以我個人為例吧。我是2001年參加的省語文優質課的評選,是奪了魁的。至今我還覺得我勝得僥幸,因為我沒有看到我身上特別閃光的東西,不像有的男老師帥氣與學識并舉,也不像有的女老師美麗與智慧集身,有的可能是我不知好歹的淡然和對自己的正確認知。我太了解自己的缺點了,其貌不揚,普通話不準,哪一點都不可能吸引學生,吸引評委。怎么辦?沒有長處,就避開短處吧。其貌不揚,天生如此,沒有多少辦法,借了一條領帶、一塊手表,穿上西服,像模像樣的上了場,不好看吧,但是干凈得體。普通話不好,那就少說,讓學生多說,再加點活動,一堂課就這么湊下來了。分數下來了,我的分最高,據說是因為我的教學理念正符合“老師少講,學生多學”的新理念。所以我說我勝的僥幸。
反觀那些模樣特好、素質特好、講得特好的老師有的只得了個三等獎,評價依據是“滿堂灌不符合新理念”,真是替他們可惜!
回過頭來,再看我們學校的這些優質課,是不是也有我說的那些情況的影子。我印象中幾個素質特別好的老師,最終沒有沖出學校,走向市里,可能的原因也是講得太多。他們的條件太好了,所以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無窮魅力,卻忘記了自己的重要任務,這里不是侃侃而談的演講,而應是循循善誘的引導;這里不是個人表演的舞臺,而應是學生展示的殿堂。自己的優勢展示的太充分了,而教學的目的卻沒有很好的實現。這里是把自己的“長板”不知不覺地變成了自己的“短板”,優勢沒有了,失敗也是必然的。
這里有一個核心的東西——理念。一堂課的設計是離不開教學理念的,就像是一篇文章總要有個中心一樣,沒有這個中心,你的材料就不知道哪些該用,哪些不該用,哪些用的好,哪些用的不好,這就是寫文章的“中心”意識。課堂就是一篇文章,你是用一個什么“中心”串起來的,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哪些詳說,哪些略說,心中要有數。我們現在設計課堂就要有“學生”意識,一切圍繞這個意識走。符合這個理念的課,你就有可能被列入當選之列;反之,不符合這個理念的課,一定是一堂被淘汰的課。我們有的老師太注重“教師”意識了,卻把“學生”忽略了。
當然,是優質課就帶有一定的表演成分,關鍵看你如何圍繞“學生意識”設計。只要設計得當,你的“長板”是有展示機會的。
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論文,只是個人感想,就是為那些素質較好而沒有出線的老師可惜。我們知道,這樣的機會不是很多,“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尤其是年輕老師更要注意。
參考文獻:
[1]張東樹.對初當班主任的年輕老師的三點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3(45):130-131.
[2]冀斌.從年輕老師的角度,談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我的歷史課[J].文理導航,2012(28):83-83.
[3]秦桑.一位年輕老師的幸福教育[J].黃金時代:下半月,201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