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本文從五個方面探索了教師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以培養學生解決和運用數學的能力,養成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遷移;激發興趣;創設情境;嘗試法;主動學習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領悟數學知識,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了每位數學教師重視的問題?,F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作為一名在教學一線工作的小學教師,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運用遷移規律,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在小學數學學習中,遷移是極其普遍的現象,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學習方法等都能遷移。例如:學習整數加減法對加減法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形成了解答簡單應用題的技能,有助于掌握解答復合應用題的技能。因此教學中教師出示新的學習材料時要盡量揭示它與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數學知識的相似相通之處,例如,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作如下提問:
㈠ 求三角形面積時我們是把它轉化成什么圖形?是怎樣轉化的?引導學生回憶:求三角形面積需要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是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㈡能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他們會發現,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㈢你能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嗎?
學生興趣高漲,依照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能很快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可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二、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數學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重要的一環,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鉆石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成為教學中隨時隨地的一項任務。
作為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對數學有興趣。只要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數學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展示數學豐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簡潔美、對稱美、辯證美)等,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極好手段。教師適時的表揚、鼓勵,對學生學習給予肯定的評價,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傊瑢W生的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一定條件下培養起來的。只有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
三、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一種具有一定難度,而經過自身努力又能夠解決的問題。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造愉快學習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例如,教學“求平均數應用題”時,教師創設如下問題情境:有一個池塘,探測隊在探測池塘深度時,選擇了五處不同的地方,探測的結果分別是9米、10米、12米、11米、8米,你能說出這個池塘有多深嗎?有的學生認為是12米,有的學生認為是9米,有的學生認為是10米……學生自由爭論,誰也說不服誰,誰又都意識到自己理由不足。正感困惑時,教師提出問題:1、如果說是12米,是深了還是淺了?2、如果說是9米,是深了還是淺了?3、怎樣才能比較客觀地反映這個池的深度呢?經過積極思考,有學生認為:“可以取這五個數的平均數作為這個池塘的深度?!边@一方法得到很多同學的一致贊同。通過這一問題情境,學生比較深刻地理解了“移多補少”這一求平均數的思想方法。
四、采用“嘗試”學習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心理學家桑代克認為:“嘗試與錯誤是學習的基本形式?!钡拇_,學生在自己的探索學習中,不可能總能選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必然會出現思維受阻的時候。這時就應另辟蹊徑,調整思路,,教師及時激發學生“試一試”的欲望,啟發學生解決問題。。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學生由于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干擾,首先會想到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也看個位,經過嘗試發現這是錯誤的,這時就應調整思路,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學生可能會從反面考慮,看最高位;也可能綜合考慮,既看最高位,又看個位;還可能整體考慮,看各位數字的和或積。經過不斷的嘗試,摒棄錯誤,最終獲得正確的認識。嘗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教給學生這種方法,否則學生一旦思維受阻不能調整自己的思路,不能另辟蹊徑,就無法繼續學習。
五、評價分析,內化新知,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評價注意不要由教師壟斷,應讓學生在學習上的優點和缺點作自我評價、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或小組性的討論與交流,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相激蕩的局面,這樣,學生不僅會發揮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會使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深化,好的學習品質進一步形成。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不失時機而又準確簡練地就學生的發言質量進行引導評價。評價時,應重于肯定、鼓勵、引導。學生對知識理解更深入,成功接納新知識,起到內化知識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加法算式:5+5+5+5+4相加時,要求把它改為乘法算式,結果大部分學生做出(1)5×4+1(2)5×5-1,出乎我意料的一個同學卻是做6×4.我熱情表揚他大膽創新,其他同學卻馬上反對,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同學不知不覺地參與辯論,此時全班的同學學習熱情及課堂氣氛熱烈活躍。我適時引導學生評價這幾個算式,那個算式是正確的?那個最簡便?這樣,學生在民主和諧氣氛中,學生心理得到減壓,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尊重,個性及特長都得到有效地發展,創造性思維得到較全面的發展,從而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善于應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解題,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且有獨立性。
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運用遷移規律、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問題情境、采用嘗試學習法四個方面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達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侏國軍,《激發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樂學》,《新課程學習》(下),2011年第11期
[2]吳秀清,《巧用學生好奇心理,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基礎教育參考》,2010年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