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發展和平頂山市“三地”建設的提出,如何在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培養適合并能滿足中原經濟區快速發展需要的高質量、高層次、高技能、應用復合型的旅游人才成為重要的課題,文章以平頂山學院為例,從就業形勢,課程體系設置、人才培養滿意度等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數據分析,提出了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地方高校 應用技術型人才
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設旅游相關院系或旅游相關專業的院校)共計2236所,其中高等院校1097所,中等職業學校1139所。旅游高等院校數量超過50所的有江蘇、廣東、四川、河南、安徽、山東、湖北、浙江、湖南等9省。全國旅游院校旅游相關專業在校生共計107.34萬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數為57.62萬人。[1]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近700萬人,一方面社會對優秀人才求賢若渴,一方面畢業生又找不到工作,高等教育結構失衡問題凸顯,癥結在于高校熱衷培養學術型人才,而忽視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面對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快速發展,河南省旅游人才的總量、素質和結構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跨越式發展的需要,目前急需高層次、高技能、應用復合型的旅游人才。對于依托地方經濟建設辦學的高校而言,如何通過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則成為了重要的課題,。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
我校2005年開始招收旅游管理專業對口專科生,201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已有7屆專科畢業生和1屆本科畢業生,為平頂山市及河南省培養了一大批旅游人才。根據筆者近五年來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我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在90%以上,但在畢業之后幾年內,仍在本行業內就業的不到15%,也就是說對口就業流失率在80%以上。主要的原因在于學生走向社會實踐能力不強,不能適應社會需求,眼高手低,不愿意從基層做起,不肯吃苦,職業道德水平有待提高。針對以上情況,筆者對2010~2013屆畢業生做了問卷統計,目前我院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下列問題。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2010-2013屆畢業生,共5個班。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67份,回收率89%,其中有效問卷259份,有效率97%。在樣本中,男性(23人)占8%,女性(236人)占92%,這也和實際從業性別比例相符合。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就就業形勢而言,61%的學生選擇了嚴峻,39%的學生選擇了一般,而選擇很好的則為零。這說明學生已經充分認識到了社會競爭的激烈性。而畢業后所找工作與本專業對口的僅占31%,相關的占54%,一點關系也沒有的占15%。不對口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有對口的工作,但是不想做,以及社會大環境導致無法就業兩個方面。70%的學生基本滿意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學生普遍認為學校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是很符合企業用人需求,認為接受的大學教育是一種應試型教育,實用型不強。
針對課程體系設置方面(見表1),學生非常滿意和不滿
意相對其他方面差異顯著。其中學生對課程體系設置滿意度達到66.5%,非常滿意的占20%,說明目前的課程開設基本合理,符合學生需求;學生對課堂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滿意度為65.2%,對第二課堂活動的滿意度為67.5%;對考核方式和標準的滿意度為65.9%;只有對教學實習和實踐活動的滿意度較低,剛剛達到60%,說明目前開設的教學實習和實踐活動不足,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今后應該加大對教學實習和實踐活動的開設比例,增大實踐學時。
二、實現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有效措施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結合社會人才需求和就業崗位要求,完善“3+1”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與知名旅游企業深度合作。依據旅游業人才需求及崗位職業資格標準,結合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建立以“產學合作、工學交替”為教學模式、“寬口徑、實踐性和職業性”為特征為課程體系,以“四雙(校企雙授課、雙指導、雙監控、雙評估)”為手段的“3+1”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建立的校外基地,通過認識實習、校內實訓、旅游企業(景區、旅行社、酒店等)綜合實習、頂崗實習,加強實踐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通過實現差異化的人才培養方向和差異化的工學交替組織形式,構建應用技術型的差異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課程體系與教材建設
建成具有工學結合特色的課程體系,完成專業課程實訓教學指導書的編寫,并與企業合作開發教材,以滿足教學的需求。同時抓好精品課程建設和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1. 依據崗位能力需求和職業標準,開發課程體系結合地區旅游對人才的需求及職業資格標準,組織旅游企業相關崗位管理人員進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確培養崗位、工作任務、任務領域及能力需求,再根據能力要求進行歸類,形成適宜于“工學交替、工學結合”、“內引外延,課證融通”的課程體系。
圍繞旅游管理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設置了崗位針對性強、職業技能性突出的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模塊課程、專業素質模塊課程、崗位技能模塊課程。而且根據市場需求,對教學內容不斷進行調整。課程內容選擇以實際應用的經驗和策略的習得為主、以適度夠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為輔;專業知識、技能教學以“扎實”為原則;人才培養以“三結合”為基本途徑。即專業教學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專業實踐相結合;專業基本技能與旅游上崗資格證書相結合。為此,我們強化了學生三種基本技能訓練:即導游業務技能;星級飯店前廳與客房操作技能;星級飯店餐飲操作技能。
2. 依據崗位能力需求,加大核心課程建設
在做好課程標準開發的同時,依據崗位需求,重點將《旅游禮儀》、《餐飲服務與管理》、《導游業務》、《前廳與客房管理》4門課程建成“基于工作過程、任務驅動”的優質核心課程,制定課程標準,完成課程設計,創設學習情境,完善網絡資源,從而帶動專業其它課程建設,推進專業課程改革與建設。
(三)建設校企互培、雙向滲透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進一步加大教師引進、培養和聘用力度,使專兼職教師的比例達到1:1。同時加大教師培養力度,努力培養學科帶
頭人,并使“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80%。形成素質高、教科研業務能力強、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的專兼結合“雙師型”教學團隊。
一方面,建立教師企業掛職的實踐機制,安排教師到旅游企業實踐,同時將教師實踐與學生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結合。學生實習企業與教師掛職單位實現統一,學生實習時間與教師掛職時間相互一致,這既是對專任教師進行的實踐鍛煉,也能夠提高專任教師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最終促進專任教師向企業專家的轉變。
另一方面,聘請旅行社或酒店的總經理、部門經理開設講座并授課,他們的行業經驗豐富,有一定權威性,可以進行宏觀指導;另一方面可以聘請旅行社或酒店一線部門的優秀員工參與教學,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實踐教學,通過對兼職教師進行專業教學培訓、專任教師協助等形式,幫助企業專家向教學專家轉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體系中,創建學校、企業、學生、教師、社會等主體“多方參與,雙向互動”的專業質量監控機制,通過評價—反饋—調整,實現專業質量的動態過程管理。首先,形成以學生為主體,多方評價的立體化評價機制。即通過團學工作及班主任(輔導員)工作,對學生進行心理跟蹤評價;通過企業與學校對學生進行人才培養效果評價; 通過專業指導教師和行業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才培養過程評價;通過學生對參與工學交替管理的各個主體進行管理評價。其次,加強畢業生跟蹤調查與信息反饋。通過建設旅游人才庫,對專業畢業生實行長期跟蹤,動態管理,重點統計分析畢業生的就業率、就業崗位分布、企業行業評價,反饋專業質量信息,據此調整人才培養模式、課程結構,改進教學方法。
(四)實踐基地建設
加大專業投入,逐步充實完善現有實訓室。進一步加強與行業、企業聯系,建立滿足教學需求、合作緊密、實習教學效果良好的校外實踐基地。進一步推進以實踐教學管理機制創新、實踐教學方法改革、實踐基地產學研作用發揮等為內容的實踐基地內涵建設,使人才培養質量能符合企業崗位需求。
1.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一家旅行社,通過引進先進的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全真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旅行社建立有外聯、計調和財務等部門,為學生、班級開展旅游等提供組團和導游等服務,在服務中提高學生導游業務能力和旅行社管理能力。
完善建設標準客房、客房操作間、餐廳,為學生的課內實訓提供場所,在實訓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客房、餐廳的服務技能,從而達到校內工學結合的目的。
建設茶藝室、酒吧實訓室,為滿足旅游和酒店企業對學生茶藝、調酒技能的要求提供校內實訓基地。
2.建立適宜專業教學的校外實訓基地
進一步與旅行社、星級酒店、景區等加強聯系,按照互惠互利原則,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以滿足專業經常性實習的需求,共同為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而努力。與具有相關星級資質的實習酒店簽訂合作協議,由企業提供崗位供學生選擇,進行工學結合頂崗實習。
三、地方性高校實現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思路
針對以上情況,作為地方性高校想要實現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加強對外宣傳,擴大我們學院及旅游管理專業的知名度,以提高學生的報考率;
第二,提高旅游管理專業招生的門檻,嚴格按照旅游企業服務人員的標準來進行錄取,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第三,加快與旅游企業的溝通與合作,建立廣泛而穩定的實習基地,從而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更好地實現校企的“零距離”對接,為學生就業做好鋪墊。
第四,以靈活的課程設置方式適應發展快速而敏感性又較強的旅游市場,以保證我們的畢業生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國家旅游局.2012年全國旅游教育培訓統計基本情況.中國旅游網,2013.3.15.
[2]胡孝平,史萬震.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6.
[3]陳國生.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理論研究[J].民辦教育研究,2010,(7).
[4]易兵,陳國生,陸利軍.基于“工學結合”理念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5).
作者簡介:蔡文芳(1983- ),女,河南平頂山人,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