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是對中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的必修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它屬于基礎性學科課程。從21世紀知識創新和應用的重要特征來看,今天的德育課程必須要有新的突破,特別是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新德育標準更具有時代性、實踐性、體現了生活化和人文化,強調德育素質培養與人文素養的辨證統一,洋溢著獨特的新課程理念。
一、對教材的豐富和整合的探索
以往德育教程具有既定性、凝固性和閉鎖性,教師則是消極、被動的執行者,對教科書的自主選擇和重組的可能性很小。而今,在新課程標準的引導下,德育教育者的創新精神將隨著新課程的成長而得到充分的釋放,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著力突破課堂教學的自閉性,主動構建與社會、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廣泛聯系,從而使教材與鮮活的現實成為一個充滿生機的統一體。
如:在學習“關于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這個問題時,教材講的比較簡單,機遇只涉及“和平環境”和“新科技革命”兩個方面,參閱《半月談》、《時事》等資料我們又從“國家的政策”、“國內外的市場”、“居民消費結構的調整和城鄉一體化”等方面予以補充和討論;而談到“挑戰”,則從學生所熟悉的“資源、環境”入手,然后到“老百姓關注的上學、就醫難”以及“區域經濟的平衡問題(共同富裕)”等問題,其間補充了大量有說服力的數據和典型的事例,整節課學生不再象以前那般昏昏欲睡,死氣沉沉,而是積極的參與,那種為祖國自豪驕傲的感受,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和建設祖國的使命感和責任心讓他們的眼睛更加明亮起來,作為教師的我心里也體會到了該學科的價值,內心充滿了愉悅。
二、對學生合作學習具體方式的探索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而合作學習是達到這種需求的有效途徑,同時它又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中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合作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主探究和認知,情感升華的過程,是個人責任與集體責任的統一。
如何去實施才更有效呢?首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我們合作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如何創設?重要的一點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了解學生的個性、興趣,這樣在施教過程中才能做到真正以“人”為本,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其次: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具體實施方式,如:怎樣分組?如何展示?提供哪些信息給學生等。最后:教師要調控好課堂節奏,適時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大膽闡述個人見解,將學生認識上的差異作為一種課程資源。
三、對學生評價方法的探索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新課程實施如果沒有一個全面合理的評價機制,課程實施就會落空。評價既是對事物估定價值,在思想政治課程中,主要是為了預測教育的需求,其評價的重點是:評價既要重視學生對本課程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還要考察學生在思想政治可程的學習過程中,是否開始形成好公民應有的態度、能力、價值觀和行為。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重視結果,更要注重發展、變化和過程,要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
1、課前5分鐘演講,對個體實施分層評價
為了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等習慣,我把課前5分鐘“還”給學生,每節課安排一至二名學生,或是播報自己采編的新聞,或是講一個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每個學生都有這樣一次機會,也都很珍惜。然而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若采用一個評價標準就不合理了。對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們從演講的標準、選材立意及影響力等來綜合評價;對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從態度、聲音是否洪亮、流暢等來評價。特別是抓住其閃光點給予贊揚和鼓勵,以上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給學生,同時評定等級并記載。以此來激勵后面的學生,激發他們想要超越的愿望。
2、合作學習過程,對小組的量化綜合評價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如何使之不流于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協作意識,對其過程的量化評價就顯得很重要了。如:在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課“人口、資源、環境”的學習過程中:首先,根據每個學習小組收集的資料是否有時代性、有代表性、是否圖文并茂,途徑是查閱資料還是實地調查等評出等級;其次,小組對采集資料進行篩選、分析,找出對策,并形成報告,每小組一篇,根據其可行性等再次評出等級;最后,每小組選一名同學代表該組在全班進行交流再次進行評定。綜合三次評價,根據得“優”的多少評出一、二、三等獎,并做好記錄。
3、作業信息反饋,對課本知識掌握的評價
這主要是通過作業和書面測試來進行的。具體來說,對作業,老師批閱后,根據書寫、正確率、是否按要求完成并交給科代表評定等級,由科代表登記,這樣可有效督促學生認真作業,掌握基本知識;測試則指每期末常規的書面考試。
新課程的改革序幕才拉開,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還會遇到許多新問題、新事物,只要勇于探索、創新、積極實踐、反思,我們就一定會在這場改革中披荊斬棘,收獲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