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偵查在刑事訴訟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起訴和審判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偵查階段的成果,有罪判決事實上是靠強有力的偵查來維系的,它是懲罰犯罪、實現國家懲罰權的重要渠道。
【關鍵詞】偵查;權益保障
刑事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由于涉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偵查追究,在這種行為被動心理壓抑的情況下,很多人不清楚自己具有哪些權利,更不知道怎樣維護自己應有的合法權利。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主要規定于《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檢察院、法院以及公安部的一些內部文件也有少量規定。偵查人員只有準確把握刑事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內涵,嚴格依法辦案,才能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有效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一、偵查中犯罪嫌疑人權益保障的意義
在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提高依法治國水平,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重視并采取措施,切實保障刑事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是進一步規范偵查工作,完善人權保障,實現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1]
(一)有助于強化人權理念
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要求偵查人員必須強化人權保障意識。人權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每個人按其本質和尊嚴享有的基本權利。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正式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標志著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人權保障理念,努力提高執法辦案水平,切實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經濟上要保護人的合法財產和收入,擴大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使更多的人得益于經濟發展;政治上要充分發揚民主,健全民主制度,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司法上要以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為中心,維護司法公正與良好的社會秩序。
(二)有助于規范偵查行為
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要求偵查人員必須依法辦案,對偵查過程和結果承擔法律責任。從程序角度,必須按照法定的步驟和程序,規范有序地開展偵查,在采取偵查措施、限制嫌疑人自由的同時,應及時告知犯罪嫌疑人應有的權利,使其能夠適時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從實體角度,在依法揭露打擊犯罪嫌疑人違法行為的同時,還應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以便正確定罪量刑。
(三)有助于實現司法公正
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權利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公正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法和公正相伴而生。司法公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司法公正要求一切司法活動的目標、依據、行為、結果必須體現公平、平等、正當、正義。[2]刑事偵查中,規范執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能夠促進司法公正;司法公正了,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就會得到有效保護,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
二、偵查中犯罪嫌疑人權益保障的現狀
偵查實踐中,偵查人員大多能依法履行職責,但違法辦案、侵犯犯罪嫌疑人合法權利的現象也經常發生。其主要表現為:
(一)未能及時獲知權利內容
辦案中,不少偵查人員以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定為由,不告知或者不及時告知犯罪嫌疑人偵查階段應有的權利。不能及時獲知應有權利,維權就無從說起。
(二)無罪辯解不被重視
有些偵查人員只問有罪的事實和情節,犯罪嫌疑人辯解時,不想聽不想記,甚至把它看作是拒絕交代、態度不好的表現。很多冤案、假案往往就是辦案人員忽略犯罪嫌疑人的辯解而造成的。[3]
(三)很難拒絕回答與案件無關問題
刑事訴訟法規定,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權拒絕回答。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法律未作解釋,偵查人員理解和執行的隨意性很大。出于訊問策略需要,經常提出一些貌似與本案無關而又間接有關的問題,要求犯罪嫌疑人必須回答,因為他有“如實回答偵查人員問題”的法定義務。[3]偵查員有時根據“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刑事政策,對其拒絕回答的行為做出不利推論。
三、偵查中犯罪嫌疑人權益保障的幾點建議
刑事偵查中,要實現犯罪嫌疑人與偵查人員法律地位上的平衡和對等,必須從執法理念、執法依據、執法主體等方面,全面尋求保障犯罪嫌疑人權益的途徑。
(一)開展法制理念教育,提高偵查人員的法律和人文素養
偵查人員法律素質高低,直接影響犯罪嫌疑人權利的保護。開展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是加強偵查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首先,應當端正執法思想。通過教育,使偵查人員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的法治理念,克服執法觀念淡薄,漠視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的現象。其次,應當解決執法問題。通過教育,使少數偵查人員執法辦案中不公開、不文明、不規范、不作為的種種具體表現得到解決。再次,應當提高人文素養。用文化熏陶偵查人員的情懷和心靈,啟迪公平公正的意識,提高人文涵養。
(二)完善刑事法律法規,為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權利奠定基礎
(1)完善告知程序。《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只規定了告知犯罪嫌疑人有聘請律師的權利,有對司法鑒定結論的知情權和申請補充鑒定及重新鑒定的權利,有對本案無關的問題拒絕回答的權利。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的其他權利則沒有予以明確規定,應當進一步明確告知程序、告知內容,以及維權途徑。
(2)賦予侵權證據保全請求權。在偵查機關調查取證時,對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證據,犯罪嫌疑人應當有權申請保全;對偵查人員侵犯犯罪嫌疑人權利的行為,犯罪嫌疑人有權提出控告,并及時申請證據保全。
(3)明確部分沉默權。按照現行法律,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權拒絕回答。這種規定實際上賦予了犯罪嫌疑人部分沉默權,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法律或有關規定還應當進一步明確,與本案有關或無關的判斷標準和認定主體。
(三)加強偵查過程監督,促進公正執法
犯罪嫌疑人權利得不到很好保障,與偵查過程沒有受到嚴格監督有很大關系,應全面檢討偵查過程的規范性、嚴肅性和科學性,有針對性地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
(1)設立偵查過程審查機構。公安機關可以在法制部門或在偵查部門內部設立專門的偵查過程審查機構或人員。對立案偵查的每起案件從程序和實體兩個方面,適時開展跟蹤督察,在掌握偵查人員是否依法辦案的同時,與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律師保持聯絡溝通。對嚴重違反辦案程序、侵犯犯罪嫌疑人權利的行為及時予以糾正,對違法手段獲得的證據予以排除。
【摘要】偵查在刑事訴訟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起訴和審判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偵查階段的成果,有罪判決事實上是靠強有力的偵查來維系的,它是懲罰犯罪、實現國家懲罰權的重要渠道。
【關鍵詞】偵查;權益保障
刑事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由于涉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偵查追究,在這種行為被動心理壓抑的情況下,很多人不清楚自己具有哪些權利,更不知道怎樣維護自己應有的合法權利。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主要規定于《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檢察院、法院以及公安部的一些內部文件也有少量規定。偵查人員只有準確把握刑事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內涵,嚴格依法辦案,才能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有效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一、偵查中犯罪嫌疑人權益保障的意義
在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提高依法治國水平,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重視并采取措施,切實保障刑事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是進一步規范偵查工作,完善人權保障,實現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1]
(一)有助于強化人權理念
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要求偵查人員必須強化人權保障意識。人權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每個人按其本質和尊嚴享有的基本權利。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正式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標志著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人權保障理念,努力提高執法辦案水平,切實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經濟上要保護人的合法財產和收入,擴大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使更多的人得益于經濟發展;政治上要充分發揚民主,健全民主制度,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司法上要以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為中心,維護司法公正與良好的社會秩序。
(二)有助于規范偵查行為
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要求偵查人員必須依法辦案,對偵查過程和結果承擔法律責任。從程序角度,必須按照法定的步驟和程序,規范有序地開展偵查,在采取偵查措施、限制嫌疑人自由的同時,應及時告知犯罪嫌疑人應有的權利,使其能夠適時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從實體角度,在依法揭露打擊犯罪嫌疑人違法行為的同時,還應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以便正確定罪量刑。
(三)有助于實現司法公正
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權利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公正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法和公正相伴而生。司法公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司法公正要求一切司法活動的目標、依據、行為、結果必須體現公平、平等、正當、正義。[2]刑事偵查中,規范執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能夠促進司法公正;司法公正了,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就會得到有效保護,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
二、偵查中犯罪嫌疑人權益保障的現狀
偵查實踐中,偵查人員大多能依法履行職責,但違法辦案、侵犯犯罪嫌疑人合法權利的現象也經常發生。其主要表現為:
(一)未能及時獲知權利內容
辦案中,不少偵查人員以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定為由,不告知或者不及時告知犯罪嫌疑人偵查階段應有的權利。不能及時獲知應有權利,維權就無從說起。
(二)無罪辯解不被重視
有些偵查人員只問有罪的事實和情節,犯罪嫌疑人辯解時,不想聽不想記,甚至把它看作是拒絕交代、態度不好的表現。很多冤案、假案往往就是辦案人員忽略犯罪嫌疑人的辯解而造成的。[3]
(三)很難拒絕回答與案件無關問題
刑事訴訟法規定,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權拒絕回答。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法律未作解釋,偵查人員理解和執行的隨意性很大。出于訊問策略需要,經常提出一些貌似與本案無關而又間接有關的問題,要求犯罪嫌疑人必須回答,因為他有“如實回答偵查人員問題”的法定義務。[3]偵查員有時根據“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刑事政策,對其拒絕回答的行為做出不利推論。
三、偵查中犯罪嫌疑人權益保障的幾點建議
刑事偵查中,要實現犯罪嫌疑人與偵查人員法律地位上的平衡和對等,必須從執法理念、執法依據、執法主體等方面,全面尋求保障犯罪嫌疑人權益的途徑。
(一)開展法制理念教育,提高偵查人員的法律和人文素養
偵查人員法律素質高低,直接影響犯罪嫌疑人權利的保護。開展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是加強偵查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首先,應當端正執法思想。通過教育,使偵查人員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的法治理念,克服執法觀念淡薄,漠視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的現象。其次,應當解決執法問題。通過教育,使少數偵查人員執法辦案中不公開、不文明、不規范、不作為的種種具體表現得到解決。再次,應當提高人文素養。用文化熏陶偵查人員的情懷和心靈,啟迪公平公正的意識,提高人文涵養。
(二)完善刑事法律法規,為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權利奠定基礎
(1)完善告知程序。《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只規定了告知犯罪嫌疑人有聘請律師的權利,有對司法鑒定結論的知情權和申請補充鑒定及重新鑒定的權利,有對本案無關的問題拒絕回答的權利。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的其他權利則沒有予以明確規定,應當進一步明確告知程序、告知內容,以及維權途徑。
(2)賦予侵權證據保全請求權。在偵查機關調查取證時,對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證據,犯罪嫌疑人應當有權申請保全;對偵查人員侵犯犯罪嫌疑人權利的行為,犯罪嫌疑人有權提出控告,并及時申請證據保全。
(3)明確部分沉默權。按照現行法律,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權拒絕回答。這種規定實際上賦予了犯罪嫌疑人部分沉默權,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法律或有關規定還應當進一步明確,與本案有關或無關的判斷標準和認定主體。
(三)加強偵查過程監督,促進公正執法
犯罪嫌疑人權利得不到很好保障,與偵查過程沒有受到嚴格監督有很大關系,應全面檢討偵查過程的規范性、嚴肅性和科學性,有針對性地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
(1)設立偵查過程審查機構。公安機關可以在法制部門或在偵查部門內部設立專門的偵查過程審查機構或人員。對立案偵查的每起案件從程序和實體兩個方面,適時開展跟蹤督察,在掌握偵查人員是否依法辦案的同時,與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律師保持聯絡溝通。對嚴重違反辦案程序、侵犯犯罪嫌疑人權利的行為及時予以糾正,對違法手段獲得的證據予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