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辦好一所學校,校長素質高低與學校管理成敗有直接影響。因此,校長必須增強個人魅力。
任何一所學校的發展,都必須以人的發展為本,在科學規范學校各項工作的同時,也應充滿人性化,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在工作中始終貫穿“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根本”的人文理念,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共同促進學校的發展,這樣才能提高管理的實效。
一、“以人為本”——寬嚴結合、剛柔相濟的管理理念
學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管人要管心,這很難。如果只強調照章辦事,學校管理就會僵化,就會把人心管死,就會致使學校“死水一潭”;如果太感情用事,什么都順其自然,不進行必要的約束,往往造成人心渙散。因此,在學校管理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既要注重科學規范的嚴格管理,又要講究充滿情感的人性化管理,淡化管理中的監督、控制、命令等意識,力求做到八個字,即寬嚴結合,剛柔相濟。
俗話說:“無規矩難成方圓。”學校管理要結合校情,建立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用正確的思想引導教職工,用嚴格的態度對待學校一切工作,讓每一位教職工明確崗位職責,明確學校的考核、獎勵辦法,使學校各項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這是學校管理中“嚴”和“剛”的一面。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要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要堅持做到“公平、公正”,對每一位教師不帶任何偏見,力爭做每一位教職工的“貼心人”。在學校紛繁復雜的事務中,對教職工必須一視同仁,只能針對具體事件就事論事,不能人為地把個人的感情因素帶進去。只有客觀、公正地處理問題,才能得到大家的信服。
學校管理,重在激勵,不是約束;重在凝聚人心,而不是要管住人群。因此,在學校管理中,還必須圍繞一個“寬”字做文章,為教師的發展創造良好寬松的條件與和諧互助的工作環境。管理者要以寬厚的品格待人,以寬容的態度對人,與教職工始終保持密切、坦誠的交流,多一點人情味,少一點火藥味,多一份寬容與理解,少一份指責與埋怨,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職工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與人為善——尊重、傾聽、寬容、激勵的管理行為
根據“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實施管理行為中,必須做到尊重、傾聽、寬容、激勵,才能使先進的管理理念得到體現。
——尊重 馬斯洛的需要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要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教師是一個個鮮活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情感,有獨立的人格,有各種需要,他們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在學校工作中,要尊重教師人格,尊重教師的工作,尊重教師在學校中的地位。當教師的自尊得到重視,當教師的勞動成果受到肯定,當教師自覺地以主人的姿態參與學校的管理,就會產生無窮的力量,此時,他們就會視領導為知己,不但會產生滿腔的工作熱情,還會積極出主意、想辦法。正是管理者把教師當作了學校的主人,凡事同教師商量,大到學校重大問題的決策,小到校園內部的細小布置,都征求老師們的意見,才使教師的個人潛能得以充分發揮,教師群體積極向上,學校得以穩定向前發展。
——傾聽 當人產生心理矛盾時,自然希望找人訴說,學校管理者應該學會傾聽教職工的心聲。在傾聽中因勢利導,解開他們的“心結”,有利于他們放下“包袱”,更好地投入工作。如我校一位老教師,在帶領學生參加素質教育培訓時,因給訓練基地提出了一些意見,且表達方式不夠恰當,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按上級指示,要學校立刻把她換下來。我們分析了老師的具體思想動態,決定不能采取強迫手段。于是校長親自到基地了解情況,傾聽她的來自家庭、工作的難處,了解了她一生坎坷的經歷,并坦誠地與她交流,彼此敞開心扉,真誠面對,從而使她心平氣和,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
——寬容 管理者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要有一顆寬容之心,時刻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包容,才能營造一種寬松的環境,才能形成民主的氣氛,學校才有生氣、有活力。教師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中才能自省、自悟、自律。
要做到寬容,對教師就不能求全責備。人總是會有缺點和錯誤的,允許人家有缺點,給機會讓他改正。對待有缺點和錯誤的同志,要寬容大量,要心平氣和地指出他們的缺點,真心誠意地幫助他們。管理者能包容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團結人,才能聚攏人心。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寬恕所產生的道德上的震動遠比責罰強烈得多。”
——激勵 對教職工信任、肯定、賞識,關注教師的期待心理。教師素質,無論是校際之間,還是校園內部,都有較大的差距。學校管理者要在充分了解教師專業水平的基礎上,力求把每位教師放在最適合他本人發展的崗位上。同時積極認可教師的工作,欣賞每一位教師,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在管理者充滿陽光的微笑中,在真誠的贊許中,不斷地自我發展。特別是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鼓勵他們好學上進,給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引導他們確定好自我發展的方向,對每位教師提出學校的培養目標,用欣賞的眼光發現他們的長處,因勢利導,使他們一步步邁向成功。
三、自身修煉——校長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校長必須具備一名教師所具備的一切素質,校長應是師者之師。”的確,校長是學校之魂,是學校的精神領袖,是全體教職工的“主心骨”。校長只有加強自身修煉,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提高管理的實效性,才能讓“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得以真正實現。
——垂范 古人說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校管理者的言行是師生行動的榜樣,勝過任何強硬的行政命令。正所謂“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其實,真正能征服教師的并不是校長的權勢,而是校長的人格魅力。任何一名成功的校長,都注意用心地塑造與培養自身的人格,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來潛移默化地感召全體教職工,做到以德服人。任何時候,都自覺地嚴于律己,襟懷坦白。校長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格修養會讓人肅然起敬,無形中就成了教師學習的榜樣。
——引領 校長對教師的管理,既不應嚴密監控和制度束縛,也不應無所作為和順其自然,而應是一種引領,用智慧去鼓勵學校所有教職工都積極行動起來。引導教師實現專業發展,從而走向成功。校長要千方百計引導每位教師認清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剖析自己,反省自己,并且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給予實實在在的幫助,讓他們都能體驗教育的樂趣,從而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
——好學 學校是知識分子集中的場所。曾經任過校長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校長,那你首先就得成為一個好教師。”“成為一個有威信的、博學多識的教師的教師。”這就是要求校長具有淵博的知識,是教學的內行,才能對全體教師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因此,校長要自覺加強學習,掌握教育科學,了解教育規律,逐步形成自己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同時,熟悉學科知識,通曉教學業務,這樣才能讓教師對其產生敬佩感、信賴感,特別是面對新課程,校長就更須加強學習。站在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在與教師溝通、商討、交流的情景中,幫助教師發現問題,盡快適應新課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