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MOOCs的迅猛發展,推動了高校的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筆者在初步梳理MOOCs背后所蘊含的學習理念,結合職業教育強調實踐性和教學內容、學情都不同的特點,提出將教育信息化納入職業院校發展戰略中,引導教師精細化設計制作使用教育資源、幫助學生掌握掌握在線參與式學習方法、多方合作實現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實施統一的數字教育資源標準的策略,為職業教育的MOOCs推廣及實踐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MOOCs;職業教育;教育信息化
從2012年開始,一種名為“慕課”(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縮寫,以下簡稱MOOCs)的新型在線教學模式開始席卷全球,國內外教育界都紛紛對這一現象予以充分關注。當前,我國眾多高校都積極開設MOOCs課程,2013年5月21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宣布加入edX;2013年7月8日,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宣布加入Coursera,2013年也被稱為“中國MOOC元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在此背景下,筆者以在線學習者的身份參與了Coursera、Edx開設的四門課程進行體驗,初步梳理MOOCs背后所蘊含的先進學習理念,結合職業教育特點,提出自己的思考,為職業教育的MOOCs推廣及實踐應用提供參考。
MOOCs特點
MOOCs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與學模式,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充分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在線教與學理念。其主要特點如下:
一是免費注冊、自由選課。全球學習者都能夠隨時免費注冊學習,學習者可以在網上瀏覽課程簡介、主講教師、課程安排等,選擇自己希望學習的課程。
二是精細化課程設計。考慮在線學習持續性,每門課程通常為8到10周時間;基于信息加工理論,課程每次約5-15分鐘,教師每周定期發布專門為MOOCs課程精心錄制的教學視頻,有的提供多語言字幕(如中英文)。基于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視頻中會穿插1-2即時思考問題,系統自動判題反饋。
三是自主學習、互動研討。學員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自主學習,授課教師通過E-mail及學員學習反饋信息監督或參與線上、線下的學習研討活動。學員在線上或線下組成學習小組,進行主題互助研討,并完成規定作業。
四是以測促學,自主考核。課程中會穿插1-2即時小測驗,完成后才能繼續進一步學習,課后教師會要求完成閱讀和作業,并規定在線提交作業的截止日期。這些測試都要求學生閱讀大量參考資料,并要積極參與討論才能完成,有些課程通常還會有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每周還有固定的教師提醒郵件和不固定的問題答復郵件。這些都給予了學生學習壓力,保證教學質量。
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點
在我國,大家習慣于“職業教育”這個提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制的《技術與職業教育術語》中,培養技能人才的教育稱為職業教育,培養技術人才的教育稱為技術教育,而我國的職業教育實際上包含了職業教育和技術教育。目前,MOOCs在高等院校發展迅猛,如果要實現姜大源研究員所提出的將職業教育學建設成與普通教育學“平起平坐”的一級學科,那我們就不能照抄高校的發展模式,只有將MOOCs與職業教育的特征相結合,才能促進職業教育的大發展。而職業教育作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另一種類型的教育,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特點。
1.強調實踐性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強調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其課程設置中有實驗、實習、實訓等;推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做中學,學中做”教學理念;教學中有理實一體化、項目化、任務化等教學模式;對學生技能水平有較高要求,自始至終都強調實踐性。
2.教學內容不同
職業教育突出的實踐性特征也使職業教育教學內容明顯區別于傳統教育。職業教育的內容必須要與行業、企業發展緊密聯系,突出技術的工藝性、強調工藝流程規范性。在教學內容中對原理知識講授較少,學生只需對基本的結構、原理進行了解,但需強化對技術難點掌握,強調技能熟練程度,教學中需要更強的直觀感受和實踐操作訓練。另外一方面因各校設備不同,導致教學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例如PLC(可編程控制器)這門課程,就有西門子PLC、三菱PLC、歐姆龍PLC等不同設備,這也決定了職教的教材很難具備通用性。
3.學情不同
當前由于我國招生分批次錄取制度和人們傳統輕視技能技術工種思維的影響,職業學校的學生大都是傳統教育“淘汰”下來的,他們在很多方面與普高學生不一樣。他們大多都不太適合傳統學校的教學方式,不喜愛理論課程,喜歡動手實踐;喜歡看課,看視頻、動畫,不喜歡聽說教課;喜歡實力競爭,不喜歡分數競爭;想學,但不知道怎么學、不會學習;對于專業有些興趣,但缺乏毅力恒心;害怕問問題等,這都要求我們要采用新的教學方式教育學生,促進學生發展。
MOOCs對職業教育發展啟示
毫無疑問,MOOCs的興起,給傳統教育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一個人,無論是誰,通過一部電腦或其他上網設備、網絡,就能學習和授課,而且可以與全世界的人們一起學習,通過學習把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結起來,這是過去的人們難以想象的[3]。在線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個性化學習,而且對繼續教育、終身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職業教育應該抓住這次教育信息化發展機遇,有所作為。
1.把教育信息化納入職業院校發展戰略中
當前世界開放教育資源運動與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發展如火如荼,職業院校應當順應世界教育發展趨勢、因勢利導,將教育信息化納入到職業院校的發展戰略之中。教育信息化不僅推動教育公平,也實踐著孔子曾經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提出“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職業院校應將繼續教育、行業入職培訓、升學需求結合起來,通過學分互認、學生自由選課、自主學習等方式,增強學生個性化需求。這不僅僅是教與學的問題,它涉及到職業學校管理與學分認證等一系列問題。
2.引導教師精細化設計制作使用教育資源
職業教育的實踐性和學情的不同,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盡可能多的采用視頻教學,在職業教育中怎么強調Video的價值都不過分,實踐性視頻有利學生直觀感受和模仿學習,碎片化的視頻有利于教師的教學設計。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機可以成為教學資源采集的有效工具,教會教師拍攝視頻、簡單剪輯、錄音等技術,讓教師學會在視頻中增加字幕,或者在視頻中用手寫板在PPT上加批注等方式,采集制作資源為教學所用。同時也要引導教師將前期推出的國家共建共享教育資源、行業企業培訓視頻、工藝流程規范等開放教育資源引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之中,借助這些開放教育資源,深化課堂教學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通過政策制定和榜樣示范,幫助職業學校教師提高在線教育的教育教學水平,鼓勵教師積極探索將在線學習、混合學習以及“翻轉課堂”之類的創新性教學模式,精心科學的組織課程設計,有機地融合到課堂教學和人才培養實踐之中。研究表明,人在網上的注意力在5分鐘之內,微課程一般時長在5-15分鐘[4]。精細化的教學設計不僅要體現教學的科學性,要符合教育心理學理念、充分考慮視頻的規范性和可模仿性,還要體現課程中教師的激情,注重教學中情感的流露。通過精心準備的小測試,讓學生簡單明了掌握重點難點。
3.幫助學生掌握掌握在線參與式學習方法
由于職業院校國家共建共享計劃的實施和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s的發展,加之教育部以前推進的“精品課程”建設等,學生在線教育的機會的確已經擺在了每一個受教育者的面前。但是,這種可能性要真正地變成現實,尤其是大面積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很多教師、家長對在線學習抱有很大的偏見,其主要原因就是擔心學生學會上網、會沉迷網絡游戲,教師難以管控學生在線是學習還是娛樂。
如何強制職校學生坐下來學習, 如何并將他們培育、提升為新一代網絡課程的創造性學習者、高效學習者,這是解決在線教育成功的關鍵。通過教育引導和精心設計課程的吸引,強化學籍學分管理制度,采用教學平臺信息的及時反饋與提醒,題庫的隨機考核等方式,逐步讓學生能具備自我約束和調節多的能力,并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在線協作的能力、頑強地毅力和吃苦精神等等。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而且對于培養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4.多方合作實現數字資源共建共享
職業教育實質就是“面向職場需求”的專業教育,突出實踐性教學,注重能力培養,體現地方經濟特色。職業教育所對應的專業教育在生源、培養目標、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方法、教學過程、師資、教學資源諸方面有所不同。內容的多樣性、規范性、新穎性,導致做好數字資源的工作量龐大,而職業院校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量已經不堪重負,只有實現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才能多快好省的建設好在線教育。職業院校只有通過加強院校合作、行業合作、校企合作等模式,將最新的行業、企業培訓視頻引入職業教育,才能達到多快好省的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5.實施統一的數字教育資源標準
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數字教育資源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那么教師做的資源就像一粒沙子放進一堆沙子中,找不到、用不上。為便于課件檢索和管理,需對每個知識點做元數據信息描述,這就要求職業院校要采用統一的數字教育資源制作標準。目前國內外遠程教育標準很多,其中SCORM已成為實踐上廣為應用的網絡教育標準[5]。Scorm是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可共享對象參照模型)的縮寫,是由美國的教學管理系統全球化學習聯盟(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所制定的遠程教育標準。由于其大量參考了一些較為成熟的遠程教育相關規范,使得其符合遠程教育的一般性規律;其遵守了計算機行業相關的標準,得以在技術上保障其實現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好的技術標準還要有好的管理平臺支撐,在眾多的課程管理系統中,我們推薦使用Moodle平臺。Moodle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學習環境)的縮寫。該系統是澳大利亞教師 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而開發的課程管理系統,是一個免費的開放源代碼的軟件,目前在各國已廣泛應用。Moodle平臺界面簡單,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調整界面,增減內容,適宜教學需要,可以進行教學資源鏈接,按照教學流程上課;學生可以在網上回復問題、提交作業,受到學生和教師的歡迎。
MOOCs就如一縷曙光,給職業教育發展帶來了嶄新的希望,我們都相信MOOCs對于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樹立終身教育理念、促進教育公平,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育質量等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為此,職業院校需要加強對開放教育資源運動和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研究,在以前建設國家示范性職業學校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和精品課程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分步推出自己的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在MOOCs的推動和誘發之下,結合翻轉課堂、大數據學習分析等學習技術,職業院校必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