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物是國家規定的基礎學科,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探索地球上生存的奧秘和本質。目前,由于中考不考生物,許多學校對生物學科都不太重視,使得初中生物課教學有效性偏低。“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辛苦”這一問題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非常突出。將有效教學理論與初中生物課教學相結合,探索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實現初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無論對于有效教學理論與生物學科教學論的發展,還是對于教師和學生自我發展及其完善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學生物;教師;課堂教學
一、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分析
1、教師層面對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影響。
其一,教師的提問技能影響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否表述清晰,適合學生的理解水平,使學生一聽就能夠明白;問題是否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來,具有生活氣息;問題是否有梯度,一個問題扣一個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從簡單的問題開始經過思考得出結論;這些都影響著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周密設計啟發式問題,通過啟發式提問,啟發學生的聯想,活躍學生的思維。同時,教師提出問題后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其二,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影響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卷和量表都反應了小組合作中的紀律比較差,在整個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室里的聲音比較吵,學生隨處跑動,教師沒有很好地維持小組合作過程中的課堂紀律。生物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體現在教師是否制定了課堂教學規則,以及能否促使這些課堂管理的規則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很好的發揮作用,同時教師也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在課堂管理的過程中,教師理智的自制能力和幽默的表達能力都將影響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教師幽默的言談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輕松地笑笑,把這種好的情緒帶到當前的學習中來。
其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對生物學基本概念的掌握,對生物學概念的講解缺乏條理性,不夠清晰。掌握生物學的基本概念是生物學教學的基礎。教師在概念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忽視了概念之間的聯系,孤立地進行生物學概念的教學,學生無法形成概念與概念之間清晰的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另一方面生物學中的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的,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這些生物概念時普遍感到較難理解,教師沒有注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來進行概念教學,使抽象的生物概念變得直觀,形象具體,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這同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是矛盾的,學生只有通過掌握一定的生物學概念,擁有一定的基礎,才能進一步探究生命現象。
2、學生層面對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影響。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終是要通過學生的學習來體現的。然而,學生卻表現出了缺乏學習動機,表現為如果家長和教師不督促,學生極少主動學習。學生不喜歡回答教師的問題,喜歡回答教師的問題也不是為了學習生物知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影響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生物課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有效地長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包括了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認知內驅力是最重要的學習內驅力,是一種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識,系統地闡述并解決問題的需要,以求知作為目標,從知識的獲得中得到滿足。生物界豐富多彩,生命之謎,魅力無窮。學生從小對花卉、小動物等生物就有天然的愛好,他們是天生的科學家,對自然界中生命現象充滿了好奇和熱情。生物學教學完全有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缺乏求知的欲望,學習是很難長久維持的,學習動機的激發對教學活動至關重要。其次,學生表現出來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差的現象。在觀察活動中,很多學生表現出對觀察目的的不明確,不能綜合運用聽覺、觸覺、嗅覺等感官,不注意準確而周密的記錄觀察結果,只是隨意記錄在書本的邊邊角角。現代的生命科學觀察離不開必要的觀察工具,學生往往不善于借助各種儀器、工具來進行觀察。
二、中學生物教師課堂教學方法
1、精講巧練,解決好教與學的矛盾。
課本是教學之本,學生知識大部分來源于課本。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面向全體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尋找答案,培養其自學能力。但教師的講授時間也相應縮短,教學任務難于完成,這與學生自學的時間的矛盾也就更加突出。這一矛盾解決不好,課堂自學的指導也就無法開展。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調查研究,我覺得要解決好教與學的矛盾,首先教師要真正明確開展課堂自學是為了教會學生怎樣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相信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其次是要深入分析大綱和教材,列出章節精講的內容和必講的重點和難點,將講全講細改為講準講精,給學生留下較充裕的自學時間。如“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一課,內容豐富,學生感興趣,但內涵復雜,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七個小組,分別研究一種細胞器,通過閱讀,小組討論研究進行自學,教師只作啟發引導,這樣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2、精心設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自學的主要形式是閱讀,在教學中,不論采用怎樣的閱讀方法,總要先布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一可以指導探索發掘課文內容的方向;二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文閱讀思考得出正確答案;三可以促使學生發現自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內驅力,使學生帶著欲望進入學習境界。
3、合理安排,有的放矢。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自學時間,所以應該合理安排,選擇有利于點撥的內容自學。每節教材的前言和對某些現象或過程的描述由教師講解較好,并適當增刪內容,力求做到生動,富有吸引力,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起到對自學內容的引導作用。而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一般由學生獨立閱讀,自己得出準確答案。對于重點的知識,難點或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盡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以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
4、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教材增設的“身邊事”“探究竟”“知識鏈”“實際用”等欄目,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協作交流能力。利用“身邊事”,讓學生明白生物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又能夠指導生活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適當的情景,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內容直觀易懂,培養學生濃厚的生物學習興趣。新教材的“開眼界”,展現了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拓寬學生眼界,使知識學有所用;“探究竟”,鍛煉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實驗室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生物素質;“想一想”,能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生物學習積極性,教材編寫形式活潑,文字與插圖配合內容通俗易懂,知識循序漸進,直觀性強,符合學生認知特點。
5、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素質教育理念指導課堂教學過程,實施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媒介、活動為載體的新課改理念,真正把學生放在課堂主人的位置上,讓他們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優化生物課堂教學,就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生物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展開討論,可以讓學生自學教師輔導,展開實驗探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他們在課堂上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主張,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結語
總之,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整個生物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在時間緊任務重學生又要減負又要全面發展的今天,初中生物的學習就要充分的利用課堂,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能樹立正確的科學觀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曉惠.生物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曹道平.生物學教學理論、方法與技術[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