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巴厘島不僅有舉世聞名的美麗海灘、傳統儀式或傳統舞蹈,還有另一道非常吸引人的“風景”——蘇巴克(Subak)。蘇巴克是巴厘島一種傳統的梯田灌溉技術,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也是第一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亞洲民間文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12年6月確認其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樣的梯田灌溉方式是透過一條一條的渠道運作而成,早在公元九世紀時峇里島人便創造出這樣復雜的系統,由神廟負責管理開放水壩灌溉,時間的掌握則是由農民和廟方一起決定。每個成為蘇巴克成員的農民,他的稻田都由特定的大壩供水。
蘇巴克體現了“幸福三要素(Tri Hita Karana)”的哲學概念,是精神王國、人類世界和自然領域三者的相互結合。這一哲學思想是過去2000多年中巴厘島和印度文化交流的產物,促成了巴厘島景觀的形成。盡管供養島上稠密的人口是一大挑戰,但蘇巴克體系所倡導的民主與公平的耕種實施原則使得巴厘島人成了群島中最多產的水稻種植者。
“然而,從現代的角度來看,蘇巴克并不是非常有效的管理現有自然資源的系統。” 烏達亞那大學Wayan Windia 教授表示。印尼需要實施經濟現代化,為2020年APEC自由市場的競爭做準備。
印尼中央統計局2014年2月5日發布了2013年四季度及全年經濟統計數據。按產業統計,農業和礦產業增長相對滯后,其中農業增長3.54%,礦業增長1.34%。巴厘島的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生產多以集體合作形式進行。這或許無法滿足印尼加快的經濟需求。
隨著印尼政府不斷推動現代化的腳步,著名的農業文化遺產——蘇巴克或將從農業舞臺上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