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傳統經典蘊涵著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與精神養料。中華經典誦讀對小學生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可以使小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精神的熏陶,完善內在道德情操。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把中華經典誦讀融入到語文教學中來,這既是時代賦予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 小學語文;中華經典;經典誦讀
中華文化經典是指在文化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經過歷史篩選而沉淀下來的最有價值的文明結晶。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各種資源誦讀中華經典,理解其思想內涵,吸取其人文精神,培養良好品德,是小學階段教學的重要課題。然而,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更多重視的是知識技能的培養,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則被忽視和冷落。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了解、親近經典,并汲取經典營養,從而促使學生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實實在在
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呢?在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小學教學開展中華經典誦讀的必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兒童在7至11歲這段時間,大腦處于急速發展階段。如果教師忘記應該關心一個人神經系統的發展和大腦皮層細胞的增強,那么學習只能導致孩子變得遲鈍”由此可見經典教育要趁早進行,讓學生趁著大好時光從小養成誦讀經典的習慣,必將受益終生。
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教學的價值及對孩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1.開發潛能。經典誦讀,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記憶力,使學生在跟隨圣人的思維遨游中如同聆聽圣人的教誨,必然能夠鍛煉學生思維的精度與質量。2.積累知識。學生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積累語言、思想和情感,大量誦讀不僅可以積淀人文知識底蘊,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和深入的理解、探究能力,還可以給予學生美的熏陶及人格的砥礪,實現美育與德育的功能。3.塑造學生健全人格。中華經典熟誦于口,濡染于心,可以啟迪智慧、熏陶情操、陶冶情感,在長期的潛移默化過程中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使學生懂得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道理,最終達到健全人格的目的。4.傳承文化。誦讀經典并持之以恒,使孩子們植根于中華優良文化沃土,讀圣賢書、做有德人、立君子品,增強學生民族認同感,重振人文建設。
二、小學語文中華經典誦讀教學實施的策略
(一)創建富于人文氣息的校園
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校園所散發出的藝術情境、文化氣息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品質。因此,我們要利用教室、走廊、公共櫥窗、廣播站、校園網等,創建充滿詩意與韻味的校園,讓校園內每一個景點益智,每一個空間出彩,使校園在中華經典文化的熏染中散發出濃濃的書香,為中華經典誦讀營造良好氛圍,使學生在充滿詩意的氛圍中徜徉,在聽覺與視覺的反復刺激中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從而不知不覺間接受經典文化的熏陶。
(二)加強教師對中華經典誦讀的認識
語文教師是開展中華經典誦讀的中堅力量,教師對中華經典誦讀的本質目的及意義的認識程度,將直接影響到能否正確地引領學生有效學習,最終實現經典誦讀教學的價值。因此,為了更好的展開中華經典誦讀,學校可以邀請資深專家學者舉辦專題講座,為教師理清什么是經典誦讀,經典誦讀的過程中應遵循哪些原則,強化教師對中華經典誦讀的認識,樹立正確的經典誦讀教學觀。講座學習后可以組織教師交流中華經典誦讀的心得體會以及如何處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相關問題,促進教師總結中華經典誦讀教學教法的特點,逐步完善經典誦讀教學的實施方案,保證其價值的實現。
(三)加強中華經典背誦指導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可見,背誦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手段,但是由于經典本身具有的難度,使得小學生基本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只是為了背而背,即純粹的背誦。如果一味的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必然興趣不高,也難持久。因此應該不斷翻新背誦的花樣,讓學生覺得新鮮有趣,從而樂于誦讀,樂于背誦。
1.做游戲,玩中學
經典背誦,學生背起來大多覺得枯燥乏味。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愛玩,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幫助學生背誦。比如背誦《弟子規》時,教師可以把全班同學分成幾組,每組六人(其中第一段六人一起背),每人一段,以接龍的形式一個一個背,老師和其他同學則監督是否有人背錯,最后評出優勝組。以這樣的活動形式背誦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還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腦一直處于興奮狀態,學生不僅記得牢,玩得盡興,還記得輕松有趣。
2.創設背誦情境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精心設計出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化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幫助學生進入“詩境”,感知經典。例如,在古詩教學中,可以播放與之相應的古典名曲,使學生陶醉于詩歌的意境中。歡快的詩文就配歡快的曲子;傷春悲秋,離愁別緒的詩文則配低沉哀婉的古曲;田園風光,隱居仙境類的詩文可以配上歌唱自然、大海的音樂??傊?,盡可能創設出與背誦的詩文相匹配的意境,促進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與記憶。
3.熟讀成誦法
這是經典誦讀教學中最常用的學習方法,可以聲情并茂的出聲背誦,也可以默讀成誦,還可以切磋背誦,學生在日復一日,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培養語感,不同的文章,根據需要采取不同的背誦方式,必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達到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效果。
總之,中華經典誦讀教學的開發及利用是擺在全體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其對傳承民族文化、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塑造學生人格等方面均有重要價值。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只有積極主動地探索中華經典誦讀教學的最佳方案,不斷追求更完善的經典誦讀教學方式,才能使小學語文中華經典誦讀教學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成琰,《關于小學語文教育實施經典閱讀的探索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05
[2]彭雪卿,《經典詩文誦讀策略研究與實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
[3]王娜,《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03
[4]張愛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古詩文誦讀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