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一旦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指師生,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心理學家認為:積極的情緒(即愉快的情緒)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思維更加敏捷,從而更容易接受知識,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煥發出語文課堂的活力,進而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因此,新課標強調學生要在愉快中學習。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可是如何才能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在這里僅從教學方面提出一些本人的想法.
一、贊揚欣賞激趣法
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清代學者顏元也說過:“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這都是講贊揚欣賞的激勵效用。贊賞是廉價的,當然也是無價的。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課堂上可以采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口吻——“你說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豐富!”;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每節課都要盡量多贊賞學生,不光贊賞一個兩個,而是贊賞一群一批,甚至全班。當然不能是虛偽的應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有了贊賞這一“添加劑”,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從而可以達到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良好的最終目的。可以說,贊賞出創造力,贊賞出學習興趣,贊賞出進步的學生,贊賞出有特點的學生。通過贊賞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創造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養成起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及方法上的優良行為,還要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蘇霍姆林斯基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請記住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通過贊揚是學生在課堂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提升學習的興趣,進而營造出良好的小學語文的課堂氣氛。
二、平等評學激趣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具有最高裁定權,卻忽視了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實際上也漠視了學生主體能動性的一種表現,當學生的自覺意識得到高度強化,內在的進取熱情已得到激發,教師就可以把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權交還給學生,其活躍的主體意識,感受班集體內平等、和諧、信賴的自由氛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把諸如抄寫、默寫、背誦等客觀作業交給學生自檢互評,取長補短。這樣的形式使學生在評改時,既能感受到老師的信任,也能感受到當一回老師的快樂,還把知識又復習了一遍,一舉三得。在語文教學中作文評改是語文教師的重荷,而往往教師批得辛辛苦苦,學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對于作文的評改,可以“放縱”,具體的做法是將本次作文評分標準板書在黑板上,先由學生獨立評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畫、有旁批、有總評、有分數、有簽名,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補充,目的是多多學習他人的作文寫法及評法,最后由各組推薦出一兩篇優秀作文或評文,借助實物投影儀師生一起復評,選出最佳作文或評文。當熱烈真誠的掌聲伴著笑聲在教室里回蕩,所有同學都會陶醉在這嚴肅又活潑、平等與信任的氣氛中,眼神中閃爍著主動參與評改的自豪感。這樣不僅讓語文教師從繁重的作文評改中解脫出來,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以往死氣沉沉的作文評講課變得活力四射,收獲無限。
曾有老師感嘆考試“不是考學生,而是考老師”。的確,每一次考試,語文老師需幾天才能改完,而那時學生早已把考試內容遺忘到九宵云外,勞而功小。對此我們可以嘗試著改革,在上學期,除了期中期末考試,單元測驗可以嘗試全“放手”即頭天考,隔天自評自改,老師講評時作好評改指導,學生個人無法把握的可詢問老師。剛開始實行時,可能還會擔心學生亂給分數,但多嘗試幾次還是可以看出學生還是誠實可信的。這種評改方式可把學生由過去的注重“形”(即分數)轉而注重“質”(明白每一題的得失),從而有利于下一階段的學習下一階段的測試。通過這樣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明白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這樣的互評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
三、創設懸念激趣法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深重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道應該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拾,因此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聽話的聽教師講課,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實際上就是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通過這種設置懸念的方式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
四、開展游戲激趣法
小學生的天性是好玩、貪玩,對于游戲學生們有著很強烈的興趣。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因此,教師可以將所學知識與游戲結合,學生對喜歡的東西學得就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教師在課堂創設游戲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選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恰當的手法表現出來,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的游戲有以下幾種:
(一)找朋友。我們可以用卡片制作成相對的正反義詞、漢字組合、拼音的生母與韻母等,讓學生拿著其中一張去找另一張。例如組織一學生說:“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誰是我的好朋友。”與其他學生的卡片對上了就說:“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錯了就說:“錯錯錯,趕快去找好朋友。”在這種找朋友的過程中,營造了良好的小學語文教學的氣氛,學生在游戲中將正反義詞等知識點牢記,比死記硬背的效果更好。
(二)逛超市。教師讓學生把搜集到的標有漢字的商標、廣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學生分組去的柜臺逛,比比誰的收獲多。在游戲中我們可以要求學生正確讀出桌上的識字材料,這個游戲檢查了學生的課外識字情況,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像這樣良好的小學語文教學的良好氣氛將學與樂充分結合,可以加深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三)猜猜猜。在課堂教學中有一些有趣的詞語,比如小動物,或者是可以進行肢體表達的,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一人比劃大家搶答的方式進行,看動作猜詞語,看口型猜字母,講故事猜謎語等。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不僅讓學生認識字詞,甚至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詞語的含義,尤其是對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更是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贊賞學生,營造輕松濃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在課堂上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摒棄以往把語文課堂變成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施舍知識的場所,更要摒棄家長制、霸道者的教風,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去真誠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通過各種有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小學語文課堂氣氛,學生才能喜歡語文,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