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產業是我市農業的傳統產業,也是我市農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圍繞新形勢下如何促進我市果品產業的發展,做大做強農業傳統產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效益,本文以蓬萊市村里集鎮為例,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調查報告如下。
一、村里集鎮果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村里集鎮現有果園面積9.2萬畝,品種以蘋果為主,此外還有梨5000畝、萄葡1萬畝、大櫻桃1000畝、干果2.1萬畝、其它品種水果5000畝。年產果品2億多公斤,其中蘋果1.6億公斤,優質果率85%以上。依托果品生產發展起來的相關企業100多家,其中果品冷藏保鮮企業80家、包裝企業17家、化肥廠2家。全鎮果品保鮮庫庫容量達13萬噸,每年中轉銷售果品總量在20萬噸以上。
依托特殊的地理環境和適宜的氣候條件,村里集產出的水果較其它地區味道更加鮮美,礦物質含量更高。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通過推廣高接換頭技術和栽植煙富1、3號,村里集以蘋果為代表的果品產業得到迅猛發展,無論在栽培技術還是產量規模等各方面都走在了全市前列。但經過近20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問題逐漸顯露了出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里集果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
1、果品質量下降?,F有果樹平均樹齡在20年以上,超過20%的果樹超過25年,樹齡逐漸老化,密閉郁閉現象日益嚴重,果樹整體態勢較差,果品產量和質量明顯下降。
2、沒有形成品牌優勢。村里集系列果品已在國家工商局注冊“艾崮紅”品牌,但近年來村里集圍繞該品牌進行的品牌培植和市場開發力度不大,政府和果業協會的引導作用沒有有效施展。在我國蘋果市場中,蓬萊蘋果包括村里集蘋果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沒有形成品牌效益,始終無法獲得價格上的突破,市場份額的占有率與陜西、甘肅等地的蘋果相比沒有優勢,假冒村里集蘋果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3、產業化程度低。村里集果品種植面積大,但規?;?、產業化程度低,現存果園多為5畝以下小果園,大型果品種植基地少,僅有王莊萬畝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和大劉家蘋果種植基地,正在規劃大趙家、英格莊兩處蘋果種植示范基地約500畝。由于缺乏龍頭企業引導,現有果農大多年齡偏高,果園管理思想陳舊,易受商販宣傳的誤導,在果袋、化肥的使用上隨意性大,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較低,導致病蟲害統防統治難以實行,產業化進程進展緩慢。
4、產業鏈不完善。村里集近年來積極推動果品冷藏、保鮮企業的建設,當地果品產購銷體系發展成熟,但距離建立完善的果品產業鏈條仍有很大的距離。
二、周邊地區發展果蔬產業的成功經驗
圍繞破解限制果品產業發展中的難題,近期,對周邊地區的著名果蔬產品進行剖析研究,挖掘他們在產業發展方面的成功做法,進行對比分析,總結以下幾個方面。
1、實施標準化生產,有效提高產品品質檔次
質量是產品的生命,是價值提升和市場開發的基礎保證,凡是成功的品牌,首先都對產品質量有較高的要求,通過采取制定標準、加大科研、統一管理等各種手段提高產品品質。
2、依托產品特色優勢,打好品牌戰略
僅有好的產品而沒有到位的宣傳,仍然無法打開廣闊的市場,“酒香不怕巷子深”已不適應當下市場經濟。通過品牌推廣,讓消費者對產品認知、認可、認準,才能在保證質優的同時實現價優。
3、發展果品加工產業,提高果品附加值
果品除了以直接食用為目的進行銷售外,針對果品的特點,通過進行加工和深加工,能夠有效提高果品的附加值,增加果農收入。同時加工企業的入駐,又能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供就業機會,增加稅收收入。以萊陽梨品牌為例。
三、村里集鎮果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1、制定完善果品行業各項標準,提高村里集果品質量
牢牢把握村里集特殊的土壤環境、氣候條件優勢,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優化產業布局,努力實現果業由擴張種植規模向提高品質和效益轉變,由分散的農戶種植向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優勢產品種植園轉變。
一是調整優化果業生產布局。為保持村里集果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高齡老樹進行隔行去行,逐步實現對老舊低產劣質果園進行更新換代。把引進新品種和培育本地優良樹種結合起來,在繼續發展煙富1、3號的基礎上,加大品種改良研究力度,爭取在提前成熟期上實現突破,進一步擴大村里集蘋果的優勢。加快推廣寬行密植、生草栽培等先進模式,使用矮化中間砧或矮化自根砧等脫毒苗木、免耕法、滴灌、微噴肥水一體化等先進技術,采用集約化管理方式,減少勞動力投入。由于果農受小農意識和從眾思想的影響,在品種更新和新技術推廣的前期階段困難較大,可選取2-3個經濟狀況較好的村作為試點村,村和果農共同承擔資金投入,政府給予一定補貼,以此推動更新加快進行。
二是推進種植園標準化生產。加快大趙家、英格莊兩個示范基地的建設,在蓬豐路以西再規劃2-3個示范基地,使基地的影響范圍覆蓋整個鎮域,以示范基地的規模效益和產業效益吸引拉動果農走技術改良和基地化生產之路;立足現有果園布局特點,對小果園進行區片整合,采取“村鎮指導、果農管理”的模式,統一生產行為,實現產品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經營產業化、勞動者知識化和專業化;根據村里集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標準,在果園管理模式、果樹培育方法、市場營銷行為等各方面提出明確要求,以提高果品內在品質、外觀質量、食品安全水平和商品率;建立長效培訓機制,充分發揮果業協會的引領作用,采取行政措施推動、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社會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的辦法,大規模、大范圍開展實用、實效、通俗易懂的果業科技培訓,增加培訓班開辦次數,提高果農采用新技術的意識和辨別優劣的能力。
2、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提高村里集果品知名度
充分發揮政府統籌規劃和引導的作用,優化環境,創造條件,以推動果業產業化經營為突破口,努力構筑龍頭企業帶動品牌塑造的體系,利用各種媒體和現代手段,加大對村里集果品的廣告宣傳力度,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
一是確定推廣品牌,統一標識,提高產品市場競爭能力。青島市知識產權局局長楊成志對煙臺蘋果品牌現狀如此評價:“煙臺蘋果全國著名,但煙臺各蘋果產區都用‘煙臺蘋果’這一個牌子,‘煙臺蘋果’誰都可以用?!睙熍_蘋果的品牌在果品市場中的品牌效用已經無法得到有力的體現,在這種情況下,誰先打出自己的品牌,誰就能在未來的果品市場中占據有利的位置。
二是借助多種媒介,拓寬渠道,提高產品市場開拓能力。發揮好鄉鎮政府組織協調引領的作用,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品牌塑造。要建設營銷網絡,在全國各大果品銷售市場設立營銷窗口,在蓬萊市內設立“艾崮紅”蘋果專賣點,與蓬萊本地景點合作,采取品牌推銷點進景區、門票配蘋果等方式,利用蓬萊閣、海底世界等景點的人氣對村里集蘋果進行宣傳;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各種形式的產品展銷會、博覽會和推介會,費用由政府和企業均攤,每年10月底舉辦以果品展銷和貿易洽談為目的的文化節,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加;運用產銷直掛、連鎖經營、網上交易、電子商務等新型營銷方式,改進交易手段,擴展銷售渠道,利用好村里集政府網站在果品產業發展方面的作用,開辟包含網上交易、產品推廣、市場監督等內容的專欄,將村里集政府網站建設成“艾崮紅”品牌推廣的形象窗口。
參考文獻:
[1].張廓玉,張利梅,張鶴.優質果品高產農諺問答[R].農村讀物出版社,2009
[2].何建軍,陳學玲.果品加工技術[TS].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