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些年幼兒園的快速發展,新教師成為了幼兒園教師的生力軍。她們有學前專業的也有非學前專業畢業的,她們年輕有活力樂于進取,但是由于剛走上工作崗位,對幼兒園的工作僅限于書面上的理解,真正到實踐的狀態下可能會手忙腳亂,如果不及時糾正可能會產生彷徨。所以要注意培養幼兒園新教師教學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從本質上提升幼兒園的質量。
【關鍵詞】新教師;規范化;科學化
一、幼兒園新教師存在的問題
1、帶班能力不足,教學積極性逐漸降低
對于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來說,面對一群孩子除了充滿興奮以外,怎么與他們溝通,怎么完成教育任務,怎么組織活動這些問題都會困擾著她們,在對班級幼兒的管理上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對面臨的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往往估計不足,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她們會發現在學校所學的很難對現實有所幫助。在幼兒園日常教育活動中,新教師存在著認識上知道該怎么做,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做出一些違背教育原則的為,如在處理幼兒之間矛盾時,往往用呵斥、懲罰等方法來解決問題,這對幼兒身心發展將會產生不良影響。
2、組織教學的技能技巧不足,教學過程死板
新教師在備課時是只關注書本,而忽視了孩子。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如何教學,備課的內容是否充分,往往會將自己在課堂上預備說的每一句話都設計在教案中,而很少考慮課堂情境的變化和幼兒的需要。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有時引起孩子的興趣,而且教學過程中常常缺乏運用教學策略;臨場應變能力不夠,幼兒拋出的問題不能及時進行解釋。在課后評價中則以自己為中心,更多關注的是自己的教學效果如何,關心自己的課堂表現和教學是否成功而忽略幼兒的發展。
3、缺乏與家長溝通能力,人際交往存在問題
家長和教師的溝通是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但是家長和教師都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幼兒存在的問題,這就會出現一些矛盾。家長對新教師往往持有懷疑的態度,有時對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不予配合,甚至將意見反映到園長室,而很多新教師由于忙于學習班級管理,對家長的要求、做法不理解,就會出現有的教師不愿意和家長交流,至會出現教師躲避與家長交流的現象。
二、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第一、缺乏正確指導,目前絕大多數幼兒園都是從屬性單位,其主辦單位只是在幼兒園設備、資金、人力等方面給予應有的支持,往往缺少對幼兒園正確的合理的專業的管理,原因在于缺乏幼兒教育事業的專業管理人員,從而缺乏對幼兒園實施有效的指導。
第二、存在多頭管理,檢查頻繁。教育局、托幼辦等都是幼兒園行政、業務、衛生保健方面的直接領導部門。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往往各自為政,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對幼兒園進行管理。在這種多頭領導的情況下,一旦要求不統一就會讓執行者倍感迷茫,如:班上茶杯架等的擺放,教育局和兒保所提的要求不同,園長也沒辦法,就要求老師這撥人來檢查的時候這樣做,那撥人來檢查的時候那樣做。
第三、各類競賽頻繁。在幼兒園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每年到五一、國慶教師都過得特別不塌實,不因為競賽活動太多了,有的老師甚至抱怨說工作一年了,參加5、6個各種評比活動,整天忙忙碌碌,卻什么都沒有學到。這樣容易使教師本末倒置,自身能力無法得到提高。
第四、用繁瑣的規章制度來管理教師、評價教師。現在教師的每項工作都有嚴格的死板的框框,管理制度太機械。評價主體單一化,教師們已習慣于被動地接受評價,以他人的方式來衡量自己的工作,這種評價體系無法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水平。評價目的功利化。現在的幼兒園評價更多地帶有功利性色彩,教師職稱與工資緊密相連。如,近年來提出幼兒教師要做科研型教師,所以老師們不能不努力去爭取各種證書,忽視了實質能力的發展。
第五、學習機會不多且不考慮教師實際需求。由于教師資源的缺乏,幼兒園很少會給教師們提供一些培訓學習的機會,有也一般僅限于在幼兒園內的一些園本培訓,并且培訓過程中很少分析每位老師的差異,不論是否是師范專業的教師,不論學歷搞一刀切。
三、改善幼兒園教師管理的策略
1、領導者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
新教師面臨著社會角色由學生向幼兒教師的轉換,面臨著所學專業理論與具體教學實踐的磨合,對于新教師幼兒園管理者應幫助其盡快適應工作,確定自己的職業取向與發展藍圖。園長應為新教師提供教學觀摩的機會,教給新教師課堂觀察的基本技能,使其逐步認識教師的行為與結果的關系,進而評價教師的教學計劃、過程和效果。
2、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
根據管理學的宗旨,幼兒園管理者要達到人本管理,關心和理解教師,激發教師的潛能,教師本身是一群經驗、個性、特長各異的人,如果幼兒園用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標準去要求她們,不僅會使她們顯得被動和缺少靈氣,甚至會扼殺她們的創造性。所以管理者制定的規章制度應多包括一些激勵的因素和方法。
3、培訓教師,激勵教師責任感
通過在職培訓,幫助幼兒教師密切關注幼教發展的新理念、新動態、新趨勢,從而提高各項教育素質,激發幼兒教師的教學激情,增強幼兒教師的事業心、實踐教學能力。首先,應該注重調整職后培訓內容,增強內容的針對性。其次,改進培訓的模式。一是聽課反饋模式,由園長等管理者組織專家學者一同觀摩受訓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然后進行評價、分析,并把評析結果反饋給教師,以供其進行自評。二是園本培訓模式,以幼兒園為基地,關注幼兒園和幼兒教師的需要,解決幼兒教師和幼兒園的問題,以問題為中心開展對受訓教師的各項培訓。三是微格教學模式。即用攝像機等攝錄設備對受訓教師在某段時間內的教育行為過程進行全程錄像,然后由教育專家和受訓教師一起分析得失。
4、創造良好的人際氛圍,讓教師快樂地工作
建立平等而又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一個相對舒適的人際氛圍,讓教師快樂地工作。首先,園長等管理者要平易近人,拉近與教師的距離。其次,園長等管理者要全面考慮,切實為教師著想。第三,園長等管理者要統籌協調,構建和諧團隊。
參考文獻:
[1]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人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陳孝彬.教育管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吳志宏等土編.新編教育管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何幼華土編.幼兒園管理創意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人學出版社.2006
[5]閻水金,張燕土編.學前教育行政與管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7]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土編.現代教育管理一幼兒園的改革與創新[M]上海:華東師范人出版社,2006
[8]張燕,刑利婭.幼兒園組織與管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9]黃志成,程晉寬.現代教育管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0]張燕.幼兒園管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