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主觀幸福感是指教師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以及情緒體驗,是衡量教師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國內近十年研究為基礎,對教師主觀幸福感研究工具與方法、現狀研究以及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與總結,同時也對以后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定的展望。
【關鍵詞】教師 主觀幸福感 心理健康
教師主觀幸福感是衡量教師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影響到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以及整個心理健康水平。關注教師主觀幸福感水平可以緩解教師在工作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從而促進整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教師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工具與方法
綜合國內近十年的關于教師主觀幸福感的研究發現,目前主要存在質性研究、實證研究與干預研究三個方面,而在研究中使用的工具主要有問卷、量表、訪談記錄、觀察記錄等,與研究工具相匹配的研究方法則包括問卷調查法、自陳量表法、訪談法、觀察法等。
二、教師主觀幸福感的現狀研究
目前關于教師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已越來越多,目前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大致在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謝鞅(2006),陳美榮等(2011)調查結果表明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在中等水平。楊宏飛(2002)在教師主觀幸福感與自我概念測評中表明小學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呈右偏態分布趨勢。
三、教師主觀幸福感研究的影響因素
1.人口統計學變量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地區與教師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集中認為農村教師的主觀幸福感水平普遍高于城市教師主觀幸福感水平,如郭英,謝鞅(2007)研究結果表明城鄉初中教師的主觀幸福痔有著顯著蓋異,農村教師比城鎮教師有著更強的主觀幸福感。
教齡與教師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據已有研究可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教齡對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不大,如郭英(2010)的研究表明教齡因素對初中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不大;第二種則是教齡越大教師的主觀幸福感水平越低,如毛晉平(2012)研究發現教齡越長其主觀幸福感水平較低。
2.社會支持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良好的社會支持是教師健康發張的堅強后盾。姚桂招(2012)研究結果表明,社會支持對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的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積極影響。田荷梅,秦啟文(2007)研究得出中學教師的主觀支持、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會支持總分與總體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以及幸福感指數都呈正相關。
3.人格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人格對教師主觀幸福感有顯著影響。陳美容(2007)研究表明人格特征維度中的精神質、情緒性與教師教學效能感均呈負相關,外傾性與教師教學效能感呈正相關。李加強(2009)研究得出重慶高校青年教師的EPQ人格特征與其主觀幸福感顯著相關。
4.心理健康水平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教師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對教師的主觀幸福感造成一定的影響。楊宏飛(2002)研究發現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健康存在顯著正相關,心理健康是影響小學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因素之一。鄭紅渠等(2011)研究發現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及主觀幸福感現狀不容樂觀,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會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強弱。
5.應對方式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應對方式是壓力和健康的中介機制。張長英(2010)探討發現成熟型應對方式有助于個體主觀幸福感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維護,不成熟型應對方式則相反。邱秀芳(2010)研究也表明成熟的應對方式有助于教師主觀幸福感和良好心理健康的展。
四、研究不足與展望
1.加強教師主觀幸福感測量工具的本土化研究。中國大量的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工具及理論基礎都是引自于國外。調查工具幾乎都是直接引用Diener等人1985年編制的整體主觀幸福感量表(SWB),而SWB量表并不一定完全適合于中國人的主觀幸福感水平測量。
2.加強教師主觀幸福感的追蹤性研究。已有研究大部分集中于橫向研究,而追蹤性研究則相對較少。為深刻全面的了解而教師主觀幸福感的發現現狀、存在問題、演變歷程,綜合運用縱向研究和橫向研究的方法是好的選擇。
3.加強對提高教師主觀幸福感的策略性研究。大量關于教師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影響因素及相關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以后做出提高教師主觀幸福感措施提供理論支持與事實依據。但就已有的研究來看,對于如何提高教師主觀幸福感的探討還相對比較的少。
參考文獻:
[1]陳美容.中小學教師的人格特征、教學效能感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陳美榮,曾曉青.農村中小學教師主觀幸福感調查研究[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11.
[3]郭英,謝鞅.不同教齡初中教師主觀幸福感的比較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0.
[4]郭英,謝鞅.城鄉初中教師主觀幸福感的比較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2007.
[5]李加強.重慶高校青年教師應對方式、EPQ人格特征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J].西南大學.2009.
[6]毛晉平,文芳.長沙地區四所中學教師主觀幸福感調查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