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體育新課程標準》構建了新的課程目標體系,要求樹立大課程觀,將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才能全面有效地實現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認識,加強學習“課標”;要轉變觀點,努力提高“業務”;要轉變觀念,刻苦鉆研“教材”;還要轉變思路,時刻關注“課堂”。
【關鍵詞】課程改革 高中體育 教學思考
《高中體育新課程標準》構建了新的課程目標體系,確定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設置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這些目標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充分體現了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的特點和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三維健康觀。高中體育教學要全面關注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特別要加強對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這兩個方面的研究,以促進課程目標的實現。課程目標的實現僅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因此,要樹立大課程觀,將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才能全面有效地實現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那么,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當如何組織高中體育教學呢?下面,我就新課程改革下談談高中體育教學的幾點思考。
首先,教師要轉變認識,加強學習“課標”
體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醫療保健、延年益壽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經濟的社會功能。其價值不僅是為了健康、娛樂,或為升學、就業作準備,而是為了人的一生作準備。因此,應根據體育學科特點,從知識、技術的傳授,身體素質的鍛煉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教學中,不但要強化體育知識,還要注意社會知識、人文科學、自然科學,使學生的知識達到廣、博、精、深,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非智力因素;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技術、技能,還要教會學生會學習;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還要教會學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養“學是為了用”的觀點,努力創設學生動腦、觀察、練習、創造的機會,充分發揮體育多功能的作用,為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服務。
其次,教師要轉變觀點,努力提高“業務”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因素。隨著課改推進,體育教師過去的知識結構已不能只滿足于傳統模式,應形成多層復合結構知識。掌握自然和人文知識;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等知識,了解體育教育對社會、人類進步的人文價值,從社會發展來揭示、認識學生素質發展的規律性;提高人際交往中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外語能力,具備計算機一般知識和操作技能;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能;注重現代教育理論和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現代教學手段及教學科研等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未來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歸根到底是對教師的要求。無論是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將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態度。教師除應注意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能力、專業技能之外,更應該注意培養良好的個性和心理品質,從政治、道德 、知識、能力、心理、審美等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發展和綜合提高,成為全能型、開拓型、創造型的教師。
再次,教師要轉變觀念,刻苦鉆研“教材”
新世紀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質的時代,體育教材應與培養學生能力和未來實際需要掛鉤,使一些具有時代性和實用性的體育內容進入體育教學,刪除效果較差的教材,使教學中的體育與生活中的體育更加接近,使教材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讓學生能學習和掌握體育學科中的新成果、新技術、新動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反映了體育學科的基本結構,加強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比重,使學生便于學習、掌握本學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論水平。教材多樣化,除了必修課外,還應開設各種類型的選修課,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教材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讀性,增加體育史、教學和訓練范例、評價標準和方法。總之,教材具有現代化、理論化、結構化、多樣化、趣味等特點,教材內容含有諸多層次:知識層次、能力層次、情感層次、認知層次、教學思想和方法層次。因此,教師當刻苦鉆研“教材”。
最后,教師要轉變思路,時刻關注“課堂”
學校體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然而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由于內容繁雜、時間少,教學過程受到嚴重的擠壓,每節課的教學過程因內容膨脹而無法實現目標。因此,想通過兩節課來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其實是不現實的,只有使學生注重學習運動技能和掌握練習方法,才是體育教學中最實在的目標。如果目標不清,就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學習健身方法,還是娛樂活動,還是為了參加比賽。現代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信息傳遞方式應由“單向”轉向“多向”,即學生—教師,學生—學生,學生—社會;課堂—課外活動—家庭—社會,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綜合性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因此,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目標是:教給學生基礎的、系統的體育知識;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能力;使學生養成科學鍛煉身體的習慣和能力;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自覺鍛煉的態度。
總之,高中體育教學應加強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觀念,應以終身體育教育的觀念為主導。,要樹立大課程觀,將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全面有效地實現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