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顯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對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功能加以分析,然后闡述了數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式的實現方式,并提出了互動教學的具體實施意見。
【關鍵詞】數學 師生互動 教學
現在的我們提倡的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位,以學生學為本位,以開放性為本位,以開放性為本位。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體現著三大基本特征,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顯得非常重要。我們就從數學課堂教學中來看:
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功能
數學作為一種科學的語言,它是自然語言的補充,也是人際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通過數學語言,用它特定的符號、詞匯、句法去交流,去認識世界。因此,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是形成數學練習的動力。課堂教學中,通過數學教學互動的驅動力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把直覺的觀念與抽象的數學語言之間建立起橋梁,可以幫助學生把實物、圖形、符號等的數學概念聯系起來,加深理解。此外,數學互動暴露思維過程、發現差異,在教師指導下調整、理順,激活思維,完善學生認知結構,發展數學能力,提高“數學觀”。
二、數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式的實現
“師生互動”三個必備條件:1.教師的熱情與學生的悟性;2.教師的監控和學生的自律;3.教師和學生的態度。從“師生互動”三個必備條件中得知,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師生互動,教師必須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同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造自由、寬松、民主的環境,讓學生自我去體驗、構建、生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眼神“互動”——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心明則眼亮。如果教師的課能讓學生眼睛閃亮,就證明他已經吸引了學生;如果一節課能讓學生的眼睛跟著教師的問題轉,這節課就會被學生全面接受。在授課中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原本單調枯燥的定義、法則、定理形象化、直觀化,讓學生眼前發亮,就使學生在增加學習興趣的同時減少學習難度。
語言“互動”——每節課,教師應盡力引導學生說,可以用他們的語言總結定義、定理以及法則。在一般的教學中,教師就問題提問題,較直觀,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分析、綜合等能力。
在教學實行“學生老師”教學方式。這種方式能真正充分的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能從當“老師”的過程中發現不足,各方面還遠遠不如教師,從而他們佩服教師,服從教師的正確管理,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從“學生老師”教學中,學生能學到一般教學方式學不到的知識,能盡量的發揮自己的一切潛能,使學生從各方向都得到了鍛煉。
三、中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的實施
教學互動的實施,需要自己的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同學互動的過程,才能獲得最佳效果。這也是互動教學最關鍵的部分。
1.鉆研知識的各個方面的聯系,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許多學生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和學習水平,自己去自學、去發現、去再創造。利用數學知識相互間的聯系啟發和思考,同樣能滿足學生希望自己是研究者、探索者的學習本能,同樣能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空間。所以課前設計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是師生互動的必備條件。
對于定理的學習,學生要從理解到會應用是有一個過程的,矩形的這兩個判定定理學習的難點就是怎樣去應用。通過師生對話和學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學生掌握這些判定定理,從而發展其空間觀念,并為定理的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師生互動實施和探究要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學生易于參與。
2.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互動的關鍵首先在于課堂情景的創設。教學情調景創設得好,師生互動就能夠順利展開,反之,就會影響互動效果。課堂上教師要從改變師生關系入手,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提供和諧的互動空間。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和學生交朋友,充當學生伙伴,走下臺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其次,是結合學生實際,增加一些個人想法與教材同步結合,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有利于教學互動的順利進行。教師要在深入了解學生基礎上分析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要有創造性地進行設計,使教材更適合自己的學生。教材只是一種工具和中介,我們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這樣不利于師生互動。創設探索性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學習任務中來。
總之,只有改變課堂教學沉悶、缺乏生氣與活力的現狀,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才能實現真正的師生互動。作為教師,要尊重、信任學生,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課堂充滿相容、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才能煥發出求知欲望,才能出現和諧的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率。作為師生互動,絕不是教師一廂情愿的“動”或學生被動的“動”,而應是通過創設情境、提高問題等方式,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生活環境,以及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等方面來展開互動。教學中,教師要采取良好的互動策略,營造和諧的課堂生活,使學生煥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