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終身體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終身教育的物質基礎,隨著素質教育在終身教育中的作用日益顯現,加強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就成了很重要的事情,本文作者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素質教育 終身教育 終身體育
為適應終身教育思想的要求,素質教育應盡可能好地在學校教育階段完成人們可持續學習與發展的基礎和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終身教育的全過程才能順利實現。青少年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和個人意識的形成階段,這一階段對培養學生體育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以及形成終身體育思想具有重要意義。學校體育又是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的培養以及運動習慣與參與意識的形成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為根本宗旨的今天,充分發揮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21世紀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趨勢。
終身體育本身是思想意識和行為傾向的有機結合,體育意識是終身體育的思想基礎。體育意識的強烈程度,直接影響人們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終身體育包括如下幾個要義:
一、激發運動激情,在運動中獲得滿足,為終身健康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學校,通過體育課、課間操、課外活動、眼保健操和各種業余的活動,盡量的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習慣和各種體育能力;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學生體育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體育的目的、意義、作用和功能有全面的了解。那些能滿足人們需要的體育活動會引起人們各種積極的態度和體驗,在多次感受下,就會產生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的贊同、喜愛、支持等情感。如果體育教師能使學生在多年的體育學習中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不管當時學生有沒有意識到體育對他個人成長的真正意義,他們就已經不知不覺地接受,逐漸把教師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轉化為自覺自愿的運動習慣。
二、通過學習、鍛煉,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能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習慣和能力。除了技術教學外,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從而使學生自我鍛煉成為自己的自主活動,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為以后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三、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隨著現代化多媒體教學逐漸滲透到各學科里,多媒體也開始引進到體育教學的課堂,體育教學的改革也隨著教學教育現代發展而緊跟時代不斷推陳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斷增加。在室內課、理論課上,教師可將更多最近發生的體育事情更直觀搬上講臺。如申奧、奧運知識、我國運動員獲世界冠軍等體育信息、知識及時傳播給學生,充分體現現代技術教學的作用,發揮其整體功能。豐富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所采取的手段,使學生為被動鍛煉變為主動鍛煉,從而獲取更多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全過程,使他們從小喜歡體育,樂于體育。
四、教師素質的自我提高
學生各有各的興趣和愛好,而且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是多種多樣地,所以,學生不懂體育方面的知識自然而然地找體育老師來幫助,體育老師的素質高低就很關鍵。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作為一個體育教師,必須具有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面。要有創新能力,在體育教學中應表現出創造的天賦和好奇心,使體育教學常教常新,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能把最新的體育信息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氛圍、產生極大的興趣。這樣,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將起到潛移默化地作用。
五、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加大體育宣傳力度,使學生得到各種不同形式、潛移默化的體育影響,從而提高其對體育的認識,并轉化為體育行為,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六、改善學校體育設施
當學生的體育意識處于自覺活動狀態時,就會產生一定的體育行為傾向,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自覺利用體育場地器材來滿足自己的體育需要。因而學校要加大體育投入,做好器材設施的配備工作,加強體育場地建設。沒有條件的學校要因地制宜、自制簡易器材,為開展學校體育工作和滿足學生的體育需要提供有利條件。
總之,體育意識是在漫長的體育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是一項非常艱巨而漫長的系統教育過程。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不能僅限于思想和認識上的主觀引導,更重要的是必須使學生在客觀實踐中能主動建立對體育的正確認識、意向和看法。只有樹立起自我體育意識,才能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