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如何讓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活”起來,是眾多教師遇到的頭痛的問題。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課堂教學中的“活”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課堂教學 思想品德課 教法創新
新課程理念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樂于求知探索,是我們追求的教學理想,學生成績優秀,是我們希望達到的教學效果。那么,思想品德課堂如何“活”起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呢?
一、善用藝術化的語言
課堂教學是一種語言的藝術,也是溝通心靈的橋梁。但語言要形象、生動、幽默,具有磁性和親和力,才能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借助語言這一工具,開啟學生的心扉,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讓課堂“活”起來。如:我以凄婉而低沉的語調朗讀了《一只藏羚羊給人類的傷心的來信》,動人心懷,學生內心的感動在不斷地滋長,并感受到生命需要相互關愛。
二、巧用漫畫
漫畫采用夸張的藝術手法,用于諷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現象,內涵十分豐富。課堂上借助漫畫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遠離不良誘惑”一框,可借用漫畫《網絡時代的貓咪》作例子,讓學生在笑聲中認識到網絡的虛假性和欺騙性,從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這些漫畫都具有很強的諷喻性,學生發言踴躍,課堂氣氛熱烈,達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
三、走進生活,與時俱進
時政熱點有助于深化對思想品德教材中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把握時代脈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更好地立足社會和奉獻社會。如:學習“創新是關鍵”一框,可引導學生把它與我國自主研制的“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成功發射這一最新的時政熱點結合起來,使學生充分感悟到創新的意義。
思想品德課要從現實生活出發,面對豐富多彩的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有話可說,激發學習興趣。如:學習“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一框時,結合案例《一分錢官司》、《購皮鞋上當》小品表演,模擬法庭,感受維權的具體過程,學生可以從生動的主觀感受中切實認識到消費者的哪些合法權益受到了侵犯,應該通過哪些適當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并體驗訴訟途徑的作用,從而增強學生作為消費者的自我保護能力,提高自身維權意識。
四、課堂教學,形式多樣
傳統的滿堂灌授課方式顯然滿足不了現代中學生的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應在教學設計上多下功夫,用多種多樣的課堂形式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用好多媒體。思想品德課自身較強的理論性使許多學生學起來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師應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信息量大的優勢,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在講初中第二冊《熱愛祖國》這一課,當講到改革開放30年偉大成就時,教師語言魅力再大也無法完整地展示出來,因此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播放了有關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錄像片,并把一些對比數據制成投影片一同展示,形象、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改革開放政策是強國之路,學生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整節課說服力強,真實生動,學生求知欲增強。
用討論法教學。實行課堂討論,可以留給學生更多余地,讓他們自己去思考、研討課題或問題,并彼此交流,從而加深對含糊和復雜事物的理解和解答,更好地鍛煉學生的綜合努力。如,在學習了《自我新形象》后,學生已初步了解什么樣的形象才是理想的形象。但有一部分同學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我”是否能成為明星呢?為此開展“是否人人都能成為明星”的討論會。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明星,因為成龍、林志穎等明星往往有著美麗的外表、大方的舉止,而且他們還具有高超的專業技能、執著的工作熱情和高尚的人格。課堂討論有助于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探索的空間,又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
五、借助已有的知識
課堂上引用詩歌及名言、典故能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讓他們從優秀文化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如:教學“培養愛國情感,增強社會主義責任感”,可借助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由于這些內容此前學生已經學過,對其內涵也非常理解,以此說明觀點,生命會使課堂充滿激情和活力,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述一些歷史知識對理解觀點很有幫助。學習“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可以回顧三次科技革命,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電的廣泛運用,電子計算機及空間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徹底的變化,能夠從中領略科技的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熱情。如果進一步與中國同一時代的歷史作對比分析,就會明確造成近代中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并深刻理解我國提出對外開放政策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要性。
總之,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教材之間的立體交互活動。教育者要運用科學的方法組織課堂教學,努力營造一個適合探究的課堂氛圍,建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高效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