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部地區小學數學的新課程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各地區的進程各不相同。那么,課程改革的成效到底如何呢?是否通過了課程改革之后,學生的數學機能就會得到全面的開發。由于很多的因素限制,造成了小學數學課的新課程改革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筆者認為,要通過教育者不斷的探索和研究來提高改革的進程和質量。本文從幾個方面來進行論述:一是現狀,二是問題及其歸因,三是結論。
關鍵詞:西部地區 課程改革 小學數學 思考與對策
西部地區的教學比較經濟城鎮地區和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都相對地處于次后的狀態,關鍵是邊遠的人文、經濟、社會等因素造成的。西部地區的社會發展步伐相對落后,所以,長期給人們形成了一種緩慢的惰性。新課程改革也受到這種“惰性”的迫害,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提高認識,把西部地區的數學新課程改革提到正軌上來。通過不斷的鉆研與總結,作以下論述。
一、西部地區的教學現狀
西部地區小學數學課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現狀是不盡人意的,存在口號響,成果低的現狀,而教學改革還沒有取得實效。在全國上下課程改革大張旗鼓的今天,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地吸取先進的教學改革經驗,豐富西部地區數學教學改革經驗,積極響應黨的科學發展觀的號召。新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也不能一朝一日就完成任務,不能只講求速度和進度而忽略教學質量。在教學改革中要注意很多因素的影響,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西部地區的數學教學改革相對比其他發達地區起步較晚,而各地區的重視程度和進程也各不相同;由于很多地區只走形式主義,到頭來還是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圈子。縱觀當今天的西部地區數學教育改革,很多地區的教育部門都非常重視所謂的“教學質量”,質量第一,素質第二,質量必須要趕上來,所以造成了課程改革的不徹底性。由于新課程改革講的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在現實教學中應用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畢竟西部地區的教育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還比較深,很多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公眾對新課程改革還持有異議,認為改去改來,最終的結果就是提高教學質量,認為新課程改革在西部地區難以施行,應試教育強大的根基難以動搖。結果改革成為了應試教育的一張招牌,形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教學現狀,嚴重影響了素質教育的進程。
二、數學課改革的曲折之路
西部地區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目前還處于一種搖擺的階段之中。主要有方面的制約:首先,經濟條件的制約。地區經濟不發達,在教育教學投入中相對較少,各項教學設施不夠完善和齊備,給數學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例如,很多條件較差的學校還沒有直觀的教學用具,或者教具不完善,沒有多媒體教室,沒有相關的圖書,學生課外知識非常貧乏。其次,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不徹底性。由于西部地區的教學課程改革大多拘泥于形式,小學數學新課改就只是一時的興趣,后來還是逃不開應試教育的圈子。最后,西部地區現在所謂的教學質量是建立在分數提升高低之上的,很多地區都大倡“高考狀元”、“中考狀元”,同時對新課程改革形成自相矛盾,新課程改革走如應試教育的怪圈。
三、西部地區的小學數學新課改要堅持人性化原則
人性化教學的時代所提倡的,是教育全球化的體現。小學數學教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所在,西部地區新課程改革必須結合實際,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離開了以人為本這個主題,一切教學改革都會顯得華而不實,走上不切實際的教育模式之中去。人本教育把人當作主體,人決定教育,人的素質決定教育的水平,關心的是人的個性素質的提高,允許學生有科學批判的精神。美國在很早以前就提倡人本主義思潮,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們也不妨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人本教育風格。在西部地區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喜歡上數學科的學習,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塑造一種科學的批判精神。
四、教學改革要理論聯系實際,并不斷創新
西部地區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要有創新性,不能走老路子,要根據地區實際、學校實際、學生實際幾個方面來靈活應用。要在教學方法上創新,教師要勤于鉆研教材,備教材的同時,更要備好學生;教學方法要多樣,不能固定不變地采用一種教學方式。允許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互動,分組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創造發明。在教學上,教師在改革的同時,還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有的教師認為,新課程改革就是淡化考試,這也是錯誤的觀點,考試無論是在什么教育當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應試教育只講求考試的結果,而課程改革也要進行考試,但考試不是唯一的手段,離開了考試教育也會失去意義。所以,在西部地區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當中,教師要把握好課改的關鍵,抓住重點來進行改革。
總之,西部地區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還應該圍繞《新教學大綱》來進行,圍繞黨的教育方針,不能違背這些教學原則。由于受到以上各種因素的制約,西部地區的小學數學新課改還在不斷的更新進程中,我們只要立足于發展和進步以及創新的立場,教學改革就會取得更大的實效。
參考文獻:
[1] 鄭俊選.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實踐與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1
作者簡介:彭忠義,男,貴州省福泉市藜山鄉尖山小學數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教學和相關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