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歌曲包含著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是學生所喜愛的。把流行歌曲引入語文課堂,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學生能夠主動、自覺地投入學習,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流行歌曲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教師應了解學生學習水平與心理特點,關注他們的學習困難,重視他們的學習需求,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加強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職業生活以及專業課程的聯系,創設與職業工作相近的情境,幫助他們認識語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發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與熱情,使他們在參與中掌握學習方法,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這里,《大綱》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需求的角度出發,強調語文教學內容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生的生活是多樣的,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抓住某一個特點,就可以從學生的生活中有針對性地選取教學內容,整合成教學資源,豐富我們的語文教學。流行歌曲就是這樣的一個重要的教學資源。
一、流行歌曲可以成為語文教學資源
(一)流行歌曲是學生所喜愛的。流行歌曲滿足中職生青春萌動的情感需求,從而贏得他們的認可。我們的學生是在電視機前長大的,與流行歌曲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他們正處于青春期,對未來充滿期望,對愛情充滿幻想。流行歌曲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貼近他們的學習生活。他們很自然地從流行歌曲中找到宣泄感情和慰藉的方式,重拾精神和信念。當情緒低落時,也許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會比我們的說教更有效;當母親節來臨時,哼幾句《燭光里的媽媽》也許更能抒發他們的感恩之情,思戀之意。學生喜愛流行歌曲,語文教學要引入這一教學資源,愛屋及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就會有效提升。
(二)流行歌曲中包含著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流行歌曲是生命力極強的一種大眾文化,具有教育性、文學性、音樂性的特點。就其音樂性而言,可以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感受詩詞的節奏、韻律,培養學生的語感;就其歌詞內容而言,對語文學習則更為有利。流行歌曲主要包含如下三大類可以借鑒的內容。其一,古詩詞及其變式,象《月滿西樓》、《濤聲依舊》、《菊花臺》將古典歌詞作現代演繹,不僅保持了古典詩詞的高雅優美,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其二,歌唱祖國、家鄉,歌唱美好生活的,如《長江之歌》、《大中國》、《荷塘月色》,用優美的語言,悠揚的旋律歌唱祖國山河的壯美,人們生活的幸福;其三,其它一些表達情愫的作品,諸如《狼愛上羊》、《兩只蝴蝶》、《隱形的翅膀》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是很強的。
二、流行歌曲在語文教學的運用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優秀的流行歌曲總是把優美的旋律與雋永的歌詞完美地結合起來,獲得人們的喜愛而傳唱不已。教師在課前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找到相關的流行歌曲,在教學時播放、吟唱,用音樂刻畫情境,激發學生的豐富情感,將學生帶到所學習的內容中去。如,學習《哦,香雪》時,以歌曲《天路》導入,韓紅的天籟之音,會讓學生看到“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產生真切的、濃郁的情感體驗,能夠很好地體會“香雪們”對火車來到家鄉的感情。
(二)直接引入,選作教材。很多流行歌曲具備語文教材的課文條件,可以直接作為課文或課外閱讀教材來學習的。這里,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流行歌曲中的古詩詞。古詩詞教學一直是中職語文教學的弱點,多數學生不喜歡,認為字難認,詞難懂,意難明。但是,一旦成為流行歌曲,也不用要求誦讀,記憶,就能倒背如流。甚至,在作文中還引用一段,議論一番。
第二,語法修辭的典范之作。很多流行歌曲新穎形象,善用修辭語法,可作范文。
第三,與教材聯系密切的作品。有的流行歌曲化用了典故,包含一定的歷史內容,教學中可把它作為閱讀的補充,加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中職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是比較感性,在歌曲歌詞的陶冶下,教師不講他們也能初步感悟到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研究歌詞,豐富寫作。中職生最怕寫作文,不知道怎樣表達,寫出來的文章枯燥無味,沒有思想性。其實,流行歌曲中不乏典范之作,其實唱流行歌曲與寫作文一樣都是表達。讓流行歌曲走入語文課堂的作文教學,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種窘態。
首先,引導學生對流行歌曲的歌詞進行分類,將同一題材的分為一類。如愛國之情的,家庭與親情的,青春萌動的,校園生活的,社會與時尚的等等,做好這些積累與整理,煩人的“無米之炊”、“沒有生活”、“語言干巴”這樣的作文問題就由此打開一個缺口。
其次,要鼓勵學生根據作文的要求引用歌詞。俗話說“花香蝶自來,題好一半文”。作文里恰當引用歌詞作題目,就會有畫龍點睛之效,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如作文題目《一句話,一輩子》便取題自《朋友》的歌詞,贊揚了朋友的誠信可貴。還可以用歌名作文章標題,能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再次,要指導學生演化歌詞,有所創造。有的不能直接使用,但適當改造也能作為文章的題目或立意,如《都是考試惹的禍》、《心星點燈》可用作寫心情類的作文題目。“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花,……帶我飛,給我希望。”既能引人入勝,設置懸念,又能扣住主題,彰顯文采。
三、運用流行歌曲的反思
實踐表明,在語文課堂教學引入流行歌曲,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學生能夠主動、自覺地投入學習,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反思這一過程,最深刻的體驗是:學生喜愛的、熟悉的流行歌曲的引入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教師“教”的課堂,為學生“學”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讓學生通過積極的活動獲得知識,培養情感,發展智能。心理學指出: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密不可分的。流行歌曲引入了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歌詞和喜歡的歌詞中,交流、爭論,產生一些思想碰撞,把教師講解的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課堂。如鳳凰傳奇的《荷塘月色》是學生非常喜愛的歌曲之一,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情景交融的歌曲,聽完這首歌后,讓學生討論品味語言與藝術性。“剪一段時光緩緩流淌/流進了月色中微微蕩漾/彈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麗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花,……只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過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等你宛在水中央”。學生總結歸納成:它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同,如今的《荷塘月色》變成了一對戀人深情的見證,“剪”、“流”、“彈”、“落”這四個動詞具有靈動感覺,配合意境,用溫柔的方式演繹害羞又相思的心情,好像一個柔美清淡的江南女子坐在我們面前,而此刻的“我”變成“魚兒”,和你一起“守候皎白月光”,還“游過四季”,平平淡淡的美中帶著濃濃的愛意,委婉地抒發對感情的追求,讓人完全融入美麗的水鄉中去等候屬于自己心中的“魚兒”。如果用“我愛你”、“我想你”來直抒胸臆的話,就破壞了恬靜幸福的感覺,缺乏藝術性。
把流行歌曲引入中職語文教學,拓寬了教學空間,使語文更貼近生活、貼近時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審美情趣,還能讓學生主動快樂地學習語文,不失為改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毛芳郁. 流行歌曲與中學語文教學 [D] 浙江師范大學 2009
[2]教育部.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