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活動中,教師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教學的管理者,同時又是教學的實施者,教學過程就是管理活動的開展過程,因此,管理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有效的教學管理能促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管理 促進 教學活動
在人類歷史上,自從有了有組織的活動,便有了管理。教學管理亦屬于管理的一部分,教學活動中教師既是施教者,又是管理者。因此,有效的教學離不開管理活動,管理在教學中的作用與意義也愈來愈重要。
一、管理的含義
關于管理的定義中外很多學者沒有統一界定,有人說管理就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過其他人來有效完成工作的過程;有人說管理是有效支配和協調資源,并努力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近年來被廣泛接受的定義為“通過計劃、組織、控制、激勵和領導等環節來協調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以期更好地達成組織目標的過程。”綜上所述,管理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目標,通過各項活動,合理分配或者協調相關資源的過程。
二、教學活動的本質
廣義的教學活動就是所有教的人指導所有學的人的活動過程。狹義的教學活動指的是以教學班為單位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學活動是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它是由一個個相互聯系、前后銜接的環節構成的。總之,教學活動是施教者在一定教學環境中通過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恰當的教學方法對受教者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過程。
教學活動過程包括教師課前有計劃、有組織的備課環節;方法得當,技巧嫻熟的課堂組織與管理環節以及課下對學生的個別輔導與激勵。因此,教學活動就是一個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堂準備來引導、激勵學生以達到學生接受知識的管理過程。
三、管理貫穿于教學活動中的每個環節與步驟
(一)教學任務計劃與確立在組織、溝通、協調中進行
制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明確教學工作目標,是保證學校教學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條不紊地運轉的前提條件。教學計劃一般是在教學副院長領導下,由教務處依據上級的有關文件提出制定教學計劃的原則要求和具體格式,各專業教研室提出計劃草案,經過系部審定后,交由教務處匯總,在教學副院長的主持下組織相關教研室進行討論,最后經學院審定批準。
教務處根據學院具體情況與有關系(部)協商,對每個年級制定實施性教學計劃。然后教務處對教學計劃的執行有檢查和監督的職責,必要時作出糾正或者更正。
(二)課堂教學過程實則是管理的過程
教學過程是根據教學目的、學生身心發展等特點,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這個過程是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手段等要素構成;教學過程是按照教學過程的規律來決定教學工作順序,建立相應的方法,通過計劃、開展、檢查和總結等措施來實現教學目標的活動過程。
高校教學,因為面臨的群體較為特殊,其具有獨立的思想,在對他們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難免產生一定的沖突,因此,高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扮演著人際角色、信息角色、與決策角色,充分發揮著管理者的技術技能與人際技能。
首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信息角色。其處在信息傳遞的中心,是知識的傳播者,負責把獲取的知識信息傳遞給學生,有時也因特殊原因隱藏一些特定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保證所傳遞出知識的準確性,讓學生對接受的知識感到滿意。
其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扮演著決策角色。不僅要處理知識信息,而且要處理在課堂中出現的沖突,比如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不認真聽講、相互講話、做小動作、遲到、早退、甚至是對教師進行言語攻擊,不服從管理等。教師必須善于處理和解決這些問題,以穩定課堂秩序與紀律,確保教學順利進行。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發揮的是管理者的技術技能,熟悉并掌握專業領域的過程、技術和工具。其次是發揮著人際技能,這主要表現在對學生的課堂領導能力和處理與學生的各種關系的能力。
(三)教學質量的監控與提高同樣離不開管理
教學質量管理是按照培養目標的要求安排教學活動,并對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和環節進行質量控制的過程。學校教學管理的中心任務在于提高教學質量。學校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前準備,課堂教學以及課后管理與考試等。不管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后管理、考試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且核心是過程的管理,也就是課堂教學過程的管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人際角色、信息角色、與決策角色,充分發揮著管理者的技術技能與人際技能。
作為檢驗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考試,同樣涉及著管理思想。傳統意義上的考試常常導致“為考試而教”,但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推廣,考試的目的不僅要測量學生接受知識的水平,同時更要考查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創新學習”的能力。考試已經不僅僅是用來選拔學生的工具,更重要是的要變成有效激烈學生持續不斷學習,并為教與學提供診斷和改進的反饋信息。因此,考試的形式與內容就需要創新,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命題管理。為了確保試卷的信度與效度,命題老師需要制定周密的命題計劃,將所要考查的形式、知識點以及所要達到的目的與效果呈現出現,然后根據教學大綱與教學目標,確定命題的難度與區分度。第二、評價管理,也就是改卷管理。眾所周知,影響考試質量的主要因素除了試卷的命題質量外,還有評分誤差。而且在整個改卷過程中,評分老師經常出現的參照效應、順序效應以及暈輪效應,以及評分老師的心情,工作習慣等都會影響評分結果。所以如何控制好評分誤差,加強對改卷的管理工作也顯得尤為重要。
四、小結
管理活動的出現是隨著人類的組織活動產生的,學校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在他們的日常交往活動中離不開管理。從教學計劃的制定、課堂教學的開展到教學質量的監控與提高都離不開管理活動,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發揮著“管理者”的技能。
參考文獻:
[1]周三多.管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閻德明.現代學校管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葉嘉茵.淺談高校教學管理過程中的角色沖入與對策[J].品牌(理論月刊),2011.
作者簡介:朱影影,(1984—),研究生學歷,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及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