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校面臨的絕大多數學生是農村學生,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生物基礎知識幾乎為零,并且對所學內容感覺非常吃力,大多數學生反映就算當時學懂了、記住了后來都會忘記,針對這些問題,我分析學生存在問題的原因,并找出解決措施及采用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生物沒基礎;高中生物面臨困難;學好高中生物的對策
一、農村初中生物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像生物這種學科性又具科學性的學科,一定要專業對口或有很強的專業功底的老師來上。但據了解,就現在而言,我縣鄉鎮的生物老師遠遠不夠的。所以,每個年級都有一個其他的老師兼上生物課。這相對于專業的生物老師來說,會有很多弊端:
(1)、上課基本都是照本宣科,對相關知識的拓展很少,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厭倦生物學科。
(2)、沒有接受過專業知識,所以許多專業術語不會,甚至會讓學生接受錯誤的知識。向課外輻射的知識太少,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讓學生感覺到生物很難,老師都不理解的東西,做學生的更理解不了。
(3)、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老師的心目中已經根深蒂固,很少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也不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者是上課的方式太陳舊,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許多老師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還在一味地追求“知識與能力”而忽視了“過程與方法”的重要性。
鑒于上述的種種因素,就算生物老師有再大的雄心壯志,就算他再熱血沸騰,也會被打擊下去,就算他本事再大,也回天乏術。
二、農村高中生在生物學上的主要表現
1.1、對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解不到位。
薄弱的學科基礎使得學困生難以透徹理解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以至不能很好地運用其解決生物學問題,很多學生對教材的概念原理只能機械地記憶,并企圖通過簡單地記憶生物學概念及所學內容而達到學習目標,這顯然是不夠的。
1.2、圖表分析能力差、難以弄清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學生的分析、辨別能力不強,難以理解教材插圖所展示的生物學現象,難以找出曲線圖所蘊含的生物過程變化和相互聯系,難以與教材中具體敘述形成關聯,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內環境穩態與消化、呼吸、循環、排泄系統的功能聯系示意圖。很多學生無法從圖中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1.3、學習能力低,難以完成探究性學習。
大部分的學困生缺乏提問的能力,無法根據現象和事實提出問題,并根據問題和條件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無法獨立完成實驗設計。觀察和分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較差,無法概括結論等,使學生難以完成探究性學習。
2、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率不高
他們在高中學習中總有以下這些現象:學習上不重視思考,對于教材中的生物事實和變化規律不重視理解和分析,僅僅感知其存在,不重視將多個事實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其異同點,不在弄清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下功夫,一味地死記硬背;沒有找出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難以把握多變的生物現象,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結果產生了學得越多就越亂的感覺。
3、社會、家庭、學校的不良影響
在農村中,社會、家庭的文化環境及學校的學習氣氛相對較差,學校周圍存在的不良環境等因素都會導致學困生的形成。這些不良因素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及性格的塑造,甚至影響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對待問題的方式。他們的思維往往較散亂,缺乏依據。在學習上他們也很少尋找解決問題的依據,無法聯想類比,邏輯推理能力較差。
三、高中生物學困生的轉化對策
針對農村中學學困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其成功轉化,從而完成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推動我校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并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農村的教學資源和生產背景,引導學困生充分理解生物學科的特點,并讓其明白生物與物理、化學同等重要,都是自然科學的組成部分,同樣指導著人們正確認識自然的發展規律,從而改變生物在學困生心目中的地位。例如,通過從生物科學與農村生產方式緊密聯系去闡述學習生物科學的重要性,從學生構建知識角度引導學生對高中生物的重視,從人類社會(包括城市、發達國家)面臨的五大危機與生物知識的關系去開導學生對生物的再認識,用學生身邊的生物實例去誘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讓學生從根本上重視生物科學,并體驗到努力學好生物科學的迫切性,增強學習的責任心。為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和提高自身生物素養增強信心和動力。
2、挖掘其閃光點,激發積極情感
在課堂上應讓學困生感受到被重視,感受到有所收獲,才有學習的信心。不能將所有機會都留給優等生,適當考考學困生,讓課堂成為他們“用武”之地。例如,有這樣一個問題:細胞中哪種結構破壞了將影響蛋白質的翻譯?如果提問的是優等生,他們能馬上回答,但這樣的問題最好留給學困生,雖然他們無法馬上回答,我還是微笑著,一步接一步地提示他,最后他答對了,并且理解了其中的過程,從而產生成功的喜悅。
學困生只是在學習上存在困難,其他地方還是有優點的,尤其是動手能力,有時不比學習優秀的同學差,在實驗課上應當發揮他們的長處,讓他們也能閃閃發光。有時僅一次的機會就能改變人的一生,相信學困生也一定能成為學習優秀的學生。
3、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學困生的最大弱點就是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應該幫助他們分析生物學科的特點,尋找學習每部分內容的方法。如梳理知識、歸納總結、聯想類比等等。注重理解、分析,注重解題技巧,經常反省學習得失,查漏補缺,完善學習過程,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掌握較多的適合自己的科學學習方法,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農村中學學困生的學習能力較差,難以完成能力型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困生進行能力培養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哪怕是從最低點開始,也要耐心輔導,嚴格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使其學會自主學習,徹底走出學習誤區,成為優等生。
4、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優化課堂教學,分層施教
優化課堂教學是學困生轉化的重要途徑。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應從內容和方法入手,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盡量將農村生活、生產中的一些生物實例帶入課堂,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避免了枯燥的機械記憶,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優化生物課堂教學。
由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識的能力不同。因此,教學中不能向所有學生提出同一要求。否則,將會出現“尖子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在教學中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農村中學學困生有其特殊的形成原因,包括社會、家庭及學校的不良影響、個人的學習基礎差和不良學習品質等。做為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找出“學困生”的真正成因,采用相應的策略,對癥下藥,促其成功轉化。這樣農村中學的生物教學質量才有希望提高,才能完善農村的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