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邏輯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小學數學是學生掌握數學算術和空間基礎知識,并為中學學習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而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決定了他們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的思維模式。純粹的知識教授會把數學課變得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想起很久以前曾在書上看到過的一句話:“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數學教學就是要點燃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的火把,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積極地游弋于數學知識的海洋,才能品味學習數學的情趣,才會有展示自我數學能力的欲望。
一、建立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作為一名教師應尊重、相信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對于學困生,更要“春風化雨”,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彌補他們知識上的不足,使他們對數學學習有信心。此外,學生對知識淵博的老師會產生崇拜感,教師應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教學技巧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情境\"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由于應試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認為數學是枯燥無味的。一提起數學課,仿佛就是無休止的計算。其實,數學應該是小學階段最容易吸引學生的有趣的科學。因為它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有較強的人文性,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我就靈活運用各種手段,如形體語言,課件、錄音錄像,簡筆畫,故事表演等等,再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去體會,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面積和面積單位》等課時,我借助教學課件,分別以生動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戲導入新課,孩子們在娛樂的同時復習了舊知識,產生了新問題,接下來便主動地投入到探究學習中,教師和學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學習效率很高。
三、以生動、幽默的語言引發學生興趣
教師的語言藝術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判斷、定理等具體化;能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難懂的理論形象化,有利于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盡量用學生較為熟悉、容易理解,而且具有誘惑力的語言,這對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思維有良好的作用。數學一般都被認為是枯燥乏味的,可也不乏有喜歡的學生。而很多喜歡數學的學生則表示自己喜歡數學是因為他們認為上數學課是件有趣的事情。這再次證明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源動力。一節讓學生感到有趣的數學課,比教師如何苦口婆心空乏地對學生說“數學其實挺有趣的,你們學了就會發現它的有趣性”要強上十倍、百倍。而一節能讓學生感到有趣的數學課,主要體現在任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語言等的魅力上。尤其是風趣幽默的語言,它具有神奇的誘惑力,能讓學生的心全系在老師講話的內容上。巧妙地運用幽默的語言,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強化意識。數學教師的語言藝術修養,直接影響著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有趣的內容配合生動的語言,便會相得益彰。
四、創造競爭環境,引發學習興趣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不妨也在我們的小課堂中設置一個競爭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例如,在一次數學教研活動中,一位教師就根據教學內容并針對小學生心理特點設計了這樣一種情境。講授“全等三角形”,在做課堂練習時,教師拿出兩組圖形,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隊,女隊進行比賽。雖然此刻教師還沒宣布比賽的規則和要求,可是全體同學已進入了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之中,暗中為自己的隊加油,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引發出來了。
五、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動”是兒童的天性,教學過程中,只有自己親自動手做一做,才會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學生主動操作。如分一分、數一數、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來源與發展,體驗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愉。同時在教學中,我還提倡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發表見解,善于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在小組交流、合作中達到共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積木”活動中,學習小組通過合作交流、討論,拼成的形狀各種各樣。教師再加以點撥和鼓勵,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萌發了創新意識。在“隨意拼”活動中,讓學生利用各種實物和立體模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拼出了火車、大炮、坦克、長頸鹿、機器人等物體形狀。這樣的實踐活動較好地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和“不同的人學習不同層次的數學”,使學生在嘗到學習樂趣的同時,又激發了求知的欲望。
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非常活躍的心理意向活動,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激發和培養,這種意向活動就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強烈,甚至達到入迷的地步。這就是俗話說:“好不如妙,妙不如迷”的道理。興趣一旦激發起來,學生就會感到學習的樂趣,就會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從而去努力刻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