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提問是一門教學藝術,本文分析了在當前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運用提問技巧和學生課堂反應的現狀,針對課堂上存在的系列問題,提出了提升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提問藝術
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是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教學技巧,課堂問題的巧妙設置能使課堂事半功倍。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提問技巧仍然存在問題,如提問內容流于形式,問題枯燥,不能激發學生求知興趣,提問難度過高,不能顧及到部分后進生。這一系列問題困擾著學生和教師,影響著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應多學習,多研究,不斷扎實基本功,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提問技能。
一、初中語文課堂中存在的提問問題
1.問題設置難度不合理。提問是初中語文課堂上的重要環節,從一定程度上說,教師問題提得好不好,妙不妙,直接影響了這堂課堂是否上得成功,學生是否真正學有所獲。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很多教師喜歡提問,問題的拋出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但教學效果并不佳。究其原因,這些教師往往為提問而提問,問題沒有面向全體學生,難度設置不夠合理,要不過于簡單,要不過于復雜。過于簡單的問題,學生往往不假思索,張口就答,或者不屑一顧,不能起到鍛煉思維能力的作用;要么過于拔高難度,不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面對這類問題,學有余力的學生也許能勉強答出來,對于學困生來說,這樣的題完全與他們無關,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也許部分教師在問題難度設置上都存在誤區,提問并非為提問而提問,問題的拋出不是為了難住學生的,而在于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提高應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如果問題根本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這樣的問題是沒有實際價值的,還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2.問題老套,缺乏新意。初中語文課是一門創新型課堂,作為語文教師,更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有創意、活潑的課堂才能讓學生真正樂學、愛學。在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過于老套,沒有創意,不新穎,不靈活。教師總喜歡拋些老生常談的問題給學生,例如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說說本文的寫作順序,這些都是初中語文課堂上老掉牙的問題。還有些老師習慣性喜歡問“懂沒懂”、“對不對”、“是不是”,學生自然是習慣性地答“懂了”、“對”、“是”。
3.師生缺乏互動。沒有互動的課堂是最失敗的課堂,教師的付出沒有得到學生的認可。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表面安安靜靜,學生認真聽課的課堂,其實是問題重重的。優質的課堂,絕不是教師的一言堂,要保障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學生能否與教師積極互動,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應該放低自己,從講臺上走下來,通過提問與學生真心地互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名副其實的主人。
二、提高課堂提問的方法與策略
課堂提問在提高教學質量上有著重要作用,教師靈活運用有效的提問技巧,很大程度上優化了課堂結構。
1.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提問是一門藝術,需要技巧和方法的靈活處理。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在問題的提出上,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程度、心理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提出問題,一步步拓展空間,拔高難度。在提問上,要顧忌各個層次,面向全體學生,依據學生水平,逐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一環扣一環。掌握提問技巧,層層深入地提問,不僅讓學生學有興趣,還能不斷發展學生的思維,這樣的課堂是富有活力、富有成效的課堂。
2.注重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氛圍。教師問,學生疑,師生間的雙向互動才是真正完整的課堂提問結構。但在傳統的課堂模式中,教師總是偏向填鴉式的教學,這樣的方式置學生于一個被動的地位。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巧妙地向學生提問,還要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不斷設疑,教師學生共同互動。在互動中,活躍了課堂氛圍,也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精神、探索精神。讓課堂成為師生間共同參與,共同探索的場所,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努力追求的。
3.形式多樣,換位提問。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提問的方式不是單一固定,一層不變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經驗,學生情況,學習內容,靈活地選擇提問形式。面對同一群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面對不同的學生,同一篇文章,教師也能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教師靈活提問設計,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知識,鍛煉了思維能力,也在課堂中體會的學習的樂趣。總結下來,可以教師問,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可以學生向老師質疑,教師為學生解答;還可以學生提問,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討論。這樣的提問,使課堂變得無拘無束,也使學生的思想真正自由、暢快地發揮,掌握思考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教師提問只有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多方位思考,才能真正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真正因材施教。換位思考,教師以最好的狀態進入課堂,與學生建立和諧良好的關系,這樣的語文課堂是新課改革下,最自然和諧的課堂模式。
總之,最好的課堂一定是最自然,最和諧的課堂。教師要做好課堂提問這門藝術,讓學生真正寓學于問,寓學于疑,寓學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