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語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教學中的真諦不在于傳授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教給學生獲得學習的方法,也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來說,其學科特點就是知識的不斷更新,可以說是突猛進、日新月異,對于教師教學來說,如果只將傳授知識作為主要內容,那么必然是將教學局限起來。學生即便掌握了知識,在將來的實際工作中也許已經不再應用了。因此,要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大膽探索、不斷創新,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一主線,采用多種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這不僅會讓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聲有色,同時也會讓學生終生受益無窮。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對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來說,其學科特點就是知識不斷更新,可以說是突猛進、日新月異,對于教師教學來說,如果只將傳授知識為主要內容,那么必然是將教學局限起來。學生即便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在將來的實際工作中也許已經不再應用了。因此,要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大膽探索、不斷創新,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一主線,采用多種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這不僅會讓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聲有色,同時也會讓學生終身受益無窮。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理論基礎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聯系密切、實踐性很強、發展極其迅速、應用極其廣泛的課程。初中信息技術課的知識目標是掌握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技能目標是培養采集、加工以及發布信息等處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情感目標:明確并接受參與未來信息社會的道德規范與法律法規;能力目標:能夠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通過評價信息、應用信息解決具體實際問題。據此我們可以看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具有明顯的實驗性特點。強調“面向應用,實踐為主”的指導思想。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學科課程,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課程的核心目標。在過去的計算機教育中,曾一度把計算機本身作為學習對象,使學生為學計算機而學計算機。在初中信息技術教育中,要特別重視信息活用能力的培養,即應用信息技術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學生不需要死記硬背一些信息技術方面的術語和概念,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記住每一步操作,他們要接受的是真正的生活對他們的考試,是身處信息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挑戰,他們需要學的是如何對大干世界中浩如煙海的信息進行檢索、篩選、鑒別、使用、表達和創新以及如何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來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應用性是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顯著特征,學會方法是信息技術課程的根本要義。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初中信息技術課的重點絕非是學生掌握幾個軟件的簡單應用,更重要的是學會一種學習方法,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方法研究
1、課堂中應用以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偏重于“做什么”、“怎么樣”的方面,而忽視學生“學會自己做”,只注重知識的傳授,不重視學習方法的培養。在新形勢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應該推廣引導自學的教學方法。本文介紹三種典型的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方法。
(1)引導文教學法
引導文教學法是起源于職業教育,它要求學生借助引導文獨立完成工作任務。引導文是由教師制定的書面任務,它包括了任務介紹、引導問題、工作計劃和評估表等。通過引導文學生應獨立地完成行動導向學習任務。引導文教學法的步驟是以“完整行動”理論為基礎的。該理論說明一個行動由計劃、實施和評估組成。引導文教學法在應用過程中,老師以一個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通過不同學生的實踐進行不斷地改進。成功的引導文可以釋放老師在課堂上的時間,但加大了老師課后的工作量。
引導文教學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導言、信息、計劃、決策、實施、控制、評價七個步驟。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就是在建構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它的主要結構是:呈現任務、明確任務、完成任務、任務評價。在信息技術教與學的各個環節,要把握時代特征,明確培養目標,立足課程教學,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來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和策略。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通過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叭蝿镇寗印本褪窃诮嬛髁x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它的主要結構是:呈現任務—明確任務—完成任務—任務評價。在信息技術教與學的各個環節,要把握時代特征,明確培養目標,立足課程教學,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來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和策略。
(3)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教和學的模式,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該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工作法,在學習運用專業知識的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即在一種近似真實的社會職業交往中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充分發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和創造意識,提倡學生注重新技術、新理念在生產與操作中的應用,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2、應用教學評價的杠桿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引導自學”教學方法的應用下,對于課堂的教學評價,也應做相應的改變,教學評價的內容更傾向于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核。在具體的實施中,可以嘗試做如下轉變,即:評價對象,由單一學生向學習小組轉變;評價內容由知識點向能力水平轉變;評價重點,由技能水平向方法能力轉變;評價人員由教師一方向全班參與轉變。
三、小結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教學中的真諦不在于教給學生知識,而在于教給學生獲得學習能力,也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前,作為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師必須不斷探索,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郭楊楊. 微視頻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 2013
[2]向雙燕. 基于課程資源庫的信息技術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 2012
[3]魏丹. 基于網絡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技能訓練系統設計與實現[D].沈陽師范大學 2011
[4]曾文英,吳教育. 基于教學工廠的項目驅動教學研究[J].軟件導刊.2009(12)
[5]范曉云. 信息技術項目教學中任務設計的原則[J].職業技術教育.2008(08)
[6]張哲,陳桂生. 在Java語言教學中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7(18)
[7]黎孟雄. 項目驅動法在“管理信息系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7(06)
[8]徐國慶. 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的幾個關鍵問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