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黨的領導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思想政治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從兩個方面針對思想政治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做了闡述。
【關鍵詞】和諧社會;思想政治工作;作用
長期以來,我黨一直用“生命線”來概括和表述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新的形勢任務下,思想政治工作占有何種地位,發揮什么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思想保證、價值觀念、輿論環境和文化條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助推器”,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思想政治工作
和諧社會,是一種社會狀態,一種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自身所處的環境中的一切事物之間的和諧狀態。這是人類自有以來就在孜孜以求的美好狀態。當然,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來看,由于社會不同階段人們實現自己愿望的客觀條件不同,這種和諧的狀態從內容到形式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和諧的程度、范圍及和諧所惠及的社會群體,也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今天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本質上是要惠及全體人民的最廣泛、最高層次的和諧社會。這就決定了,這種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一項涉及面最廣的群眾性活動,它要求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并在其中發揮主體作用。
第一,這種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一項從社會物質層面到人們精神層面的全方位的活動,而其中建立在必要的物質基礎之上的精神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不僅因為精神領域的和諧是整個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社會和諧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標,同時還因為,精神層面的和諧對于整個社會的和諧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當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即人們不必為基本的生存條件而憂慮時,精神的狀態對人們如何發展自己的物質生存條件,如何解決物質生活領域的各種問題,以及如何處理自己和他人、自己和周圍各種對象的利益關系,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自己如何體驗自身的生存環境以及采取特有的行為方式解決各種具體問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經常說的“倉廩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僅是說的事物的一個方面,其實“飽暖思淫逸”同樣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當人們生存所依賴的物質條件達到較好的滿足以后,精神的和諧就成為社會和諧的重要動力。那么,如何滿足人們日益增加的精神需求,協調和引導各種精神需求的發展,達到整個社會范圍內人們精神更加和諧的目標呢?
第二,這種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一種不斷地從和諧到不和諧再到新的和諧的動態過程。所謂和諧,不是沒有矛盾,毛澤東早就說過,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特別是在我們進行新的社會改革,實現新的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會不斷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所說的構建和諧社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處理矛盾。矛盾的產生和存在本身并不是壞事,它具有兩面性,既可以給社會帶來活力并成為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內在動力,也可以成為社會發展中的不和諧因素、破壞性因素,給社會發展造成阻力,問題就在于我們如何處理它。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它為我們處理各種社會矛盾規定了一種原則、一種目標,確立了一種理念。
第三,這種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一種作為社會組織成員的每個個體不斷完善自身、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過程。和諧社會,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實際上也就是使每一個人都在社會發展中實現個體的不斷完善。人的完善,必須有相應的社會環境、相應的社會物質基礎和文化氛圍,和諧社會,就是要創造這樣一種條件。但人本身是社會活動的主體,是創造這種條件的主體,每個個體的自我完善,本身也是整個社會和諧的必要前提。這就要求社會成員具有在社會發展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有不斷完善自己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內在要求。那么,如何為社會每一個體的不斷完善創造更好的客觀環境,并激勵個體實現自我完善的責任感與主動性呢?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構建和造社會中怎樣發揮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籠統的概念闡述,它有著非常具體的內容。也就是說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標簽貼在各項工作的表面作為裝飾,它要融入各項工作之中,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整個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社會發展中起思想文化的導向作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是一種目標,也是一種導向。而這種導向既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家的政策法規、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走向等方面,也要體現在社會的思想文化層面。當然,做好這方面的工作,要靠整個社會教育來承擔責任。這中間有文化知識的教育、科學技能的教育等等,而思想政治教育無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縱觀有文字記載以來的人類社會發展史,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社會的統治者總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維持整個社會穩定和諧的必要手段,中國歷史上的儒家、道家思想教育,統治階級對佛教思想的推崇和宣傳,西方社會的宗教教育等等,起的就是這種作用。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黨的群眾工作的中心內容,要在宣傳、組織、動員和凝聚群眾中發揮激勵和鼓舞作用。沒有廣大群眾的廣泛參與,沒有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就談不上構建和諧社會。我們黨在歷史上的成功,一條基本的經驗就是通過黨的群眾工作,充分地發動和組織群眾,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領導群眾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黨的群眾工作的中心內容,始終在我們宣傳、組織、動員和凝聚群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發揚這個傳統,發揮這個政治優勢。思想政治工作,要通過幫助人們正確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實現自己根本利益的關系,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各種具體任務的完成與實現自己各種具體利益的關系,認識每一個體或群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所能發揮的具體作用,為廣大群眾積極投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執政黨整合社會利益關系的主要工具,要在化解各種社會矛盾,解決各種社會糾紛,理順人們情緒,協調人們利益關系方面發揮自己的調節與整合作用。和諧的本質,就是各種關系的協調,各種利益的整合,各種社會運行機制的順暢、有序,各種社會積極因素的有效發揮。但這一切,都是在不斷解決各種社會矛盾的動態之中實現的。當前,由于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利益主體多樣化。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途徑多樣化、分配方式多樣化以及在此基礎上出現的價值觀念多元化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基本特征。多樣化和多元化,就意味著差異,意味著矛盾,而這些差異和矛盾如果不能及時得到必要的協調,就會成為社會不和諧的音符,發出不和諧的音調。協調這些多樣性和多元化,當然不是僅靠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奏效的。但思想政治工作的確具有自己的特殊功效和作用。按照我們黨對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任務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整合社會利益,協調社會關系方面是可以大有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