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現代課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情感等優點,但使用不當也會存在不少問題。本文結合中學政治課的教學實踐,對當下多媒體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旨在提出改善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建議,以期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政治課;反思
隨著近十幾年來計算機技術在我國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成為代替傳統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這種方式給課堂帶來了極大的改變,克服了傳統教學以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和教師一張嘴為主要工具的局限。但是,教師如果對多媒體教學使用不當,就會降低教學質量。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和使用多媒體教學值得教師去探討的問題。本文結合中學政治課的教學實踐,對當下多媒體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提出了改善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建議,以期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與傳統教學技術相比,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呈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等方面確實具有較大優勢,但這絕不是適用于所有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萬能技術。”[1]筆者通過中學政治課的教學實踐,反思總結了中學政治課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從“思想點撥者”變成“鼠標點擊者”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曾經認為多媒體教學具有強大的展示功能,從而在教學中過度依賴多媒體,把自己從“思想點撥者”的角色轉變成“鼠標點擊者”的角色,造成多媒體與教師之間的“異化”現象的發生,即多媒體課件本由教師制作反而教師的課堂被課件牽著走。這種情況的典型表現就是讓多媒體課件成為主角,把教師從“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變成了課件的播音員和放映員。于是,“教師在備課時就花費大量精力為多媒體課件排版潤色,為所講內容尋找相配的圖片、視頻、動畫等,上課時則像播音員和放映員那樣演繹著課件內容。這種講課模式造成了教師在講臺上不停地點鼠標,阻礙教師自由發揮,使學生感覺教師授課就是將課件內容照本宣科地念一遍,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局面。”[2]
2.學生從“主動學習”變為“被動接受”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卻了:上課,這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關系來確定的。”政治課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踐行“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現在不少年輕教師習慣于把整堂課的講授內容羅列在多媒體課件上,上課時按照羅列的內容機械地往下陳述。但是,政治課課堂中教師不是演講者,教師需要發揮引導作用,進行教與學之間的互動,并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對授課內容、板書等進行靈活的調整,以達到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把握的目的。把課堂要講的內容通過課件羅列出來的做法具有機械性,教師與學生缺少對話交流、缺乏教與學的結合。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方式看似很先進,但課堂實際上仍然屬于“滿堂灌”的落后模式。
3.課件注重“形式”而忽視“內容”
多媒體課件確實具有強大的展示功能。但是,教師需要防止課件只注重形式而忽視內容和板書的做法。據統計,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有如下的不恰當的做法:第一,課件始終使用GIF動畫圖片,使學生關注動畫而不是對授課內容。如講授必修一第十一課《經濟全球化》時,課件頂頭設計一個不斷轉動的地球,這種圖片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應景所講知識,增強課件的吸引力和美觀度。其實,這類的為了吸引學生的GIF動態圖如果是瞬間閃爍也是恰當的。但如果整堂課都在閃爍,就會讓學生就會分散聽課的注意力,影響了教學效果。二是在文字在進入課件時過于“動感”,如標題或重點內容進入課件時不用或者用“飛入”等簡單的方式即可,但是,一些教師覺得這樣的設置缺乏吸引力,于是就采用各種“動感”方式如“棋盤、玩具風車”等進入,這樣就會影響學生記筆記的節奏和積極性。
二、優化多媒體教學的三點建議
顯然,多媒體教學有其優缺點,如何揚長避短是每一位政治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和借鑒優秀教師的做法,提出了以下幾點優化多媒體教學的建議:
1.確立“教師為主導,課件為輔導”的理念
多媒體課件只是課堂講授的輔助方式,而課堂授課的靈魂和主導是課任老師,而不是多媒體課件。一節課就想一個樂團,教師是總指揮,學生是演奏者,課件是樂器等道具。所以,課堂是需要教師高質量地“講”出來,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而不是用多媒體課件工具“放”出來。講課者是“指揮者”,學生是“演奏者”,而多媒體課件只是“伴奏者”,不可隨意交換角色。所以,必須踐行“教師為主導,課件為輔導”的教學理念。
2.正確處理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
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之間是相互補充和完善的,要充分繼承傳統教學的優點以補充多媒體教學的不足。在課堂上,黑板和板書仍然是現代課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輔佐工具。有條理的板書可以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記筆記,形成知識體系,突出重難點,必要的板書對彌補多媒體課件的缺陷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多媒體教學不能一概而論,要基于所講知識的內容和特點,揚長避短,把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方式有機結合,達到兩種教學方式的優點最大化。
3.優化中學政治課多媒體教學結構
新課程教學結構設計的基本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需要鼓勵學生主動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思考,留給學生有思考的空間,教師不能一直講或者把課件一直往下播放。政治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因材施教”和“有教有類”,即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力求實現教學結構最優化。此外,“在教學結構設計中不僅要求知識內容的掌握,還要加強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的教育,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要學會如何做人。”[3]
三、結語
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教學之后,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現代課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中學思想政治課堂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確立“教師為主導,課件為輔導”的理念、正確處理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方式和優化中學政治課多媒體教學結構,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董洪亮.新課程教學組織策略與技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34.
[2]閔克勤.思想政治課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運用中要正確處理的四大關系[J].學理論,2010:252-253.
[3]許晶.中學思想政治課多媒體教學優化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