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讓學生在上課一開始就能全身心地投入是一個教師實現高效課堂、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前提,課堂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正所謂“小導入,大課堂”。
【關鍵詞】初中化學 課堂導入 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讓課堂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初中化學課堂導入存在的問題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目前的化學課堂教學中,并非所有的導入都能真正發揮作用,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問題:
1.節省時間,忽略導入。有些教師由于趕進度,為了節省時間,往往忽略課堂導入。這些老師沒有意識到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從思想上不重視課堂導入。
2.時間過長,華而不實。有的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導入的時間過長,導入的內容過多,過于花哨,以致喧賓奪主,頭重腳輕,影響了課堂重點知識的講解。
3.偏離主題,不切實際。有的教師在課堂導入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為導入而導入,出現牽強附會,離題萬里的結果。這樣即使抓住了學生的眼球,使學生沉浸在導入的內容本身,但卻偏離了教學的主題。
4.方法單一,缺乏藝術。
5.有的教師在課堂導入時,不管什么教學內容總是用固定的模式進行導入,缺乏藝術性,時間久了學生會感到枯燥而乏味,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課堂導入的實踐
1.“實驗”導入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導入法當為新課導入的最佳方法。演示實驗作為一種真實、形象的教學操作情勢,例如在講《燃燒和滅火》這節課時,教師利用變魔術的方式,把棉手帕放入酒精與水的溶液里浸透,在點燃的酒精燈上煽動,而手帕依舊完好。同學驚訝,都想弄明確其中的道理,此時老師提出問題:“手帕為什么沒有燒壞呢?”從而引出新課“燃燒是有條件的”,為后面講解燃燒的條件、滅火的方法、著火點的概念做了很好的鋪墊。通過實驗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巧設懸念導入法。一個恰當的耐人尋味的問題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巧設懸念”導入新課時,精練、有創造性地提出一些問題是創設懸念的有效方法。如在講《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一節開始,講了這樣一則故事:游客牽著小狗進入一個深山洞,在接近洞底時,小狗暈倒,而人卻沒有事。這是怎么回事?以這樣一則故事作為懸念,讓學生去思考“為什么”,使學生一上課就興趣盎然。只要疑問和懸念設計的恰當,學生就會急切的產生“愿知其詳”的心情,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3.情境導入法。創設趣味情景導入新課,有利于培育學生的意識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從而達到培育跨世紀人才的教學目的。例如“分子”概念的建立,教師如直接提出分子是保持物資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學生會感到突然,難以理解。如果創設情景,可舉例闡明“一滴水可分為1.67×1021個微粒,每一個微粒都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如果這些微粒讓一個人日夜不停地以每分鐘數100個的速率去數,要數多少呢?”學生通過盤算后得出分子是微小的,進而引出分子的概念,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4.故事導入法。故事導入是指教師講述一個故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鋪墊好下文。例如,在化學與生活“維生素C的作用”一節的教學中,我為學生講述了一個科學家的探險故事:“幾百年前,遠洋輪船上沒有冷藏設備,船員們只能吃面包、餅干、咸肉等食物,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后,船員們經常病倒,癥狀是臉色暗黑、牙齦不斷滲血、渾身出現青斑,許多船員甚至因此而死亡。探險家哥倫布的船隊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員患上這種病。患病的船員留在了途經的一個荒島上,他們采摘了紅紅綠綠的野果調節口味并用以充饑。過了幾日,奇跡出現了,這些船員不但沒有死去,反而恢復了健康。同學們知道這些船員患了什么病嗎?通過這些故事的問題,學生不免會產生好奇,所以欲想解決故事中的問題,就需要學好本章節內容,學習課題由此引出。
三、在設計導入時的注意事項
1.簡潔明快。這里的簡約明快,不是簡單敷衍,而是指抓緊課堂時間,用短短幾分鐘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知探尋,千萬不要導入上花費大量時間,影響了新知識的教學。因而教師的導入時間一般不宜超過5分鐘。
2.宜靈活多變。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學生引向新知識,使整堂課有血有肉,充滿活力。切忌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否則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對課堂失去興趣,對教師的教法失去興趣,消磨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3.宜回歸本真。新的課程理念認為:當教學中創設的情境生動有趣時,學生才會把課堂當成“樂園”,才會產生探究的欲望。然而情境創設過于追求生動有趣,就不免會嘩眾取寵,牽強附會。教師要用化學教學自身的魅力引領學生步入化學教學的殿堂,由此而產生的興趣,才能持久不衰。
總之,導入有法,導無定法,貴在得法。但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都為了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我們要在瞄準教材的重點、難點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使導入過程簡單自然,很快抓住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融入到課堂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