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教學工作取得進步的重中之重,如何使教學得法?教師的能力培養、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設置、課堂授課的靈活把控以及教研的結合相長至關重要。
關鍵詞:教師素質 教學設計 教研相長
教學始終是院校的中心任務,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作為一名教員,就必須做到教得法,作為一名教學管理者,就必須使教員授課有法。如何使教得法?
一、教員需胸中藏錦繡。教員的自身素質要過硬,大師與普通教員的主要區別就在于眼界的開闊與知識的豐富。大師的授課,典故信手拈來、古今對照、縱橫睥和。教員的自我學習對自身知識的充實刻不容緩。大師不是一日可以達成的,培養教員的能力素質,豐富教員的知識內涵是一項需長期堅持的工作,具體說,一是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多讀書、讀好書。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腹有詩書氣自華,書看多了,授課時,各種典故、精典名句妙手偶得之,課堂上自然就游刃有余了。二是跨學科聽課,這是教師成長的有效路徑。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有助于教員吸收相鄰相近學科的邊緣關聯知識,有助于不同學科之間的優勢互補,實現學科教學方法的“大融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在精通所教學科專業內容、熟悉相應的教學方法的同時,還應不斷拓展白己的教學視野,努力涉足其他學科特別是關聯度較大的學科的基礎知識。三是善于從實踐中總結,成為自己的經驗補充。教員的能力素質基礎主要體現在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科業務知識、課堂表達能力以及對實踐的體驗認知上。多總結、善總結,一方面我們可以采取下部隊調研、代職的方式了解部隊的現狀,二方面可以充分發揮任職教育的優勢,與培訓的干部學員多交流、切實掌握一線部隊執勤處突的現狀與問題,第三方面可以積極參與各種執勤、處突實踐,總結碰到的不同問題,與友鄰部隊進行溝通探討,形成自己的經驗認知。這就是課堂上的鮮活事例,學員有親身體驗和感受,容易接受和引起共鳴,有更強的說服力。
二、教員需眼中有虛實。教員需對學員認知優劣性有清楚的認識,對于授課中應主講什么內容,哪些方面是學員的薄弱環節,是需要大力加強的,教員授課必須虛實分明。要對每一堂課的教學目的有清楚的認識,層次分明。如有的教員對于每一堂課的教學目的清楚,但是,課中每一個大點的講授需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就不甚了了。而這點卻正是教好這堂課的基礎。那么教什么內容,教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貼近部隊、貼近基層、貼近實戰呢?一是分析學員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學員面對的是第一任職需要和長遠發展,把握兩者平衡,在立足任職需要,打開任職局面的基礎上謀未來的長遠發展,教員在內容的準備上就可以加強針對性,兼顧當前與未來。二是摸清部隊給畢業學員回爐補什么?基層給學員回爐補什么就是畢業學員的能力素質上缺失什么,就是院校教學內容哪方面不足,就應該在下步教育內容的規劃上加以調整,以教學貼近部隊、貼近實戰。三是分析當前內容、當前階段學員的學習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說教員對于每堂課,每一個內容,每一個階段,學員的學習掌握情況需進行認真分析小結,做到對教學目的達標情況心中有數,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下步教學設置和計劃,計劃不能一定不改,也不能教完就了事。應經得起部隊基層的任務檢驗,經得起學員在部隊長期發展的檢驗。
三、教員需心中有謀算。教員心中有謀算就是教學有思考,引導學員有謀劃,課堂授課有章法。一是要形成獨有的教學風格。教員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豐厚的文化底蘊、高超的教育智慧閃現出教學的靈性,要擁有宏闊的視野通過對學員學習的積極引導帶活課堂的活性,以獨特的教學靈性和活性塑造新型課堂。二是以梯次藝術構建高效課堂。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體心理品質是有差異的,這就要求教員要根據這種差異設計教學,在備、講、批、輔、考等環節中考慮到學生的“梯度”與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的“梯度”相吻合,使教學活動和諧一致地向既定目標運行。教學中注意做到三個適應,課堂提問的難易和學員的能力相適應,教師提問前先深入了解學生,整節課的內容設計由易到難,步步深入,針對“難”問題,有簡單的導入性或延伸性問題作鋪墊,讓學員的知識有回旋和生長的空間。課堂內容的設置與學員的需求相適應,學院未來將以任職教育為主,學員層次差異、地域差異、需求差異很大,課堂內容的設置應以立足整體、研究傾向性問題,兼顧個別性的原則來實施,有梯度才能既照顧了大部分學員,也滿足了個別需要。授課進程的把控與學員掌握的情況相適應。授課進程的把控是教員根據學員對講授情況的理解而靈活把控的,既不能在一個簡單問題上反復嘮叨,也不能忽視理解能力比較差的學員,光顧進度按計劃實施,導致部分學員跟不上,情況越來越差。三是加強教師課堂行為規范,積極發揮蝴蝶效應理論的作用?!抖Y記·經解》中講道: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里。教員是學員的引路明燈,身教重于言教,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教學過程最終導致的結果通常是“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師看似微小的課堂動作能對學生形成一系列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中注重自己行為的規范,并適當地加以利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員應經常自省在課堂是否發出雜音,是否未經考證隨意采用事例數據,著裝是否嚴謹、言談是否文明,一日三省之,不得懈怠。教員的作為就是學員的榜樣,如不注意,小則學員學著臟話連篇,或者人云亦云,言之無據,不負責任,嚴重者,把教員在課堂上的不當之語當做金科玉律,在未來的部隊工作中帶來極壞的后果。我們的教員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有沒有嘩眾取寵,亂發議論,搞活了課堂氛圍卻失去了紀律的現象呢?我看還是有的。
四、教員需腦中有探索。教學的過程是一個獨特創造的過程,是一個對知識不斷再認識的過程,實踐的日新月異,思維的與時俱進要求我們的教員教學處于變革創新的過程,探索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語言、體態等的結合,積極投身于教育科研,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深入探索專業知識的發展,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手段,改進當前存在的問題。研究、嘗試、改進,一個教師的職業生涯。隨著這個過程的反復發生,教師的教學水平呈螺旋式上升,最終達到授課“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