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實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近乎“穿著棉襖洗澡”,很少有閱讀的自由,很多時候孩子們不是在閱讀,而是在教師的統一要求下,追求統一的情感體驗,讓所有的領悟、感受、認識都統一在標準的答案之中。
【關鍵詞】自主發展 獨特 個性化 創新 疏導 點撥
《初中語文課程標 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由此可見,閱讀教學中對文本的理解方式應該是開放的、多元化的、個性化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上,使學生的閱讀近乎“穿著棉襖洗澡”。少有真正的閱讀自由,很多時候,學生們不是在閱讀,不是在釋放自己的心靈,而是在教師的同意要求下,追求統一的情感體驗,讓所有的領悟、感受、認識都統一在標準答案之中。使學生喪失了獨特的情感體驗與心靈的感悟。如何改變現狀,如何培養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這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讓學生真正擁有自主發展的機會
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獨特的感悟,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給足學生自主發展得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發展自己的個性,允許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質,保證所有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自主發展的空間。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讓學生把閱讀放在閱讀原文上,進行不同層次的閱讀,一個目標一個目標的臺階式前進,完成閱讀教學。在學習中,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目的的“五步讀書法”即讀通、讀懂、讀好、讀熟、讀深把課文完成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得出自己的獨特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們發表自己的心得體會并加以交流,這樣的自主閱讀是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保證。
二、讓學生固守內心獨特的閱讀感受
學生在閱讀中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來說,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性,我們要鼓勵學生固守內心的本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珍惜它,重視它,“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各有各的理解與感受,閱讀活動就是如此,作者個性化的表達,讀者自有自己的創造的權利與潛能,在閱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這種源自內心的體驗與感受,使學生成為真正的讀者,當學生有了自己的獨特體驗后,教師不能就此打住,而是應該積極加以引導,共同討論學生的心得體會,討論哪些理解最合理,那些理解不合理以及為什么,當然最重要的不是結論而是過程。
三、讓學生自由選擇適合本身發展的個性化閱讀方式
閱讀不是一項簡單的口頭讀的活動,更是一種來自心靈的活動,學生的閱讀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只要是學生內心與文字交流的狀態,教師就要積極鼓勵,而不必要要求學生千篇一律。在鼓勵學生自由選擇閱讀方式的時候,教師要努力營造合作探究的氛圍,倡導學生之間的互動,切磋,合作,交流,達到一種集思廣益,互相啟發,互相提高,以長補短的效果,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教師要善于創新,打破陳規
教師要鼓勵學生以創新的態度來進行閱讀,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敢于想,敢于做,想的多,想的新,想的巧,以此來培養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推陳出新,而不是墨守成規,引導學生擺脫固有的思維定勢,倡導變向思維。變向思維是打破常規的思維,有一種創新的思想。它有利于創造新思想,新理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打破順序教學,引導學生在一篇文中選擇不同的切入點,變序學習,學生感到新鮮,思維處于一種活躍的狀態中,思維會很敏捷,閱讀效果也會更加良好。
五、疏導引發點撥,鍛煉學生善解問題
學習閱讀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有學生提出,最終還要有學生解答,教師不必包辦,全盤托出,而要是疏導、啟發,引入,點播。用不同的方法啟發激勵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的真正主人。淺顯的問題個別點撥,普通性的問題集體研討,教師當眾點撥講解,有爭議的問題,教師不必急于表態,讓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由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培養學生個性的藝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不斷創新,使學生真正成為有個性的人,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