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文課堂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學生收獲知識的主陣地。課堂效率如果不高,則勢必影響教學質量。教師應適應課改形勢,在學習與交流當中增加知識積累,增強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關鍵詞】高中;漢語文;教學效率
在高中漢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能力的發展;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里,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教師應適應課改形勢,在學習與交流當中增加知識積累,增強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對教材要深入分析,明確教學層次,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則有助于促使漢語文教學真正走上科學化、高效率的軌道。
一、提高漢語文課堂效率的必要性
課堂教學改革是學校教育改革的主渠道。然而,傳統的漢語文課堂教學,既忽視作為個體的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種需要和潛在能力,又忽視師生群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多邊多重、多種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創造能力。要切實解決高中漢語文教學的問題,就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傳承的人文意蘊中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而課堂效率的提升則成為關鍵。課改專家崔允郭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二、教師需改變傳統的教學意識,適應新形勢
為提高漢語文教學效率做好素質準備課堂成了一潭死水,缺少樂趣、活力的教學自然難以取得理想的回報。教師須通過對課改精神的學習,完成角色的轉變,由“傳道、授業、解惑”者上升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改革的接受者和創造者。而當觀念轉變之后,老師的科學文化知識底蘊是否深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傳統教學方式主張以教師為中心,通過教師傳授來實現學生的學習。這種方法在新時期已經行不通了,教師要想實現有效課堂的打造就需要把這個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們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有明確的文體意識。對于學生而言,需要更多地是借助于對教材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漢語文修養。除此之外漢語文教學需要讓學生得到另外一份收獲就是要提高漢語文聽說讀寫能力。而對于教師而言,就應當根據漢語文學習的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基礎來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包括每節課安排的教學課堂內容,以及每節課的教學預期目標。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以學定教、以學定進,實現教學各個環節的優化,最終達到實現教學課堂有效性。
三、研究教學材料,明確教學層次
漢語文教學的層次關系如果不明顯,勢必導致過多的無效重復勞動。例如某種文體的文章,高一是這么教的,高二是這么教的,到了高三還是這么教,甚至不同文體的文章的教與學也沿用相同的路子和方法。沒有先后差異、難易差異的漢語文課堂教學就導致了學生無法很好地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以致許多學生直到高三還存在漢語文基礎不牢固,缺乏起碼文體意識的毛病。
現行的高中漢語文教材的編寫做到了求同學異。就我們教學者來說,是有較大的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作好整體教學規劃。就不同年級而言,可就考試大綱中要求學生具備的學習能力由易而難地、由低而高地落實到不同年級中進行具體化訓練。如作文訓練:高一則主要進行復雜記敘文訓練,通過寫小作文的方式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高二則主要進行論說文訓練,提高其議論能力和謀篇布局的能力;高三則主要進行審題等綜合訓練。教師的教學目的明確,層次清晰,那么學生學習目標也就明確,學習思路也就清晰,課堂效率也隨之提高。
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傳授學生學習方法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要激發其學習興趣。真正有興趣,學習漢語文就無“愁苦”可言。而興趣并不會無故產生,心理實驗證明,成就感對興趣有誘發作用。學生在漢語文上很少有甚至沒有成就感,就打擊了他們學漢漢語文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對漢語文也就淡漠了。反過來,運用規范準確、富有科學性的漢語文教學語言。大家都知道也都了解知識的傳授和掌握,必須借助于語言來表達,因此漢語文教學語言必須要做到規范和準確。漢語文教學語言的規范,要求漢語文教師講課時發音要正確,語句要合乎語法修辭,用普通話;要求圍繞中心,句句緊扣,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具有嚴密的邏輯力量;要求遵循規律,論證嚴密,立論有據,不以偏蓋全。漢語文教學語言的準確,要求漢語文教師選字用詞要科學無誤,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兩可。漢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是否規范和準確,直接關系到漢語文教學效果的好壞。只有規范準確、言簡意賅的教學語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反之,則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混亂或障礙,妨礙學習的順利進行。漢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剔除顛三倒四的羅嗦話、無關緊要的兩可話、牽強附會的題外話、不著實際的空洞話、不合語法的半截子話。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開展課堂教學
在漢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簡化教學過程、突出重難點,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一些中下生之所以學習跟不上進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習興趣不夠濃厚,導致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錯過了老師講課的內容。而多媒體教學能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形象地、逼真地展現出來,用絢麗的色彩,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把學生帶進愉悅輕松的學習環境中,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多媒體技術能夠將靜止、抽象的文字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載體,將老師難以表達的原理、現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便于學生認識和理解。借助多媒體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展現出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啟發、點撥、解決問題以及聽說讀寫的訓練上。
總之,只有我們深刻認識到新課程改革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得盡的,需要我們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家園,教師應該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漢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提高漢語文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