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有其獨特的語言習慣和語法結構。學生要想會運用英語,就必須先熟悉其最基本的語言知識:單詞、短語及一些特殊的句型,然后才能理解掌握語法知識,以及英語文章,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英語。
教育就是賦予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實施者,而不是旁觀者和聽眾;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學習,而不是展示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師要知道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學到了什么。我縣的“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法(即:導學、自學、展示、探究、總結、檢測)就是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以下是“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導學
“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法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導學,導學在英語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潛心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入學習情景,興致勃勃地期望新課的學習。在學習Unit 6 Enjoying Cycling Topic1 We are going on a spring field trip Section A時,我首先和學生之間進行了新課前的互動:
T: What season is it now?
Ss: It ’s spring.
T: what’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 It ’s sunny and warm.
T: It ’s the best time to go on a spring field trip.Do you agree?
Ss:Yes.I think so
T: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a visit to Mount Tai
Ss: Yes,I'd like to.
T: Ok.kang kang’s class will go on a visit to Mount Tai.Let’s go with them,shall we?
Ss: Wow,let’s go.
T: Let’s begin our class.Today we’ll learn Unit 6 Topic1 Section A.
在學生群情激昂時,老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自學指導,引導學生開始自學。
二、自學
決定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于學習方式的革命,就看學生是否成了學習的真正主體,所以自學是學生學習的第一步。但自學不是學生漫無目的在老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走形式讀讀書、做做題。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在明確自學范圍、自學內容以及自學要求的情況下,根據自學指導書自主高效地學習。完成自學后,學生對所學內容能理清脈絡,發(fā)現重點,提出問題。例如:
在學習Unit6 Topic 1 Section A導入新課后,我先提出兩個簡單的問題:1、What are kang kang’s class going to do? 2、How will they go there?然后要求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聽Ia,聽后先兩人小組對答案,一個學生問,另一個學生答。回答問題時我常常鼓勵學生脫離課本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提高其運用主動性及英語的能力。答案展示后,再出示稍有難度的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自讀Ia,并且寫出答案。根據“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法理念,不管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是學習語言語法知識都要以學生為主體。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走下講臺,不時駐足,留心觀察學生自學的速度、課堂檢測題完成情況、傾聽學生質疑等等。在巡視的過程中進行二次備課,注意問題的生成,以便在學生展示答案的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點撥。
三、展示
展示環(huán)節(jié)要根據檢測題的難易程度,學生的理解接受情況或找學生直接展示,或同桌互對答案后展示,或小組討論后再展示。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或口答,或板演,或表演,或者是在展示臺上展示。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勇于動腦的積極性,培養(yǎng)其合作探究的精神,促使其養(yǎng)成互幫互學的好習慣,應重視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輪流發(fā)言。這樣使我們的課堂能夠關注全體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合作交流能力、知識水平都得以發(fā)展。老師應及時給全組學生以肯定和鼓勵,使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小組合作。
為了使小組合作高效進行,我們的英語課堂用“一幫一”的方式排座位。“師生”坐在一起課堂上互幫互學,互相檢測。
四、探究
告知不如感知,教練不如歷練。在探究環(huán)節(jié),老師切記自己的職責: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協(xié)調能力,多當聽眾。讓學生幫學生糾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解答。用學生的口,學生的語言講解問題,一是老師可以知道學生理解是否到位,發(fā)現學生學習、思維方向,靈活地根據學生的實際反應進行教學。二是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同學間互相啟發(fā),能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三是其他學生聽地更認真、更明白。作為有教學智慧的教師,一定要養(yǎng)成耐心傾聽的習慣,不要急于揭示謎底,要給學生更多的交流機會,讓他們去陳述自己的觀點。交流環(huán)節(jié)中多邊互動的關系往往會把一節(jié)課推向高潮,給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探究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漸完善知識的過程,有利于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更好地把握知識。最重要的是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己動腦的習慣,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打破以往只會機械模仿的思維定式,最終達到教會學生學習的目的。
例如在本課探究旅行方式的時候,學生們討論激烈,各抒己見,分別從安全、費用、速度等方面決定自己小組旅行的交通工具。另外在選定旅游地點的時候,學生又了解認識了這些景點的地理位置、氣候、風俗人情,美麗景觀等等。學生的學習欲望、與他人交流的欲望特別強,真正地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五、歸納總結
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前幾節(jié)課重點總結語言點,最后總結一個話題的語法點。總結的方式先以學生為主,學生之間互相補充,老師做好引導點撥,真正做到點石成金,撥亂反正。總結時盡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不照書本宣讀。
例如,在總結when and while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時,我先讓學生復習課本中出現的例句,然后在此基礎上學生自己總結其用法和注意事項,然后小組互相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各組的成果。每組選一名代表,對本組構建的知識網絡和提煉的典型的解題思路,展示到黑板或文本上,并進行質疑、講解、點評。教師點撥要肯定好的,準確解釋疑難問題,重點難點要歸納總結,并科學評價各小組,做到激勵到位,點評準確。
六、檢測過關
由學生總結歸納,反芻消化,清理過關,使知識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實。最后進行達標檢測。檢測方式可以是口頭檢查,也可以是學生之間一對一的檢查。可以用小紙條,還可以設計題目進行書面檢測。總之要根據當堂內容,靈活檢測,注重實效。隨后讓學生整理課堂所學內容和典型題本,并分層次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yè)。
“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法要求我們堅持一個原則:即教師堅持以使用鼓勵性語言為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信任和鼓勵會直接影響學生求知欲的產生。根據學生的不同學情讓其解決難度不同的問題,并從不同方面予以表揚。肯定和鼓勵使學生不斷進步,使他們的自信心、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學習潛力得到發(fā)揮,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堅持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用好“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法,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更好地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