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作講評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要使學生到達較為理想的作文境地,就要從準確地把握作文情況,具體確定講評的重點與難點,選擇范文,講評時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互評作文,展示學生習作,提高寫作興趣等入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習作;講評
作文教學是綜合檢查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而教師講評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作文講評課就像一面“鏡子”,讓學生看到自己作文的優劣得失;作文講評課又像一座“加油站”,給學生補充向前行進的作文“能源”;作文講評課還像一座“橋梁”,使學生到達較為理想的作文境地。因此,講評是作文教學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認真抓好講評這一環節,努力提高講評的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何才能上好作文講評課呢?
一、準確地把握作文情況
進行作文講評課前對作文的情況有一個比較清楚地了解是上了一堂作文講評課的關鍵。由于作文是一項主觀性很強的學習內容,再加上每次作文難易程度的不同,作文內容是否和學生的生活貼近以及學生的作文水平等因素,每次作文都不是保持在一定水平不變的??赡苡行r候成功些,而有些時候寫得稍微差一些。至于成功在什么地方,又失敗在什么地方,為什么會這樣等,老師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才行,這也算得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吧。所以在批改學生作文時,要隨時記下學生作文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以便有目的地進行講評。
二、在很多情況下,一次作文的重點與難點是相通的
即重點是難點,難點也是重點。但它們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往往重點是一篇作文的關鍵之處,如果缺少了它或者沒有把它寫好,那整篇作文就猶如無主的筵席,其它部分寫得再好那也是無濟于事的。找準了重點,事半功倍;找錯了重點,那恐怕連事倍功半的效果都達不到了。那如何確定作文講評的重點呢?作文講評的重點,應該是寫好這次作文的關鍵,也即作文寫什么的問題。把難點確定為如何寫好這個核心,也就是如何寫的問題。這就涉及到遣詞造句、修辭的運用、寫作順序的按捺,細節描寫以及過渡照應等涉及的范圍很大。由于學生水平和教學時間的限制,我們往往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我們可以在其中再次確定,根據批改作文時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再次確立小的重點與難點,那么講評課便成功了一半了。例如在講評習作“觀察事物”時,我讓學生事先泡黃豆,觀察黃豆的變化,寫觀察日記,最后整理成作文,批改時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觀察到黃豆的變化,但沒有把變化寫具體,只寫出了“黃豆發出小芽”,沒有寫出小芽的顏色、形狀、長短、粗細等,那么“如何把觀察到的事物寫具體”就成了講評時的重點。又如批改習作“導游詞”時,發現很多學生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能按照導游詞的一般寫法去寫,開頭介紹我們本次要去的地方以及介紹自己是本次旅游的小導游,結尾時請大家注意安全,注意環保等。但是中間部分就沒有注意作為導游要和游客互動,要帶領游客參觀景點,而把自己置身世外,直接抄寫自己查來的關于世界遺產的資料,這樣講評時就把怎樣在中間部分添加內容,把自己作為小導游融入其中,帶領大家參觀景點作為講評的重點。
三、選擇范文
既然是作文講評課,那自然離不開好的作文了。如何選擇講評課所需的范文呢?我認為有以下幾條原則可以參考:
(1)宜少不宜多。由于教學時間和學生注意力保持的限制,所選范文宜少不宜多。多了,會使學生厭煩;但是少了,又不能很好地說明問題。所以,選擇范文篇數應適當。
(2)優劣兼收。作文講評,不只是講如何寫好作文,更要指出學生作文時易出的贊美。讓學生懂得如何寫不好要比一味地講怎樣寫好效果會更深廣。這樣學生才能避免類似的錯誤再次發生,兩相對比,才會使學生學得真正的寫作知識。
(3)可整可散。選擇范文,并不一定非用全篇(特別優秀的除外)不可。應該選擇那些最具特點的,也許只是一個精彩的句子,也許是一個成功的片段,也許是最失敗的一個地方,這樣會給學生留下鮮明而深刻的,收到的效果也會更明顯。例如在習作“寫熟悉的小動物”中,有的同學對小動物外貌描寫很好,如“二姑家有一只活潑可愛的小貓,它一張可愛的小臉蛋上長著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它的鼻孔也圓圓的,嗅覺可靈敏了,只要一聞到魚腥味,那張小嘴就饞得口水直流。它的嘴邊還有幾根長長地胡須,是用來測量洞口的寬度的,只要洞口的寬度和胡須的長度相等,那么小貓就可以通過。小貓的兩只耳朵像三角形,只要一碰,它們就抖一下,可愛極了。”在講評時,就可以把這段外貌描寫當成范文片段,引導學生學習外貌的寫法。
四、講評時注意激發學生興趣
作文講評需要講藝術。講評作文,不是批評作文,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讓每位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在講評時,多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習作中的不妥之處,提出意見要親切、溫和。對于一些寫作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尤其要注意鼓勵。在講評這些學生的作文時,教師要用“放大鏡”找優點,從“差”中求優,發現他們的進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變“怕作文”為“愛作文”。
五、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
在習作教學中,我們發現因為學生語言貧乏,不能把觀察到、體驗到的內容準確表達出來,致使習作枯燥無味,所以我們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書、網絡、詞典等課程資料加強語言積累,利用晨讀或閱讀課時間引導學生閱讀名篇佳作,積累好詞佳句,引導學生把積累的好詞佳句應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六、相信學生,讓學生互評作文
互評不僅可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體現,而且還會使他們從不同的文章中汲取精華,從而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心理學研究表明,同學的建議比老師的評語更直觀,更易使學生接受。所以我還在班級嘗試著進行了一次學生互評作文的實踐活動,習作的內容是編寫童話,因為是中級的孩子,要求不能太高,所以我們本著童話是給孩子們看的,只要孩子們能看懂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是好童話的原則,讓學生互相評價,有的孩子在批改時寫下了“字跡工整干凈,編寫的童話揭示了一定的道理,而且寫出了各種各樣任務的心理變化,但錯字較多,請改正。”還有的孩子寫下了“這個故事很引人入勝,很仔細地寫出了小猴子的冒險精神,只是故事編寫的有些不完整,下次要再加油。”等,透過孩子們的評語,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們會欣賞別人了,也會委婉的指出別人的不足,這不正是我想要達到的教育效果嗎?
七、展示優秀習作,提高寫作興趣
課題研究進行了一段時間以后,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給學生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創造成功的機會,我在班級的墻壁上建造一面“習作墻”,學生可以把自己認為寫得精彩,寫得認真或者有進步的習作貼到“習作墻”上去,供大家展閱、欣賞。另外我還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作文抄寫在作文紙上,每個班級裝訂成一本作文集錦,在班級和年組內輪流展示,這樣不僅僅展示了習作,更是為學生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臺,并以此給了他們鼓勵和信心。
作文講評是一個把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如果能不斷總結習作講評好的方法,相信學生一定會在寫作中揚長避短,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