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學生學習的途徑越來越廣泛,他們思維活躍,對教師教學要求甚高,不再滿足于傳統教育下的刻板教學。因此教師要轉變以往的傳統觀念,按著新課改的要求來制定教學策略才能適應黨的教育改革,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我們要大力改進課堂教學,用課堂的高質量來培養學生的高素質。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策略加以闡述。
一、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教學策略制定的成敗,因此提高教師素質至關重要,具體來說教師素質應具備以下幾個幾點素質。
1、政治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水平。中學思想政治課是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思想品德和社會科學基礎教育學生,實際上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常識教育學生,所以教師必須具備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才能完成這一任務。教師只有正確無誤的運用這些理論才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教育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
2、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
如果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專業,他就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所以政治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在組織教學時,才能融會貫通,給學生通俗易懂地進行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上好中學思想政治課的舉措
1、要有健全的思想政治課教育體系。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中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規律,根據中學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的總體目標,科學地規劃各階段的教學內容、實施方法.科學地安排各教育階段的教學大綱、教材、讀物,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一以貫之。
2、要加強政治課優秀課程建設。要以課程科學化、規范化及其結構、體系、內容、方法的優化為目標,下力氣搞好優秀課程建設和其他德育類的課程建設,精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以利于學生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3、造就過硬的師資隊伍。要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教師肩負著重要的職責,對他們的要求更高。既應當成為理論功底較深厚、知識較淵博、教學藝術較精湛的“經師”,更應當成為以身示范、富有人格魅力的“人師”,因此,必須精選高素質的人才擔任德育教師,并在業務培訓、師德教育、社會考察、教研活動、晉升職務等方面予以優先保證.以全面加強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建設。
4、優化教學過程,改革課堂教學結構。
隨著形勢的發展,為適應培養現代化人才和素質教育的需要。過去單調枯燥的教法,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不能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模式,而應根據不同教材,視不同的學生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結構。例如:我在上初中政治二年級上冊第七課時。我事先布置學生去看犯罪分子被判型的布告。到某村調查了解有哪些人被抓去勞改的事例。我采用了列出思答題、學生自我歸納回答、指導小結等這一教學模式以加深學生對違法犯罪涵義以及犯了罪要受什么處罰的認識,教育學生正確區分罪與非罪的限,做一個守法的公民。
5、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當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不善于獨立思考,原因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沒有真正的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題的思想淡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必須注重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善于動手動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創新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培養創新意識的基礎和前提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還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情感活動,教師在教學課堂過程中,成功地創設情景,適時布疑,巧妙質疑,靈活釋疑,就能引起學生產生強烈的動機,從而讓學生主動的學習,獨立思考。
6、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法指導。
教師工作是教與學的有機整體。其中教是主導,學是主體,教是為了學。教師只能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動起來,以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7、運用現代數學方法,打破傳統教法的素質意識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 —切都是由教師決定的。思想政治課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單靠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和教材的“炒作”,形成了學生圍著教師轉,教師圍著書本轉的局面,學生的主體作用被扼殺了,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灌輸狀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根本無法實現。
與此相反,素質教育卻旨在誘導學生對教育過程的主動參與、要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心理.促進學生揚長避短,使學生既得到全面發展.又使自己的特長得到發揮。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難以實現的,因此、政治課要能吸引學生,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就必須改革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在現代技術條件下,以多媒體為代表的教學方法就能輕易做到這一點;多媒體教學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替學生主體提供文本 語音、圖形、圖像或一段活動影像等信息源,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且可以立即反饋。這種人機交互方式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并同時參與學習活動,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它能把過去單一的知識表達結構轉變為立體的知識展示結構,可有較擴大知識面,增加主體參與的選擇性;它可把教學內容變繁為簡、變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有效地降低教學難度,優化教學過程。學生也可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即真正體現出學生認知主體的作用。
8、多方協作、共同努力創造條件
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不只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家庭、社會各方面都要一起來關心和支持。完成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這項跨世紀工程,同樣需要各方面的協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適時轉變觀念,糾正以升學率排名次的現象,建立新的真正體現素質教育要求的評估制度;教研部門要加強對考試改革的指導和管理,充分發揮在向素質教育轉軌過程中的導向作用,建立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學校應建立健全包括必修課、選修課、課外活動課等在內的新課程體系;教師要從單純傳授知識拓展為培養能力,促進知、情到行的轉化,教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健體、審美、創造等;學生則應順應時代的要求,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努力促進自己全面素質的提高;家庭、社會和學校也應有機結合,營造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