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課改的不斷深入,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揚人的主體性,追求個人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但與此同時,融合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形式化弊端,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1、“生活”是數學內容唯一的底色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現實”。因此,在中學數學新課程教學的課堂里,數學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與鏈接。但是,有的數學課堂中,“數學”和“生活”的本末似乎有些倒置,“生活味”在一定程度上淹沒了“數學味”。反思一: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并不等于把“生活化”作為數學教學的唯一追求。既然說“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蹦敲?,數學教學過程就可以實現如下的模型概括:生活問題——數學問題——數學模型——數學問題——生活問題。這就是說,數學教學需要一定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應用數學,但這里的生活化情境應該是有選擇的?因為“數學內容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所以,“生活化”應該散發濃郁的數學味,避免步入虛幻空洞和純粹稚拙的形式化誤區。
2、數學教學亮麗的包裝“情境”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情境的設計非常關注,華麗的包裝加上精彩的語言,再借助媒體的輔助,“情境”成了扮裝課堂的亮點。可是有些情境除了外表華麗花俏、吸引無意視線外,對于激發學生的有效興趣、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誘發學生的探究潛力是毫無裨益的,細細品位有些情境,總讓人產生異樣的感覺。反思二:教學媒體的廣泛使用,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培養情感、發展想象、啟迪思維、形成智能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管是否需要,效果如何,將實物、掛圖、投影等一齊用上,結果弄得學生眼花繚亂,應接不暇。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和深刻性,耽誤了教學時間,降低了教學效果。因此,在使用教學媒體時,要根據具體的內容和學生實際,合理配置,適時展示,用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另外多媒體展示背景顏色與圖案也以一種為佳,不易太多。教學中恰當地選取和適度地變換教法,對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合作”是學習方式最佳的擺設
“合作學習”由于其在豐富課堂交往方式、擴展信息交流維度、培養溝通協作素養等方面的突出優勢,受到了啟發式教學的眷注與青睞。然而,由于理念的缺失和操作的異化,有些數學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正逐漸走向“標識化”。反思三:新理念下的合作學習需具備四個基本要素,即積極互賴、個體責任、有效溝通、評估反思。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合作學習的本質優勢,教學設計應著重關注以下四條策略:(1)精選合作內容。這些內容可以是內涵空間寬泛的、需要學生在思路交流中逐步感悟的;可以是容易產生歧義的、需要學生在爭論思辯中逐步澄清的;可以是具有較大難度的、需要學生在討論商議中逐步掌握的。恰當的內容,能夠引發學生參與合作的內部需要,是促成有效合作的前提。(2)明確合作分工。應該使每個學生在合作的始終均有清晰的任務,而且個體任務的完成優劣會直接影響到小組合作的質量高低。(3)細化合作組織。以一句“請四人小組合作……”的簡單指令來代替合作學習的程序組織,是對課堂教學的不負責任。從提高合作實效的角度看,教師應預設“獨立思考”——“觀點碰撞”——“交流評價”——“成果匯報”的細化步驟,真正使合作學習朝著穩健有序的方向邁進。重視合作指導?!昂献鲗W習”需要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更應重視教師的有效主導。教師的適度指導、巧妙點化、向導引領,是推動主體合作深層進發的可靠保證。
4、“贊揚”是數學課堂不變的聲音
傳統教育過分的著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足,課堂評價似乎更多的是批評、指責和否定。中職則強調課堂評價的“激勵”功能,將視角更多的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于是,“棒極了”、“真了不起”的叫好聲成了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可有時,表揚似乎太廉價了。要根據實際情況,恰如其分。反思四:教學評價缺乏科學的,完善的教學評價手段。在當前的教學中,盡管我們認識到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教學的基礎知識,更應該發展學生的能力。但是學生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的認知結構是什么,學生的知識、能力如何一步步地發展起來的,是個什么過程,如何在教學中把握住學生的這一認知過程,及時地分析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程度,不能一味的表揚和肯定,讓我們的評價更科學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