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學習其他理科的基礎,也是一門極具生活實用性的學科,因此對于數學教師而言精準的傳授數學知識是保證學生能夠提高能力的前提。本文即作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淺談如何實現初中數學知識的生活化。
【關鍵詞】初中 數學 生活 策略
由于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具有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此階段的數學知識教學具有一定的策略,將枯燥的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易于理解。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以此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進行有效的學習。
一、數學教學中的生活情境創設,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發現許多初中入學成績比較優異的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的測試中成績并不像當初入學時那樣理想,有很大程度的下滑,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生開始時對于數學學習擁有很高興趣點,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后,學習興趣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經過向學生了解后,得知是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數學知識太過理論而且無法感受到它的實用性,慢慢的便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需要改變現階段的數學教學模式,盡量讓數學知識生活化,使學生感受到其重要性,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識,這樣才能學好后續課程與知識。而這需要教師能夠在上課時創造適宜的情境,讓數學知識生活化,改變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態度和認識。例如,“解一元一次方程”這部分內容,在很多學生內心并不理解學習的真正意義,因此在學習時并不認真。而對于這部分教學內容,有些在開課伊始由生活中學生很熟知的案例引入,讓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氣氛中理解了移項與合并同類項,這樣學生在歡樂中加深了對于知識的認識,達到了教好的教學效果。
二、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任何一門學科都來自于生活,數學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學時就要求教師能夠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實踐活動中將其進行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與學習成就感。
1.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結合實際經驗處理數學問題。數學知識來自于實際生活,在生活中能夠得到很好地體現,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要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枯燥的數學問題,將兩者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降低數學問題的難度,減輕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恐懼心理,從而高效的進行實踐教學。例如,教師在教授《直線、射線、線段》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直線、射線以及線段,自主探究發現三者之間的關系,并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找出它們的特性,這樣既能夠讓學生發散思維,獨立思考,又能夠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學會將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在活躍愉快的教學氣氛中學會知識。
2.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而我們學習每一學科的目的就是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指導學生能夠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以及數學素養,冷靜認真的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既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亦能讓學生輕松的學會曾經感覺枯燥乏味的知識,并擁有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策略的組織一些教學活動,以此使得學生能夠把課堂中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實現數學教學的宗旨和價值。
總之,將數學知識生活化應貫穿于整個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應堅持的基本原則和重要任務。這樣不僅能夠讓課堂變得活躍,還能夠使學生以輕松的心態對待數學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果。
參考文獻:
[1]丁茂林.讓生活成為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舞臺[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04).
[2]陳彩堂.淺析“閱讀材料”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國數學教育.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