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通過調查研究得結論。旨在進一步推進社會體育指導員更好的服務于甘肅省全面健身事業。
【關鍵詞】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狀況;對策研究
1.前言
在體育強國建設過程中,群眾體育是最大的基礎,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則是群眾體育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2010年全國體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群眾體育的重要人才資源,是全民健身的宣傳者、科學健身的指導者、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健身場地設施的維護者,同時也是實現政府為老百姓提供體育公共服務的有效手段和實現體育健身志愿服務長效化的橋梁”。作為群眾體育的重要人力資源,社會體育指導員在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增強全民體育意識、指導群眾科學健身、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以及國家體育總局的有關規定,結合甘肅省的實際情況,甘肅省體育局2009年6月15日局務會議通過《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暫行辦法》,用于規范甘肅省行政區域內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從事社會體育技能傳授、體育鍛煉指導、體育組織管理工作,標志著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工作揭開了嶄新一頁。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研究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一系列理論與實踐問題,擬通過廣泛查閱《甘肅統計年鑒》、《體育事業統計年鑒》、《蘭州統計年鑒》、《甘肅城市統計年鑒》、《甘肅農村統計資料》、《甘肅群眾生活概況》、《體育事業統計年鑒》、甘肅多個市(縣)地方統計年鑒和規范性文件、縣鄉政府工作報告、縣鄉政府財政預決算報告和各種會議記錄等,從中收集、選取研究所需資料,為課題的順利開展掌握第一手數據,以此獲得該課題的理論支撐。
2.2.2訪談法
擬對甘肅省轄區內一些從事社會體育指導員研究的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訪談,同時對一些從事群眾體育管理工作的地方政府官員進行有訪談,對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發展有較全面的把握,為研究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夯實基礎。
2.2.3問卷調查法
本課題擬根據研究的內容和目的,據此設計了《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情況調查》。并對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進行不斷檢驗和校正,直到符合社會學調查的要求。
2.2.4數理統計法
主要采用計算機統計軟件包 PASW Statistics 18.0。
2.3本研究的實施步驟
首先,通過查閱和收集大量與本研究的課題相關文獻和資料,進行選題設計;其次,依據確定的題目,進行研究框架的設計;再次,根據研究框架和研究目的設計調查問卷;第四,發放與回收調查問卷,并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對現狀進行宏觀層面的掌握;第五,應用邏輯法和經驗法做進一步的深入分析,探索影響因素;最后,歸納總結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可行性的對策與建議。
3.分析與討論
有資料表明:省體育局2011年再次撥出專款100多萬元,培訓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6623名。截至目前,全省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23028名,這對推動群眾體育工作、完善身邊組織、搞好身邊活動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3.1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晉級情況
從甘肅省體育局社體中心的文件《2010年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晉級公告》中了解到,全省獲得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稱號有35人,天水、蘭州和張掖人
數位列前三(見圖1)。獲得一級社會體育指導稱號的有218人,蘭州、酒泉和張掖位列前三(見圖2)。
3.2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服務情況分析
3.2.1指導服務動機分析
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動機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和公民義,排在后面三位的是:消遣娛樂、經濟效益、職業發展(見圖41)。
3.2.2指導服務項目分析
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從事指導項目排序前3位的是武術拳操類、操舞類和氣功,其余依次為乒乓球、羽毛球,門球(見圖42)。
3.2.3指導時間及次數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周出勤率主要集中在1~2次和7次以上,每次指導時間30~60min占到20.6%,60~90min占到29.4%,90min以上占50.0%(見表1)。說明甘肅省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總體具有出勤次數多、指導時間長的特征。
表1 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每周從事指導服務的次數
指導次數性別(%)級別平均
男女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
1~225.524.120.023.722.533.024.8
3~411.517.4021.118.418.614.5
5~628.113.013.215.333.320.620.6
7~834.945.627.842.243.946.740.2
數據來源:田海濱.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現狀調查與建設對策研究[J].甘肅科技,2010,8(26):71一73.
3.3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服務的社會反饋
3.3.1城鄉居民掌握運動技能的途徑
調查顯示,在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居民中,有59.2%的人通過自學獲得運動技能,有29.2%在學校習得運動技能(見圖43)。這一現象表明甘肅省城鄉居民獲得運動技能的主要方式是平日自學和學生時代在學校里習得,同時也表明甘肅省的體育指導服務體系不僅存在“供給不足”的問題,也存在“享受不均”的問題,非均衡或非均等性問題突出。必須下大力氣落實好體育指導服務“進街道,進社區,進鄉鎮,進村舍”。
3.3.2城鄉居民接受體育指導服務情況
調查統計發現,在參加體育健身的居民中,沒有接受過體育過體育指導服務的人占74.10%,有25.90%的居民接受過指導服務,其中接受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的僅占4.30%(見表2)。這一現象又一次表明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服務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要實現甘肅省體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普及化,人性化,社會體育指導服務是關鍵。
表2 甘肅省各年齡段健身居民接受指導服務情況
指導類別16-19歲20-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60-69歲70歲以上總體
沒有指導48.880.281.381.672.980.790.474.10
教師、教練45.418.516.49.49.85.63.713.20
社會體育指導員1.21.72.10.94.19.11.54.30
業余體育愛好者1.05.37.34.16.22.70.34.30
其他人員6.91.65.46.16.37.65.11.30
大眾傳媒0.30.70.72.62.10.45.82.80
4.結論與對策
4.1結論
4.1.1認識不到位
一些體育部門對加強新時期公共體育服務的重要性、緊迫感認識不到位,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重視不夠、力度不足、措施不實,缺乏長遠發展規劃和有效實施計劃,地區間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與發展很不平衡。
4.1.2機制不健全
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不夠健全完善,主要體現在職責不清、關系不順、力量薄弱,特別是基層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建設嚴重滯后。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仍處于粗放式狀態,存在“散”、“軟”的問題。
4.1.3發展不科學
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在城鄉、區域分布不盡合理,發展不平衡。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結構、素質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體育健身指導需求。
4.1.4培訓工作欠扎實
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還存在流于形式,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和質量有待改進和提高,培訓教材急需更新,培訓體制有待完善并切實提高效能;
4.1.5保障不力
對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工作提供的服務和保障不到位。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甘肅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此,我們必須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開拓創新。
4.2對策
在進一步改進和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中必須重視六個方面問題: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管理與服務并舉,突出服務與保障工作;二是必須堅持以用為本,規模與效用并重,突出組織建設與效用發揮;三是必須堅持質量建隊,數量與質量統一,突出崗上培訓和綜合素質與指導能力的提高;四是必須把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與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緊密結合,推動全民健身活動更加蓬勃開展;五是必須堅持已組織建設為重點,建立健全組織體系,進一步增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實現全民健身事業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六是必須堅持加大人、財、物力投入,全面提升保障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衡.甘肅今年群眾體育賽事“首屆”多.新華網:http://sports.163.com/
12/0404/15/7U8P5H2000051CAQ.html
[2]《甘肅省城鄉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公報》(2010年).
[3]《甘肅省體育事業“十二五”規劃》甘肅省體育總會門戶網站:http://www.gstyzh.com/newsShow.asp?dataID=275
[4]石生泰 《 2011年甘肅省大眾體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
[5]劉次琴,金育強.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行業體育協會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4):452-454.
[6]國家體育總局、民政部.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Z].2000年第5號令.
[7]石生泰等.甘肅省公共體育場館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2-6.
[8]大力弘揚甘肅精神 推動群眾體育快速發展http://www.chinaispo.com.cn/index.php/news/trends/36876.html,
基金項目:西北民族大學2014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3192014005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