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可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既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本身的任務,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基礎工程。如何在職業學校開展公民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章試從職業學校開展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公民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途徑加以探究,以期為更好地在職業學校開展公民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參考。
職業學校開展公民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迫切性
當前,職業學校中的工具主義傾向已經十分明顯,“重技藝、輕德行”的問題已經滲透到了職業學校教育制度和教育過程之中。職業學校公民教育僅僅限于“知識公民”的培養,尚未將合格公民、奉獻公民、成功公民的價值目標滲透于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很難培養出真正的現代公民。
從職業學校教育內容來看,一些學校過于重視政治化和傳統道德的教育,沒有專門的公民教育的內容。這表現在教育過程中公民教育理論談得很多,操作過程無本可循;忽視了對公民個體價值、公民民主與法治觀念的培育。時下職業學校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公民角色意識淡薄,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身份與資格的意識與覺悟較低,缺乏社會責任感、公德意識和公共精神。
從職業學校教育途徑來看,學校大多重視傳統的課堂灌輸,忽略校園中其他的教育途徑。傳統的課堂教授可以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但是公民意識的形成和公民行為習慣的養成僅僅依靠知識的傳授是完全不夠的,更多的要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尤其在職業學校學生這一群體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如果公民教育只是停留在書本的層面而沒有付諸實踐,就會讓學生認為枯燥乏味,容易有逆反心理。只有讓學生感同身受,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從職業學校教育環境來看,學校大部分重視外在形式和靜態的教育,忽視在各種具體變化的活動和日常行為中對職校生進行傳統道德和公民意識的培養。職校生當前問題突出表現為優良道德的缺失和“法治”思想的不夠健全,導致學生對常態規范的漠視,同時規范只強調自律而忽視規范的他律作用,在公共場合經常持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沒有表現出作為受過專門教育的人所應有的高尚道德和法律意識,直接影響了整個社會公民意識的提高。
為此,職業學校開展公民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公民素養,培育現代公民,已成為當前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標,也是當前職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公民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分析
公民教育對公民個體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都是一個必備的先決條件。學生作為公民的有機組成部分,形成了一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這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根深蒂固,正處于可塑造的重要階段。現代職業學校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加強公民教育,使其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公民道德,參與國家政治、履行權利和義務。
公民精神的培養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的基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這一目標體現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有機統一,這是我們應當遵循和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校教育中最為重要的體現就是精神文明、價值觀的教育。價值觀是支撐人的精神支柱,它決定著人行為的取向,對于人的生活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職業學校通過公民教育開展對學生價值觀的教育,能夠促進建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體系,確立健康向上的精神支柱,進而能夠培養成為有正確的理想、信念的健康公民。
職業學校開展公民教育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職業學校公民教育中培養的公民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一致性。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誠實、友誼等當今社會亟需突顯的公民精神。
1.校園建設層面推進公民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加強在校園網絡建設。
職業學校充分發揮校園網絡的引導作用,建設好職校生在線聯盟網站,打造若干具有廣泛影響的主題教育網站。開設班主任、德育課教師博客和校務微博微信、班級微博微信,引導支持教學名師、優秀導師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網絡。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職業學校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職業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將學生誠信表現納入職業學校德育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利用重大節慶日、民族傳統節日等時機,開展愛國主義、民族傳統、禮節禮儀等教育,將公民教育的主要內容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通過各種相關的特色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課程建設方面推進公民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弘揚傳統文化,豐富教育內容。
實際上,公民教育如果和傳統文化相脫離就會變成沒有根的東西,沒有根的東西也就沒有生命力。職業學校公民教育能否真正擁有優勢和特色,其關鍵環節還在于能否真正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取精去糟以及吸收、弘揚與創造性的轉化上。正如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的:“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其中還強調:“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職業院校學生是未來國家社會各個方面的主要參與者和建設者,應當讓其受到更多的接受教育和教育別人的機會。如何加強職業學校公民教育的可操作性,最佳的方法是將公民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將公民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頂層設計和整體設計、分層推進,促使公民教育更加貼近職業、貼近專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2)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公民理論教育相結合。
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公民教育本質上是一致的。公民教育在西方經過長期實踐已趨于成熟,而我國目前公民教育理論的發展還相對滯后。在我國職業院校還沒有開設真正意義上的公民教育課程, 長期以來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的任務。在職業院校德育改革中, 將過去的7 門課程進行了體系和內容上的整合, 形成了現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四門課程。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對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公民教育起著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方法和形式上, 多年來一直沿襲著課堂講授, 即以教師的知識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形式, 長此以往形成了顯性的教育特點。尤其值得指出的是,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 很多涉及公民教育中關于公民的權利觀、道德觀、法制觀等方面的內容, 教師往往忽略, 沒能明確加以指出, 使得很多公民教育的內容不能被充分重視。因此, 在沒有系統出臺專門的公民教育理論課程之前, 我們德育工作者要在教學準備環節中, 自覺地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公民理論教育相結合,在教學實施環節中, 有意識地加以融合、實施和貫徹。
另外, 我們還要在以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中, 充分發揮課堂內外的多種教學形式, 對職校生開展公民教育。課內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播放反映公民文化的影視片, 并及時組織學生就影片內容談觀后感, 以及交流心得等活動, 如組織公民社團、組織公民知識競賽、辯論賽, 排演反映公民意識和公民行為的小品劇等等, 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又能使學生在娛樂中體會到公民教育的真諦。
3.校內外實踐層面推行公民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抓好學生校內與校外的社會實踐環節。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公民知識,形成了公民意識、公民道德觀、公民價值觀之后,這僅僅完成了知識積累和理論儲備,處于公民教育的“務虛”階段。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使公民教育走向“務實”,即如何實現我們學生走出校園,成為“社會人”后,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實際參與到國家、社會管理事務中去,并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這一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在學校階段公民教育中公民參與技能的培養和訓練。
隨著“學分制”與“學生自主選課”等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和完善,職校生校內與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獲得了更為便利的條件,如公民教育實踐活動課、青年志愿者活動、假期社會調查等等,這些實踐活動是開展學生公民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其中,參與公民教育實踐活動課、社團在職校生公民教育中最具有可操作性。通過各項公民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培養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去發現、獲取、認同以及內化公民角色行為規范。
(2)以典型個案為例創建公民教育實踐模式。
筆者以職業學校學生在實習崗位中發生意外傷害事故問題的項目研究為例,開展公民教育實踐活動。此次研究經歷了小組分工、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編制問卷,開展調研,確定問題嚴重性,撰寫調研報告;收集整理資料,分析梳理政策;編制方案;采取有效行動,積極行動;舉辦聽證會;總結反思等過程,創建融學生主體性學習與社會實踐教學一體化的公民教育課堂模式。推進了公民教育進入課堂,融公民教育課堂進入社會,推進了德育課程改革,提高了公民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項研究將公民教育的實踐帶入課堂,通過意外傷害事故的典型案例,對公民教育的核心問題進行了梳理,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步培養和體現出的公民精神,突出公民教育實踐模式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職業學校開展公民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公民素養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加強公民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因此,職業院校還需進一步挖掘公民教育理論內涵和實踐資源,通過公民教育實踐,提升學生公民意識,提高公民道德水準、維護自身合法公民權益,最終成為社會歡迎的合格公民,促進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