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法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共同活動中采用的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系著教學工作的成敗、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能否正確地理解、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就成為是否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因素之一。
講授法是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方法。語言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是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數學知識的傳遞過程。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傳遞、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須依靠數學語言。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教師語言的情感引發著學生的情感,所以我們說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
講究語言藝術是講授法的基本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力求語言清晰、準確、簡練、形象、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好:“如果一個教師沒有過某種創造性的工作經驗,他又怎能喚起、引導幫助、甚至賞識他的學生們的創造性活動呢?如果一個教師從來沒有過奇思妙想,那么他大概會責備一個想出巧主意的學生。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嘗試借助成語的應用,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下是幾個案例。
案例一 貍貓換太子
宋朝著名理學家朱熹所說:“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有所得耳。”數學概念都有其規范的表達方式,因為數學概念定義嚴密,揭示本質屬性,所以具有有高度的概況性,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數學教師對數學概念應該富有個性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數學理解力,善于把數學概念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語言。例如復合函數解析式的求解問題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原因多為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函數的本質。如何突破難點,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重點抓住學生對函數內涵的理解。例如問題:若函數f(x)=x2-2x,則f(ex)= ,函數f(x)=x2-2x的實質是對一個代數式作如下運算:先對代數式平方,再減去它的2倍。至于代數式是x還是ex沒有要求,簡單的說就是將f(x)=x2-2x中的x全部換為ex,于是f(ex)=e2x-2ex。在教學時我將這步計算比喻為“貍貓換太子”,學生在呵呵一笑的同時消除了對函數的恐懼心理,并形成了自然而牢固的記憶。
案例二 “妙”語連珠
數學書總是通過定義、命題、定理、推論等等展開其基本內容。實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數學規律的探索、歸納構成了課堂的主陣地。歸納的結論如何掌握、應用,學生面臨的到困難在所難免。如何讓學生能夠輕松愉快的掌握數學結論,教師要有自己創造性的理解、發揮。
數學學習之難,不僅表現在概念、定理、推論的不易理解掌握,而且計算也是學生不可回避的難題。計算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簡單的反復練習就能解決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找出學生的錯誤原因,對癥下藥,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案例三 一視同仁與男女有別
問題:計算:(1)-3+2(2)-9-5
常見錯誤:-3+2=-(3+2)=-5(2)-9-5=-(9-5)=-4
錯誤原因:學生忽略了將問題中的-3和-9的負號,只習慣于用小學的固有知識經驗進行計算。
正確解法:-3+2=(-3)+2=-1(2)-9-5=(-9)-5=-13
由于小學階段近六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面對的數字中除去0之外均是正數,在計算時不需要進行辨別,知識已經根深蒂固。進入初中,引入了負數的概念,從此數字有了正負之別,但是學生還不能很快適應這種變化,導致了上題中的錯誤。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數的認識:數都有符號之別!
如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嘗試將數的負號類比于人的性別。小學階段就像嬰幼兒期,小學生的所見的都是正數(0除外),嬰幼兒的大腦中沒有性別的概念,看到的都是人,用成語概括為“一視同仁”。初中階段則像小孩長大了,有了性別的概念,知道男女有別,就像初中階段的學習一樣,初中生看到數的第一反應是判別數的符號。教師通過成語的應用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蘇霍姆林斯基深刻地說道: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多種多樣,語言藝術既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又和教學效果的好壞緊密相連。數學教師應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學中要勤反思、善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完善自己的教學語言,對學生注重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數學課堂在師生互動中思想得到交流、思維碰激火花,使數學教學更具生命力,達到數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藝術性的辯證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