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本文在實際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為目的。從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培養自學能力、培養細心觀察事物的習慣、培養廣泛閱讀積累知識的習慣、培養記筆記的習慣、培養勤于練筆的習慣等六方面論述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培養;學生;語文;習慣
近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使一個人受益終生。諸多實踐證明,凡是在各個領域里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顯得十分重要。
語文學科是一種工具性學科,它是學好各門功課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顯得重要。作為長期從事教學的工作者,我在此方面進行一些的學習和探索,積累一些經驗。下面從幾個方面論述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一、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
上新課之前,老師總會讓學生回家預習新課。提前預習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和習慣,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如果學生能養成提前預習的習慣,事先將最基本的知識落實,抓住重點,發現問題,帶著疑問上課,不僅能促進對知識的吸收,也能強化對知識的理解。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幾乎將預習之事擱在了一邊,把所有問題都拿到課堂上解決,導致課堂教學任務繁重,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二、培養自學能力,學會使用工具書、網上查詢、電子詞典的習慣
語文學習離不開讀寫,在讀寫的過程中,學生均會遇到疑難字、詞,僅靠課堂上教師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務必讓學生養成自學習慣,學會自己查工具書、學會利用網絡、電子詞典、學習機等各種學習工具。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都明白這種習慣應當讓學生養成,可實際操作起來卻重視不夠,沒有相應的要求督促與指導。其實,我們應通過一些具體的要求來督促學生養成這種習慣,比如,每篇課文的生字詞,預習時就應讓學生自己弄懂,課堂上教師抽查,提問學生讀音釋義,或板書于黑板上,形式不一,目的在于督促學生養成查工具書、利用網絡、電子詞典等各種方式方法查閱相關知識,自己解決字音、詞意等最基本的語文學習習慣。通過這些具體的做法和要求來督促學生養成自覺查工具書、利用網絡、電子詞典等查尋的習慣,這樣,學生不會讀、不會寫、不理解的字詞就逐漸減少,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學生將會終生受益。
三、培養細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觀察是啟迪學生思維最基本的途徑,也是學生寫作素材的根本記錄。教給學生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也是教給學生有層次、有詳略的寫作方法。自然、社會、生活都是語文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課程資源,要教給學生觀察自然、社會、了解現實生活的方法,使學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聽到的隨時記下來,這對語文素養的形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四、培養廣泛閱讀、積累知識的習慣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說:課內學習、課外閱讀應是“三七開”。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閱讀將是人們搜集、處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會不會閱讀將決定一個人向社會獲取智慧的能力。要學好語文,光讀幾冊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增加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重視課外閱讀,必須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在一年級新生的語文課中,我們安排學生到圖書館參觀學習,掌握借閱書籍的方法程序,學會檢索書目。
五、培養記筆記的習慣
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遺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習中勤記筆記也是必不可少的。聽過的知識很容易忘記,但記下的知識會永遠留在書本上,以備遺忘之時拿出來翻看閱讀、重新識記。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會板書主要內容,還會再三強調重點,學生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抓住要點認真作好筆記。因此要努力培養學生勤于筆記的習慣。
六、培養勤于練筆的習慣
語文學習少不了寫作,對于學生而言,作文一直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每每提起作文總會有一種畏懼的心理。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平時對生活關注、觀察得太少,另一方面是懶于動手、練筆不夠。要想提高寫作水平,需要勤于練筆。勤于練筆,能記錄下許多靈感、素材,能訓練寫作和書寫的速度。我們可以用讓學生堅持寫日記的方式來培養其勤于練筆的習慣,多鼓勵學生一旦有靈感顯現的時候,趕緊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下來。一旦養成了勤于練筆的習慣,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收獲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
一位教育家說過:“在孩子的心靈中播種理想,就會收獲行為;播種行為,就會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會收獲品德;播種品德,就會收獲命運。”可見一個人的習慣將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我們教育者要在學生初步形成性格的時候,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